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漆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漆画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漆器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工艺性和绘画性双重属性。工艺性是由漆的天然特性所决定,是对传统漆工艺的继承。绘画性则是艺术创作者所追求的。漆画属于绘画的范畴,必须遵循绘画创作的艺术规律。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中国画,尤其对中国画的当代艺术表现和综合材料语言深感兴趣,进行了许多材料的尝试,试图寻求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我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漆画。漆画从漆艺中衍生而来,成为绘画体系中重要的门类。漆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和复杂的工艺,因此,漆在绘画材料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本科开始接触漆、学漆的同学,我对漆的认识是少一些,但是这可能转化为一件好事。事实也是如此,我在学习漆画工艺技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发展漆画的意境美。无论中国画还是漆画,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粹,都具有中国传统的意象精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同样超越了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而是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和对象生命内在的意象,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表现出意境美。
  起初我对漆很好奇,经过对漆画工艺技法的研习,我惊讶的发现,漆为绘画创作提供无限的可能。同时,漆所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是建立在漆画工艺技法之上的,它是绘画的基础。我的第一幅漆画作品是用漆语言临摹中国古代壁画。对于学习过中国画的我来说,永乐宫、敦煌壁画再熟悉不过了,可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漆的实践。这个过程真可谓奇妙,自己对画面设想的结果,总是被颠覆,同时,漆特殊的材质也带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听上去简单的临摹课使我叩开通往漆画艺术的大门。中国古代壁画与传统漆画相结合,从中体味漆的基本技法和漆语言的特性,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我感叹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他们在大自然中发现漆,了解它具有防潮、防虫、杀菌、防腐等特性,发展出彩绘、堆漆、刻漆、镶嵌、薄料等多种工艺技法,并且与金、银、蛋壳、贝壳等诸多辅助材料相结合,创作出精美实用的漆器。对漆工艺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辛苦的。蛋壳镶嵌技法是漆画创作中较常用的技法之一,我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这一技法,体味美妙的裂纹肌理。蛋壳的裂纹是画面的“线”,裂片是画面的“点”,裂纹和裂片组合在一起形成画面中的“面”。裂片的大小、形态和排列顺序都影响着漆画作品整体的绘画意味。我重视漆画材料的特性,并不一味追求材料,不是为了材料而绘画,而是增强漆在绘画中的表现性。漆与内心意念完美结合,绘画过程“酣畅淋漓”。与中国古代文人强调笔墨情趣一样,在绘画中漆得到升华,形成漆独特的趣味。
  漆的技法和艺术表现两者形成不能分开的整体,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与漆反复沟通、调整的过程,从中得到体验,创作出具有生命的作品。不再强调漆画的制作技法,作为绘画,漆画与中国画、油画并无区别,都是艺术的一门分支。漆艺本身具有多元文化,漆画也同样向着多元方向发展。漆画可以向中国画、油画借鉴,发挥自身绘画性和装饰工艺性的双重属性,兼收并蓄,完善漆画艺术。现在,我沉浸于漆画和中国画之中,两者完美的互溶,运用综合材料语言表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启迪着我的漆画创作,我也在大量的实践中发掘漆无限的可能,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漆的每一种技法,并融汇于心。放弃对纯客观的摹拟,创造一种寄托自己情感和意念的艺术方向。漆不仅仅是绘画媒介,更是内心的抒发,自然而然的绘画。继承前人的艺术创造,开拓自己的创作方向,这是一条学习和探索的道路,同时韵味无穷,深邃奇妙。
  
  康延
  1983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
  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材料工作室
  2010年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车载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的应用前景、工艺流程、结构特点,并根据云南农科院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情况提出设计方案,同时提出设计方案的实施要求,并在设计形成后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