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免疫:现代免疫治疗及疫苗研发的新策略

来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中的一些天然免疫细胞经病原体刺激后会发生免疫代谢和表观遗传的适应性重编程,当机体短期内再次受到上述病原体刺激时,这些细胞会迅速产生一种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而这类适应性非特异免疫目前称为训练免疫.至今,文献报道具有训练免疫特性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天然淋巴细胞,广义来说还包括造血干/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训练免疫在机体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多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对训练免疫的深入研究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的治疗及相关疫苗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基于近期训练免疫的研究进展,综述其发生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与疫苗研发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造血干细胞极为稀少,约占骨髓中所有有核细胞的0.01%.几十年来,如何从骨髓中分离造血干细胞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流式细胞术在识别和分离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十年间,有多种不同的细胞标志物和分离手段用于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析和分选.该文对所有分离策略作了分类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现在认可度最高且应用最广泛的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SLAM家族分离策略.然而,仅仅对造血干细胞进行体外的流式分析并不能完整描述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的行为特征.谱系示踪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该文使用α-catulinGF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因此,该研究以“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为例,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