曲不公路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始: “中国江河源头第一县”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为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海拔3500米至6500米。区内雪山绵延,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曲不公路,东起于三江源核心区一一曲麻莱县城,连接308省道,可至玉树;西止于青藏公路上的不冻泉,沿109国道,可南进西藏拉萨,北去格尔木。道路全长315公里,途经曲麻莱县的叶格乡、曲麻河乡、多秀乡及可可西里东部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公路所处的曲麻莱县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滚滚不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就发源于该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长江北源的主要支流楚玛尔河、勒玛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曲麻莱县境内。这片广袤的草原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曲麻莱县也因而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也被国家列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重点核心区。这里山川壮丽,水丰草美,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2018年夏日的清晨,我们开车沿着整洁的街道驶出漂亮的曲麻莱县城,向西驶上曲不公路。眼前宽敞、平坦的黑色油路像一条巨龙,沿着巴颜喀拉山的南麓,蜿蜒起伏,时而穿过草原、时而跨越河流、时而翻山越岭,伸向远方……
藏羚羊母子
藏野驴
黑颈鹤
曲不公路旁的人工鹰巢
曲不公路旁在洞口打架的小旱獭
鼠兔

中途:昔日唐蕃重镇


  ?从曲麻莱县城至曲麻河乡,共计160公里,滔滔不绝的长江源之水一一通天河,一直伴随在公路南侧不远处。路两旁和山坡上是大片草场,开满了山花。零零星星的几顶帐篷,像白色的贝壳点缀在绿海中;成群的牛羊在悠闲的吃着草。沿途还随时可见提着口袋的妇女和小孩,欢快的走在草地和山坡上采摘草原上特有的珍稀野生菌一一黄蘑菇。
  行驶约70公里,有一叉路口,路标指示向北通往秋智乡,这里便是目前正在改造建设中的黄河源环形旅游道路,通往西藏、青海格尔木和玉树的西路口。沿此路口进去向北行驶约180公里,便可到达黄河源头。古时的唐蕃古道就是从黄河源过来,经过这里,然后经叶格乡,在曲麻河乡附近渡过通天河,最后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
  沿着曲不公路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经过叶格乡后,不久便到達了著名的曲麻河乡。曲麻河乡是以流经此地的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命名的,地处可可西里东部边缘,这里是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海拔4600米。过了曲麻河乡就正式进入可可西里,在2008年以前只有乡政府几间破旧的土房,一座小小的寺庙和几顶牧民帐篷,曲不公路修通后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宽敞平坦、灯杆林立的水泥街道两旁,新建的房屋一间挨着一间,还开有数家餐馆、客栈,路口甚至有了加油站。
  从西北方向、裹着红色泥沙滚滚而来的长江北源一一楚玛尔河,由南向北奔腾而过。从乡上沿着河边便道向南行驶约12公里,便到达通天河边。楚玛尔河水源头经过500多公里的奔流不息,在这里汇入了通天河,成为长江的一段。
  ??通天河流经这段的几十公里河床很宽,河床两侧是连绵起伏的荒原、山丘,红色的河床内辫状水流纵横交错,是目前三江源地区所能看见的最壮观河段。沿着通天河上行十公里,便是著名的唐蕃古道古渡口一一长江七渡口(因该河面由七条水道组成,故称长江七渡口),立有石碑和嘛呢堆,是重要的历史古迹。

