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浮云遮望眼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慢工”这是很多老师给学生灌输的错误思想。受这一思想影响,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的心理,甚至丧失了写好作文的信心。事实上,只要遵循写作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训练方法得当,作文能力完全可以短时间内培养起来。说到底,写好作文必须兼顾思想积累,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和联想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一、 作文的思想源于分析和思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学生抱怨自己没有思想,写作文想不到写什么内容好。其实,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其中绝大多数事件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或者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只要善于分析和思考,我们不仅有写不完的素材,而且写起来会得心应手。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搭公交到某地,当车路过一所“某某行知学院”的门口时,身边一位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指了指窗外问另一个中年妇女:“这个行知(háng zhī)学院是啥学校?”被问的那一位骄傲地回答:“你傻啊,连这都不知道,行知(háng zhī)学院就是专门给银行培养知识分子的学校。”
  一般人听了这个故事都觉得好笑,但是大部分只是笑笑而已,并未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事实上,作为一个鲜活的生活素材,这个故事包含的思想内涵是多方面的,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多篇主题各异的文章来。
  首先,这个故事不需要任何加工,只要如实地记录下来,就是一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这则原生态的笑话以令人愉快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如不能以貌取人的问题,不懂装懂误人的问题,国民人文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等。
  其次,以这个真实的故事为素材进行思想发掘和主题提炼,然后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对其进行加工,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来。如,要突出表现故事中两个人物原型的“无知”,可以在原故事实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情节。如:
  听到被问者的回答,问话的那个中年妇女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接着说道:“谁不知道行知(háng zhī)学院是给银行培养知识分子的呀,人家就是想考考你嘛。”
  这样稍一加工,不仅人物形象鲜明了,文章的思想也更加深刻了。再如,要表现“无知者无畏”的思想,可以在原故事中加进来两个人物: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途上车的研究生。整个故事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接实录文字)旁边一个50岁左右、衣着朴素的男同志对她们说:“那两个字念行知(xíng zhī)。”刚才答话的那个中年妇女上下打量了一番那个男同志,一脸不屑的神色说:“你识字吗?”那个男同志摇摇头,再也没说什么。车行到下一站,上来一位胸前佩戴着“某某大学”校徽的年轻人,看见那个男同志,恭敬地说:“老师好。”然后接着说:“我的博士论文发您邮箱了,您帮我看看,还需要做哪些修改。”这时,先前问话的那个中年妇女对答话的中年妇女说:“哎,人家是教授呢。”答话的中年妇女仍然满脸不屑的神色说:“哼,你啥眼神啊?就他那样的,还教授?他们就是俩骗子。”车子继续前行,一车人无语。
  从上面的这一素材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素材,只要善于分析和提炼,加以想象补充,也能够写成一篇好文章。
  文章是思维的产物,一篇文章的产生过程,始终伴随着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自然有了写作素材。
  二、作文的表达源于阅读和积累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思想,语言就成了空壳,就失去了价值。一个人的思想修养直接决定着他语言能力的强弱。从表达的角度讲,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十分丰富,要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他就有讲不完的话,他讲的话也有丰富的内涵,他的语言也就显得富于表现力。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思想丰富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怎样才能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最有效的办法是读思想内涵丰富的读物,如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著作。我们写作语言之所以丰富多彩,主要依赖于大量的人文知识的支撑,失去了人文支撑,任何语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现在,“优秀习作选”之类的书特别多,这些书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写作有没有帮助呢?客观地讲,如果不会利用,只是模仿和摘抄,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但如果能科学地利用,合理地借鉴,其帮助还是较大的。
  首先,要将范文所写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范文,特别是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的范文时,要注意将范文所写内容与自己所感知到的实际生活情形相对照,首先找到其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看作者是怎样将其写出来的,下笔的角度是怎么选择的,话是怎么说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详略是怎么处理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写出来,或者说自己写的与范文比,差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看作者在表现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时从什么地方入手的,都写了些什么东西,把什么东西作为重点来写的,这是学习范文最关键的问题。
  其次,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来学习范文。当你读了一篇记叙文而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你反复地阅读、分析,从字里行间寻找你深受感动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弄清作者是怎样让你落泪的,继而要考虑当你写文章要感染别人的时候,你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这不仅是一个内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语言表达技巧问题。当你阅读一篇议论文被作者说得心服口服的时候,你就要认真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你说服的,你用同样的方法是否也能说服别人——用什么样的事实、从什么地方展开话题。
  再次,从相同题材范文的比较中学习范文。不管是学习结构安排的技巧,还是学习素材取舍的方法,对相同题材范文的比较都是十分重要的。拿开头来讲,这一篇文章也许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那一篇也可能用的是铺垫烘托的方法,其方法各异,效果各有千秋。我们将这些进行反复比较,一方面可以体味各自特点,另一方面可以从比较中获得启示。同题材范文的比较,内容十分广泛,可从开头、结尾、详略处理、下笔角度、语言形式等等方面进行比较,善比较才有所得,才能多得。   三、 作文的内容源于联想和想象
  想象和联想是作文能力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强弱。想象和联想能力差,作文能力自然就差。为什么呢?因为不仅写作灵感来自于联想和想象,而且作文思路是否很快打开,也决定于想象和联想是否到位。与此同时,写作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具体的生活情景与艺术形象。
  首先,从名家作品获得感悟与借鉴。朱自清在接到父亲的家书后,联想到了当初父亲送自己上学的情景,写下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背影》,艾青在出狱后去祭拜自己的保姆,联想到保姆的点点滴滴和对自己的疼爱,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其次,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与经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随时随地在触发我们的灵感,促使我们去想象和联想。如蜗牛的艰难爬行以及它背上重重的壳,使我们联想到人一旦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其生命的延续就会非常难,继而会想到人应该放松自己,轻装前进;当我们看到被钓上钩的鱼时,我们可能会联系到人如果贪一时小利就有可能遭到像鱼贪豆粒大的一点肥饵而“上钩”的命运……
