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应用,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协作互助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精读 应用
  引言
  大学英语精读课在英语专业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其课程目标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和锻炼。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协作互助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代表人物Johnsom D.W.
其他文献
美术课作为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美术教学是一门“杂”的艺术,中学美术
摘 要:《论语》是儒家经典的核心,也是中华典籍的精华之作。在《论语》中,“天”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它的翻译关系着译文质量。本文以辜鸿铭的《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中“天”的译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华典籍中核心概念词的英译有所启示,从而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在西方社会传播。  关键词:《论语》;“天”;英译  一、引言  《论语》被誉为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最伟大的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