終点:穿越东可可西里无人区


  ???从曲麻河乡开始沿着曲不公路继续向西北行驶便进入了可可西里,公路横穿可可西里东部,行程160公里,最后抵达曲不公路的终点一一青藏公路不冻泉站。
  ???这一区域以前是纯粹的无人区,近年来已有少量牧民迁入放牧,并建立了多秀村,但多秀村至不冻泉一带至今仍是无人区。
  ??这是整个曲不公路最精采的一段路,荒凉绝美、动物众多: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在路旁的草原上、湿地边悠闲的吃草;成群的斑头雁、赤麻鸭和成双成对的黑颈鹤在湿地里觅食;路边的山坡上活动着三五成群的藏原羚、岩羊;还有许多肥硕滚圆、在洞旁东张西望的旱獭;偶尔还会碰见从路边草丛里蹿出来横穿公路的藏狐,以及远处昆仑山山脚的野牦牛群。藏族牧民为了保护金雕、隼等,还沿着道路旁建了许多人工鸟巢,当7月份经过这里时,几乎每个鸟巢里都有2~3只雏鸟,非常可爱,简直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公路沿着楚玛尔河南岸起伏的丘陵山脉向着西北延伸,公路北侧是大片的草原、湿地和蜿蜒流长的楚玛尔河;楚玛尔河的北岸不远处则是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由东向西绵延不断;昆仑山脉东段的最高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像一座高大的白色金字塔,远远的耸立在群峰之上,一直伴随我们走向曲不公路的终点。
  美丽壮观、奇特迷人的大自然景观,众多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还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曲不公路堪称三江源地区一条新兴的景观大道。虽然鲜为人知,但我们相信再过几年,这条路定会成为又一条连接四川、西藏和青海的旅游热线。
通天河 . 长江七渡口(唐蕃古道)
鄂陵湖
曲不公路
其他文献
简介 由藏族青年导演扎西财嘉导演的影片《玻璃珠》,在海拔3800米的玉树州拉布乡的一个小村庄拍摄,片中景色壮丽,通过拍摄表现藏族儿童生活的电影,展现藏区的美丽风光和藏区人民淳朴的生活,不仅让观众领略了巴颜喀拉山下的美丽风光,还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淳朴生活,也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近藏区,了解藏族文化。  推荐 藏族青年导演扎西财嘉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玻璃珠》是扎西财嘉的电影处女作,结合自己幼年亲身
7月17日,西部重要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这是西藏湖泊测量队在完成了色林错测前查勘、水位接测和控制测量等工作后进行的又一重要测量项目。  西藏湖泊测量队是在7月初完成了当惹雍错测量任务后赴色林错测量的。作为国家2015年水利前期重要测量项目之一的色林错海拔4530多米,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未开展过系统科学的测量工作,基本资料属历史空白,天气变化无常,极端气象让人望而生畏,在人迹罕至的测区后勤保障十
《青藏铁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  本书为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立项项目,旨在分析分布于青藏铁路沿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特点。 研究在遵循以保护为前提的原则下,尽快开发以展现青藏高原珍贵而神秘的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遗产为内容的高原特色旅游业,包括民俗游、宗教游、科考游等多种特色旅游活动,丰富青藏线旅游内容,提升青藏线旅游内涵,打造青藏线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格尔木市志》  原中共海西州委副书
纳木措湖一带广阔的草原,不仅是藏北游牧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藏北牧人的精神家园。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祖先的游牧生活方式,或骑摩托车放牧牛羊,或去纳木措景区从事经营活动,或到遥远的大城市闯荡,只有一些老人们还固守着最后的传统生活。  牧民的狂欢 五彩骏马扮靓赛马节  在每个村的一片草坝子上,牧民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或骑着摩托车,或开着卡车,一路踏歌而来。赛马前,主人对马进行精心打扮,鬃毛被扎成像
2014年,20岁的洛丹跟着58岁的阿妈宗吉,从青海来到拉萨,参加父亲安多强巴100年诞辰纪念展览。  虽然洛丹与父亲安多强巴相差了80岁,虽然洛丹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在青海待了多年,但拉萨的友人们还是很容易地就把他认出来了,因为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与他父亲实在太相像了。安多强巴曾经赠送给我一张素描,画的是年少时代的释迦佛,还附了一张赤裸着的模特儿的照片,那就是当时只有6岁的洛丹。    洛丹此
拉加里王系的先祖是吐蕃王室后裔韦松的嫡系,占据现今西藏山南地区的曲松一带,经过数代累积,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西藏历史上一支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洛村石窟与拉日石窟的发现,填补了西藏山南地区佛教石窟考古的空白,为认识佛教石窟艺术在卫藏地区的发展与传播状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是不是王族都有居高临下的习俗?从雅砻时期的雍布拉康,到吐蕃时期的布达拉宫,再到现在矗立于我们眼前的拉加里王宫遗址,无不体现出王
【摘要】同步歌谣既是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习内容,又是儿童学习道德规范、追求道德理想的重要资源。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使用同步歌谣的问题,教师探索并实施了“生本化使用”“迁移性续编”“主题性创编”的活用策略,从而正确理解了同步歌谣的教学意图,发挥其价值引导的功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同步歌谣;活用策略  歌谣是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总称,大多数是为低龄段儿童编唱的。它简短押韵、简明易懂
如果你对阿里古格王朝的历史熟烂于心,  如果你对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启  及在阿里的复兴有着百折不挠的兴趣,  也有个人你一定绕不过去,  他就是被誉为“阿里之魂”、  奠定了后来西藏佛教基础的  西藏阿里本土佛学大师  ——大译师洛匝瓦.仁钦桑布。  听闻我们要去大译师的出生地朝拜,底雅的村众都好奇不已。但他们好心指出的步行时间却非常不靠谱,多是说30来分钟就可以到的,也有人说40分钟的,然而我们
无论你是学生,是白领,是背包客,还是设计师,企业家;无论你用单反,用胶片,还是用手机。只要你来到西藏,按动快门,留下记忆。  就请加入我们的“光影客栈”,和我们分享您拍摄时的心情。上传有趣的照片到西藏人文地理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64343或@西藏人文地理官方微博: weibo.com/xzrwdl  魅力普兰  供稿/ 山夫  1/孔雀河西岸的达拉卡山上,第一抹
纯朴的微笑  坚毅的眼神  这就是高原的牧民  与天湖相伴地久天长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时光如水,生命如诗。悠悠的岁月,匆匆的时光,流逝的是悲伤,沉淀的是快乐。  1994年的夏天,当我第一次走进西藏阿里,一丝轻轻的震颤如电流般掠过心灵,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顿了,连空气都似乎凝结起来,让人感到窒息。回过神来,只听见远古歌声从天际缥缈而来,美妙的天籁如一道阳光穿透云层,点燃了我心底的渴望。  在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