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问题, 那多半是家长的问题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不教,父之过
  有个朋友说自己10岁的小侄子,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英语也不错,奥数、围棋、轮滑等业余项目也出类拔萃。看起来,这孩子就是现实版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这孩子出口就是:“我这么优秀,我的爸妈配不上我。”因为他爸做生意,妈妈无业。真的无法想象,这是一个10岁孩子说的话。
  我想任何父母,如果孩子这样评论自己,内心应该都无法淡定吧。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的问题。”我对此深信不疑。
  孩子为何变成这样,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如果说,父母像土壤,孩子就是植物,好的土壤才能滋养好的植物。这个10岁孩子给我上了一课,他时刻提醒我,在家教中,不要忽略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子女教育就好比是剑,人文素养是手。如果手不灵活,不会使用剑,不仅会让孩子焦虑,更会让孩子受伤。为了避免孩子的鄙夷和排斥,前提在于让孩子欣赏父母。
  如何让孩子欣赏父母?
  2000多年前,孔子教育弟子曾子做人要诚实。曾子是个十分守信的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去集市买东西之前,为了安慰哭闹的孩子,告诉孩子:“回家之后就杀猪,做你最喜欢吃的猪肉。”当妻子从集市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给儿子做肉吃。她急忙拦着曾子,家里就养了这么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才杀的,你怎么能把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父母在小孩子面前不能撒谎。”孩子年幼无知,会从父母这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假如父母现在说谎骗他,相当于教他以后去骗人。但愿天下父母,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这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曾子言出必行的作风,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诚信的基石。言而有信,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对孩子言出必行,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于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如果家庭教育是树根,那么孩子则是树上的果实。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假如根基不厚,没有足够的养分,却期盼树干茁壮,果实累累,这很不现实。
  当下,父母都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无非就是自身不断学习和成长。想起一个熟人的孩子说:“我妈妈爱打麻将,喜欢看脑残电视剧,不爱收拾自己,邋里邋遢,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你能想象吗?这样的话出在一个小学生的嘴里。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被一则新闻感动,一位50岁的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由于女儿参加两次考研都以失败告终,准备第三次考试时,妈妈感觉女儿复习状态不理想。为了鼓励女儿认真考试,妈妈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于是她也报了研究生考试,陪女儿一起复习。多年母女终成校友,这神奇的缘分是妈妈争分夺秒争取来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家长不能以督促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个领跑者的身份率先向前。你催他、吼他、逼他、骂他、打他,远不如陪他一路前行。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润物的过程。卡耐基说,态度决定一切。子女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教育路上,乐观的生活態度会将事情推上正轨;而消极的态度,则能毁掉所有的努力。
  常言道,父母是子女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很多父母要求子女成为某种类型的人,那么,你自己是否做过这样的示范?也许,你要求孩子做到对父母绝对诚实,但是,你自己是否从不欺骗和撒谎?你希望孩子不偷懒,你自己是否勤奋?家教不是说教,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育人先育己。养育孩子,就是在重塑自己。每个孩子在最开始都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璞玉,孩子能否成器在于父母如何雕塑。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一切杰出的观念和行动,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青春终逃不脱一场军训,我既期待自己穿上绿军装的样子,又忐忑不安于接下来的高强度训练,自己这单薄的小身板能否撑得下来。  在军训基地的时候,每天都是崭新的,在总教官雪狼(代号)的激励声中,我们挺过了最难熬的站军姿。“手贴紧,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六十度,腰挺直,头抬高,保持!”雪狼每天都要大声地强调无数遍。上午8点钟的太阳与我们面对面,它穿透密集生长的树枝,将光
闻到灵魂的香气,发现生活的美好,看到世间的温暖  南朝王融在《芳树》中云:“绮罗已自怜,萱风多有趣。”  古人是极讲究有趣的。诗词歌赋,古乐声声,都代表了不俗的品味。读《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古人面对茫茫白雪,也能哈哈气,搓搓手,凝神静气地画出一幅素梅来。然后就此搁笔,每天只涂染一朵梅,让它鲜艳欲滴,然后想象着,当所有的
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  亲爱的学弟学妹:  你们好!  如何认清自己,一直就是一道特别的人生课题。尤其对刚刚跨入高中门槛的你们来说,认识自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如何认识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需经常反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问自己“我是谁”,就是为了认清自我。  别人的评价是映射自己的一面镜子。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亲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反复做什么,最终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习惯如果不能帮助你,就一定会伤害你。如下是后者的10个例子,任其发展就会不经意间偷走你的快乐。  1.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而不是自己的事情上  不要热衷于他人的成功故事或经历,以至于忘记书写自己的,你实际上拥有想要成为什么样人的所有资源,只要下决心掌握主动权,驚人变化就可能发生。拒绝他人替你思考、为你代言,把决定强加于你,也就意味着尊重自己的想
酒香巷深,为你送一面酒旗  就算是“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也很容易“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巴金年轻时创作了一篇小说,因对自己缺乏信心而不敢投稿。其时,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他偶然看到巴金的小说《灭亡》,感觉笔力虽不够老辣,但只要加以扶持,一定会逐渐成熟的。于是,叶圣陶将这篇小说在《小说月报》发表了出来,其后,叶圣陶又约巴金写了几篇小说,自此,“巴
1947年7月,作家赵树理应邀参加晋冀鲁豫边区召开的文联会议。会上,边区政府将唯一的文教作品特等奖授予赵树理的小说,他也因此成了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当时,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对赵树理进行了采访,赞扬道:“在共产党领导的边区,除了毛泽东、朱德外,大概就数您是最出名的了。”  赵树理微笑着摇头,说:“您太拔高我了,这样影响不好。我并不是什么大作家,不过是为老百姓说了几句真话,充其量也就是個摆地
满春志和白爱春是北京市公交公司的职工,儿女双全的一家四口,生活美满幸福。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他们幸福的生活。  2019年9月11日,满春志带着儿子满玉昂和到访的隔壁邻居,坐在客厅里说着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趣事,两人有说有笑,满玉昂则待在一边玩耍。两人正说得高兴,突然一声巨响,整个客厅坍塌而下。坐在沙发上的满春志和邻居躲闪不及,被砖块砸伤,满春志的腿部当场骨折。等白爱春从卫生间里跑出来,儿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  有个年轻人,是个穷光蛋,做梦都想发大财。有一天,他梦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面色凝重地对他说:“小伙子,起来,别老躺在床上睡大觉,你现在就出门,先往左走,再往右走,再往前走,再往左走,然后往右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过沙漠,穿过森林,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左走右走,不停地走,哪一天你看到一块石头,那是一块紫红色的石頭,棱角分明,你就在那块石头下面挖,
5年前,因为调查一个病死猪肉如何流入餐桌,我和摄像深入一个地下屠宰场。5年过去了,但是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仍在眼前。  我们刚进入屠宰场里,没想到里面养了一只大狼狗,狗见到生人开始狂叫,十几个不法商贩马上发现了我们,他们拿着杀猪刀和挂猪肉的大铁钩子,就向我们冲过来。那是我人生最疯狂的一次百米冲刺,那种拼尽全力的冲刺,发自肺腑的奔跑让我知道,这才是逃命。等我们到了安全地方,摄像把他的DV打开,我一看,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公元723年,不满20岁的高适,满怀着闻达于天下的野心来到长安。高适家境贫寒,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有人问他,家里都穷得快揭不开锅了,读书有什么用?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人到中年,高适依然一身布衣。科举的失利,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气,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