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有关初中生的调查材料表明,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最厌学的科目之一,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不恰当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局面,为其增添了许多鲜活元素。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多媒体 整合
思想品德课的说教性、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明显,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教师关心的问题。多媒体具有声、光、电的特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想象的浪花,能够起到像磁石一样的作用,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新改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课的设置都非常适合使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用来烘托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首先在导课时播放了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歌曲视频,借以营造气氛。然后,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贝多芬挫折人生的影片,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感悟。接着,笔者还特意用美术体显示了贝多芬的慷慨陈词:“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她没有使我屈服。”这是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命运交响乐》之后说的话。由此,笔者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碰钉子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点、难点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因为它们非常枯燥、单调,学生往往觉得很乏味,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创设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初三《思想品德》第八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走进新时代》的录音,再结合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进行讲解,美妙的旋律烘托出了气氛。此时,笔者进行提问式的点拨和引导,教学自然水到渠成;又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播放了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正祥的事例,以升华主题,学生深受感动,整节课高潮迭起,令人回味无穷。
三、建构知识,渗透德育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知识重点,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削弱或失去课堂小结的意义。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结,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或其他形式把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类,使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一堂课的知识,而是把新知识融入到整个知识体系当中来学习。
在进行德育或理想教育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它是“假大空”,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歌曲录音、散文或诗词朗诵,引发学生共鸣之后,再进行理想教育或德育渗透,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部分的教学非常适合渗透德育,笔者以《烛光里的妈妈》和《咱爸、咱妈》的录音为渗透点进行教育,令不少学生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教师穿针引线,师生配合默契,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
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要教师多思、多想,善用多媒体,就能改变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但是,运用多媒体,还要讲究“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不能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以免产生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潘书文.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J].教坛聚焦,2009,(2).
[2]刘忠.浅谈多媒体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J].成才之路, 2010,(27).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大雁二中)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多媒体 整合
思想品德课的说教性、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明显,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教师关心的问题。多媒体具有声、光、电的特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一、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想象的浪花,能够起到像磁石一样的作用,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新改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课的设置都非常适合使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用来烘托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首先在导课时播放了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歌曲视频,借以营造气氛。然后,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贝多芬挫折人生的影片,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感悟。接着,笔者还特意用美术体显示了贝多芬的慷慨陈词:“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她没有使我屈服。”这是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命运交响乐》之后说的话。由此,笔者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碰钉子的经历,引发学生的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点、难点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因为它们非常枯燥、单调,学生往往觉得很乏味,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创设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初三《思想品德》第八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走进新时代》的录音,再结合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进行讲解,美妙的旋律烘托出了气氛。此时,笔者进行提问式的点拨和引导,教学自然水到渠成;又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笔者播放了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正祥的事例,以升华主题,学生深受感动,整节课高潮迭起,令人回味无穷。
三、建构知识,渗透德育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知识重点,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削弱或失去课堂小结的意义。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结,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或其他形式把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类,使学生不再孤立地学习一堂课的知识,而是把新知识融入到整个知识体系当中来学习。
在进行德育或理想教育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它是“假大空”,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歌曲录音、散文或诗词朗诵,引发学生共鸣之后,再进行理想教育或德育渗透,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部分的教学非常适合渗透德育,笔者以《烛光里的妈妈》和《咱爸、咱妈》的录音为渗透点进行教育,令不少学生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教师穿针引线,师生配合默契,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
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要教师多思、多想,善用多媒体,就能改变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但是,运用多媒体,还要讲究“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不能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以免产生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潘书文.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J].教坛聚焦,2009,(2).
[2]刘忠.浅谈多媒体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J].成才之路, 2010,(27).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大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