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不更换体位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术中不更换体位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ELAPE)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的51例因末段直肠癌行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10)岁。2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APE组),24例接受ELAPE(ELAPE组)。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两组在一般病例特征、手术时间、侧切缘、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病例特征、接受新辅助治疗情况等方面无差异(P值均>0.05),ELAPE组手术时间低于APE组[(181±41)min比(228±58)min,t=-3.265,P=0.002],ELAPE组出血量更少{50(80)ml比80(100)ml[M(QR)],Z=-2.259,P=0.024},两组的淋巴结获取数目无差异[(17±8)枚比(15±7)枚,P=0.227]。两组在侧切缘阳性、术后并发症、会阴切口愈合等方面均未发现差异(P值均>0.05)。

结论

从围手术期的短期疗效分析,术中不更换体位腹腔镜下完成ELAPE,一些手术步骤可以同步进行,节省了手术时间,近期肿瘤学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传统APE类似。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44岁。因黑便一次,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于2014年2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十年余,此次进食硬物后出现黑便一次,无呕血病史。体检: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两横指,无明显压痛,肝脏无明显叩击痛,未及明显包块。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超声检查无腹水,肝功能评级为Child-Pugh分级A级。MRI检查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光整;
期刊
脊柱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转移的部位之一,在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中约70%的病例肿瘤转移至胸椎[1],外科手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部分胸椎转移瘤常可通过前路开胸手术切除,与肺癌开胸手术入路相似;但Ⅳ期NSCLC胸椎寡转移患者原发病灶是否需要切除仍存在争议。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对22例NSCLC单纯胸椎转移
期刊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8例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术前CA19-9水平为0.6~10 154.0 U/ml,肿瘤最大径1.0~9.0 cm,中分化11例、低分化7例。15例
患者 女性,58岁。因“上腹部胀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13年7月15日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剑突下胀痛,持续不能缓解,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同时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并进行性加重。皮肤无瘙痒,尿色深黄,大便颜色逐渐变浅。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及包块,Murphy征(-),
期刊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序贯手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连续收治的66例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其中6例自动退出,4例失访,最终30例纳入观察组,2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在新辅助治疗前及术后12个
乳糜胸是胸导管或其属支损伤致乳糜液在胸膜腔内积聚引起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其病因较多,包括先天性、创伤性、肿瘤及其他原因。Doerr等[1]报道109例创伤性乳糜胸中有13例为肺癌手术所致,可见肺癌手术在乳糜胸的病因中尚占一定比例。本文对肺癌术后乳糜胸的特点、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期刊
患者 女性,1岁5个月。因“头皮静脉怒张1年余”于2012年8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系足月剖宫产。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差,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走路不稳。前额及后枕部隆起,头围约50 cm,眼部四周及前额、后枕部头皮静脉怒张。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超示心脏轻度扩大,无名静脉扩张。头部CT检查:松果体区高密度圆形占位;头部MRI、MRI血管造影检查示病灶呈边界清楚的圆形灶,有流空影,增
期刊
患者 女性,32岁。发现右下腹肿物伴腹痛2个月于2014年1月17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糖尿病、心脏疾病史。家族史中祖母、外祖母均死于肝癌。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及结膜无苍白;双侧乳房对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距乳头5 cm处可触及一个大小2 cm×2 cm肿物,质地韧,边缘欠清晰,边界不规则,活动度差,皮肤呈橘皮样变;腹平坦,无压痛,右下腹可触及大小1
期刊
胰头癌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理念不断更新,其最终目的均是提高胰头癌外科R0切除率。日本学者提出的标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概念虽被广泛接受,但即使当胰头癌浸润血管(即门静脉和动脉)时联合切除血管,仍有20%~86%的患者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R0切除[1-3],无法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2012年,Adhama和Singhirunnusorn[4]提出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
期刊
患者 女性,51岁。因“黏液血便1个月”于2013年8月入院。既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1年,未予特殊治疗,否认肝硬化、糖尿病、家族性肿瘤病史及遗传疾病史。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胸腹盆CT增强扫描:乙状结肠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并周围淋巴结肿大,肝内各叶多发转移(13枚),转移灶最大者最大径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