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国内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建库至2018年10月发布的ARDS机械通气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结合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方法,通过BICOMS、Gcluto、Ucinet6.0 3种可视化软件,将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转化为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并辅以信息技术处理表现其内在联系。结果初步检索3979篇,排除23篇,共纳入相关文献3956篇。1984至1995年,每年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小于10篇;1996至2003年呈现出一个热度起伏;从2004年开始稳步迅速上升,2008年至2018年发表文章数量占总发文量的75.3%(2979/3956)。发文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广东省(527篇)、江苏省(443篇)、北京市(297篇);医院发文量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最多(73篇);载文量大于100篇的期刊只有1本,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67篇)。参加相关文献撰写的作者共计10905名,但发文量大于10篇的作者只有14位,可形成3个主要的研究团体。对主要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液体管理"、"血流动力学"、"体外膜肺氧合"、"重症甲型H1N1流感"、"血管外肺水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跨肺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最佳呼气末正压"等处于周边位置,是目前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形成5个主题并形成主题曲面图,主题一: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点和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主题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关键;主题三:在ICU中,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液体管理、糖皮质激素的运用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主题四:机械通气的进展: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复张手法、俯卧位通气、跨肺压以及体外膜肺氧合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主题五:ARDS的诊断、危险因素、治疗及病死率。在获得的5个主题中,主题五的聚类效果最好,主题四的发文数量最多。结论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ARDS的诊断、机械通气的常规治疗或高级支持治疗都有飞速的进步,但ARDS机械通气的发展仍存在区域性不均衡、国内研究证据质量层次不齐以及流行病学资料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