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要讲究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d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点到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根本。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对朗读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质疑理解,让学生想读
  
  一般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有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初读环节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上,即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最初的感觉,并且读通读顺,保证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研读环节主要是探究、思考、理解,养成深入阅读的能力。教材处理上可制作“研读板块”让学生读、思、悟、用。如:教学《乌鸦喝水》—文,初读后让学生质疑: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它想了什么办法?结果怎么样?解疑的过程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的思路。根据学生的提问组成研读板块,展开讨论。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那乌鸦心里会怎样?对了,就难过地读。提出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都在读中落实,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同时研读的过程中已融入了品读的环节,有时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品读的主要功能在于品赏、感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熏陶。通过品读乌鸦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悟出文章包含的内蕴。创读环节,指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到的理解后,能通过读把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这是培养语感和展示语感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独特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二、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读的指导可分为指导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在“读好”中有读的情感上的指导和读的技巧上的指导,主要方式有追踪指导、情境诱导、推进式引导等。“读得有感情”首先要对课文有理解、有体悟、有感受,然后愿意表达自己的密咏恬吟、自我体验,愿意听自己的朗读的声音、语调,愿意被自己的朗读所感动。教材处理中,应抓住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教材中许多课文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图像来想象体会。如《画家乡》一文中关于平平家乡的描写:“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特别美的句子,接着出示这几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在句子旁边贴出挂图,要学生看,并听老师朗读,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范读,用头脑去“看”这幅图。这样经过几番读、听、想,学生渐入佳境,置身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为这炫目的美而沉醉,不仅对文中这几句话有了真切的理解,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还有必要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指导,比如要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句的重音、停顿,当然不同的学生朗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让学生读到哪一个层次,教师处理教材时应心中有数。
  
  三、恰当评价,促学生多读
  
  以往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机械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等,缺乏的是在聆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或是在听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次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评价的导向非常重要。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的眼前浮现了什么。如: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中小白兔种菜一段时,引导学生评:“听了他的读,我好像觉得流着汗、面带笑容的小白兔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读得好,我听出了小白兔种菜很辛苦”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要让他們最大限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就必须强化朗读训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文化一般由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三部分组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好学上进,陶冶学生情操,都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重要性及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旨在为中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中图
一、以兴趣为动力,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想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研究。要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淡化知识技能,注重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为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引发联想,催动他们灵感。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应注
期刊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性把握。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迅速、直接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读中感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具有迅速将学生
目的:观察空气喷磨(air-abrasion,aa)技术结合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托槽粘结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一种便于临床操作、患者接受程度高、降低氟斑牙托槽粘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