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氯胺酮预先给药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急性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3组(n=8):吗啡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吗啡组(KM组).于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25 ml制备慢性炎性痛模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后3 d,M组腹腔注射吗啡5 mg/kg,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KM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1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氯胺酮预先给药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急性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3组(n=8):吗啡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吗啡组(KM组).于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25 ml制备慢性炎性痛模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后3 d,M组腹腔注射吗啡5 mg/kg,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KM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10 min后腹腔注射吗啡5 mg/kg,1次/d,连续3 d.于制模前(基础状态)、注射氯胺酮前(T1)、注射氯胺酮后15 min(T2)、30 min(T3)、60 min(T4)及120 min(T5)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各组T1时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均降低(P<0.01).第1次注射情况:与11时比较,M组和KM组T2-5时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升高(P<0.05或0.01).第2次注射情况:与T1时比较,M组T2时机械痛阈升高(P<0.05),KM组T3-5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0.05或0.01).第3次注射情况:与T1时比较,KM组T4时热痛周升高(P<0.05);与M组第3次注射时比较,KM组T3,5时机械痛阈及T3-5时热痛阈升高(P<0.05).结论 氯胺酮10 mg/kg预先给药可减轻慢性炎性痛大鼠急性吗啡耐受。
其他文献
光学喉镜是继直接喉镜后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喉镜,能在可视的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1,2].Truview可视光纤喉镜(Truview 喉镜)是一种新型的光学喉镜.本研究旨在评价Truview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失血性休克复苏致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TLR4基因突变型C3H/HeJ小鼠和野生型C3H/HeN小鼠各24只,两种品系小鼠各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6)、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R组,n=18)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并于复苏后6、24、48 h时各取6只小鼠颈动脉放血处死后开胸取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 MAPK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讨异丙酚、地氟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脑功能区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组(P组)、地氟醚组(D组)及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采用1%丁卡因喉头及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P组、D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易发生困难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时给予肌松药可导致上呼吸道进一步梗阻.七氟烷起效迅速,麻醉恢复快,适用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而小儿单纯吸入临床常用浓度七氟烷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瑞芬太尼作为选择性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强效镇痛作用可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拟评价OSAS患儿高浓度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的效果。
羟乙基淀粉(HES)已广泛应用于容量治疗,可有效地维持血管内容量和组织灌注,其扩容效应和副作用与分子量及取代级有关[1]。
伤害性刺激的体动反应消失(制动作用)、遗忘和意识消失是全身麻醉的基本要素[1,2].在全身麻醉中,意识消失而体动反应未被抑制时,易因肌松药的使用而使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体动反应不能表现.瑞芬太尼引起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为53.8 μg/L[3],但其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体动反应的Cp50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采用隔离臂技术评估患者应用肌松药后对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体动反应,旨在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神经病理性痛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60 g,结扎L5神经根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Ⅰ组仅暴露L5神经根但不结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Ⅱ组暴露并结扎L5神经根,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Ⅲ组仅暴露L5神经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出生2~4 d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将培养融合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7组(n=7):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外周型苯二氮革类受体(PBR)拮抗剂PK 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 5-4864组(R组)、咪达唑仑组(M组)、PK 11195+Ro 5-4864组(PR组)和PK 1119
患者,女性,年龄29岁,体重60 kg,ASAI级,因L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拟行L4.5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心、肺功能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无手术史、药物和食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