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搜集和处理信息,是认识世界和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获得审美特点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友好对话的过程。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就小学毕业生而言,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100万字以上。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内阅读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必须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此话不假。所谓“课内”即指学生在对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各种学习方法,例如:查字典,多读多想,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句子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学习方法;而“课外”则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灵活运用他们在课内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并能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在课内进行学法总结,在课外则有意安排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德课《祖国的钢铁长城》。又如在教好《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岩》。再如在教好《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引导学生上网阅读中国航空航天的相关知识。如此等等,达到优势互补,亦即课内不足课外补。
二、必须把当前阅读效果与长远阅读效果紧密地结合起来。
所谓当前阅读效果,就是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收效教快的课外读物。如让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去阅读同龄人所写的作文选或《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简读本等。这样做对帮助他们及时高效完成课内阅读和写作,有立竿见影之功效。而长远阅读效果,则是指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他们当前的学习看似无关的课外读物,其实这对其终身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教完《古诗三首》这一课时,就借此激发他们去阅读《唐诗三百首》这本诗集。
三、必须把现代白话文阅读与古诗词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在教语文时,很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那些浅显易懂、内容健康向上的现代小说、散文、童话、故事等。与此同时,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因为这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我不仅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而且要求他们进一步去理解诗文中的具体含义,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古诗文词句。
四、必须把阅读兴趣与定量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自觉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的人数很少。因此,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语文素养,首先必须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向学生推荐他们所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例如:《西游记》、《皇帝的新装》简读本等。
2.在班级充分利用每周三班对课的时间来举办各项比赛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比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由学生选择。
3.充分利用班级墙报上的学习园地,粘贴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4.举办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翻译比赛等。
课外阅读是要长期坚持的,因此,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到底多少量为宜呢?根据平时观察及完成情况来看,我以为小学生应以每天30分钟为宜。
五、必须把课外阅读与做好读书笔记紧密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理解,是写作的前奏;而写作是表达,它来源于阅读,是阅读的后续、延伸。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当今书市上的书多如牛毛,良莠不分。因此,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其次,要让他们牢记以下几个方面:
A.注意把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起来;
B.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C.坚持走读写相结合的道路,注意进行访写练习。
一、必须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人们常说:“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此话不假。所谓“课内”即指学生在对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各种学习方法,例如:查字典,多读多想,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句子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学习方法;而“课外”则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灵活运用他们在课内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并能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在课内进行学法总结,在课外则有意安排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德课《祖国的钢铁长城》。又如在教好《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岩》。再如在教好《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引导学生上网阅读中国航空航天的相关知识。如此等等,达到优势互补,亦即课内不足课外补。
二、必须把当前阅读效果与长远阅读效果紧密地结合起来。
所谓当前阅读效果,就是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收效教快的课外读物。如让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去阅读同龄人所写的作文选或《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简读本等。这样做对帮助他们及时高效完成课内阅读和写作,有立竿见影之功效。而长远阅读效果,则是指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他们当前的学习看似无关的课外读物,其实这对其终身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教完《古诗三首》这一课时,就借此激发他们去阅读《唐诗三百首》这本诗集。
三、必须把现代白话文阅读与古诗词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在教语文时,很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那些浅显易懂、内容健康向上的现代小说、散文、童话、故事等。与此同时,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因为这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我不仅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而且要求他们进一步去理解诗文中的具体含义,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古诗文词句。
四、必须把阅读兴趣与定量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自觉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的人数很少。因此,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语文素养,首先必须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向学生推荐他们所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例如:《西游记》、《皇帝的新装》简读本等。
2.在班级充分利用每周三班对课的时间来举办各项比赛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比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由学生选择。
3.充分利用班级墙报上的学习园地,粘贴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4.举办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翻译比赛等。
课外阅读是要长期坚持的,因此,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到底多少量为宜呢?根据平时观察及完成情况来看,我以为小学生应以每天30分钟为宜。
五、必须把课外阅读与做好读书笔记紧密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理解,是写作的前奏;而写作是表达,它来源于阅读,是阅读的后续、延伸。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当今书市上的书多如牛毛,良莠不分。因此,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其次,要让他们牢记以下几个方面:
A.注意把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起来;
B.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C.坚持走读写相结合的道路,注意进行访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