  不只是自然物可以诱发我们去想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会给我们以启发。比如说,当你被教育方法简单的老师错误地处罚后,你可能想到“假如有一天我当了老师,我决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类,继而又联想到自己夹着教科书走上讲台,很有礼貌地说一声“同学们好”……当你看到公路上飞驰而过的豪华轿车时,你可能会想到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靠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很多的财富,拥有自己的豪华汽车;会想到汽车买来后,第一个先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坐,拉上他们到处旅游一番,然后在黄昏的时候开上车和你的女朋友一起去野外兜风……
  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十分简单,不需要整块的时间,饭后静坐小憩、黄昏校园漫步、清晨眺望远山、午夜辗转不眠,只需打开思想的闸门,想象和联想就会自然地展开。此刻,你要尽可能地放飞思想,想象得越大胆越奇特越好。
  打开语文课本,看着目录,对其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和诗歌一一地作一番回顾,从中获得一些借鉴。
  书看累了,到室外走走,看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可进行一番类比性的思考。比如说,看到路边的小草,我们把它和小人物联系起来,把它和坚韧顽强联系起来,把它和默默无闻联系起来,把它和无私奉献来联系起来。
  再次,通过写作练习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有不少作品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有些文章结尾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对这些作品,可以改写、扩写、续写等。如《孔乙己》一文,可以对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以后的情节进行续写。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有许多景物形象:故人、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天空等。进入诗歌的意境,我们的大脑中不仅浮现出诗情画意的画面,而且能够“看”到一个立于江边,深情注视着友人所乘客舟远去的主人公的形象。
  总而言之,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想象、联想,有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写作素材,不断拓展我们写作视线,不断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写好作文不是一件难事。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使我明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中吸取方法技巧,积累语言文采。这样学生写作才觉得有兴趣,写之有物,言之有话,内容充实,文采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重点抓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细节描写)让学生领悟方法并积累。  一、阅读教学的词语分析和作文好词的联系  细节,可以说是文章的生命,任何一篇记叙文,都离不开细节的描写,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把细节写活。细节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有人说,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人们从她代父从军的事迹中看到了一个伟岸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听到了她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仅仅如此吗?假如这样,木兰的生命力就不会这么旺盛了。  在木兰的身上,许多人只读出了“忠”,却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孝”。唐代韦元甫模仿《木兰诗》而作的同名诗云:“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
思想品德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因为这门课程说理性较强,所以学生大多对它不感兴趣。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能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他们就乐意“信其道”,就能把精力集中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而妙用修辞手法更会使诗词的表达效果出神入化,产生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从而使整首诗词形神兼具,文采飞扬。  “愁”本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然而中国古诗词中的“愁” 却写得具体可感,深刻动人。究其原因,是诗人将抽象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情绪——“愁”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在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同样,也是文学创作的起点。一篇文章,从灵感的触发到它的构思到材料组织,到对事物的描述,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想象是文章写作者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想象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写作者产品的成色和价值的高下。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往往觉得无所可写,或者作文形象苍白,语言平直,其实这都是想象能力差或没有很好地运用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三集的形式,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以及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下面,我们会从人物、故事、思考三个角度,进行该纪录片的素材解读与运用。  【故宫·人物】  “男神”王津  随着这部记录片的播出,55岁
语文课运用故事教学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我在上课时就经常运用故事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趣味故事不愧是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一、运用趣味故事能巧妙导入课堂,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是否有好的开场白,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精彩程度以及教学效率。我认为趣味故事导入是诸多导入法中较佳的一种,能达到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咬文嚼字》时
[摘要]改变语文选修课课堂学习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10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高二语文科的教师在高二上学期第1学段完成了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上课任务,接下来将进入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除了教好教材以外,还尝试将时事热点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将时事热点作为激趣手段导入英语教学  兴趣是激发学习个体强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内驱力的内在动力。教师选取近期国内外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既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
[摘要]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常新问题,近期的研究强调在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统筹发展。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的原因相互闻经济流量和社会流量少,关联性不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推进三大区域的互动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就成为“十一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陕西经济发展的要务。为此,应坚持多元发展、同时推进、政府主导、城市群带动、科技渗透等战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