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内容、价值、构建以及优化分别展开阐述,希望借此能对未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当下高中教育中比较容易实现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凸显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势,“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出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正确的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所以,下文就将针对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阐述。
二、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概述
“互动合作”,是近几年教育改革中反复提及的词汇,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则是基于“互动合作”上延伸出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一模式应用的背景下,高中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定位被打破,教师不再掌握高中课堂唯一的“话语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逐步地表现出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趋近平等。所以,可以认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满足当代教育双主体理论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的价值
结合以往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文章认为相对于传统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运用的价值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能为教师、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转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在一个相对更民主、更自由的氛围中探究地理知识,进而满足当代高中生地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第二,能“强迫”教师、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根本上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这一受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在地理研究层面的综合能力,从而达成助力高中地理学科发展的目标。
第三,能凸显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文特色,为未来学生自主参与地理知识的研究打下扎实基础。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为学生呈现更多有关生活的地理知识,从而凸显这一学科教育的人文特色,降低学生学习这一科目的难度,同时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效果。
四、 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从教材内容出发,明确互动合作的目标
明确“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是确保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根本。所以,在构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教师就应从不同阶段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兴趣度出发,构建符合高中生地理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以此指导后续教学模式的进行,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新高考”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考查、教学侧重点出发,将“人口数量、空间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等问题设计为这一课程上学生互动合作、课堂探究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并在互动合作中收获对这一课程知识更进一步地理解。
(二)从多元模式出发,提高互动合作的趣味
在明确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的目标后,教师就应着眼于课堂上互动合作模式的趣味性、系统性予以改变,借此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合作的积极性,收获更好的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的思维落实到“互动合作”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程主题的不同思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研究小组,让学生们在以小组形式研究项目的过程中碰撞思维、深化理解,以此收获更有效的“互动合作”教学成效。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行星地球”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地球”问题自选侧重进行研究(如,可以选择探究地球的特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并在学生选出自己想要研究的侧重后,将相同侧重方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此确保其学习、互动的目标一致,达成以兴趣驱动互动合作的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分享交流互动合作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们将自己项目互动合作的成果分享给其他人,以此让学生们在分享、交流中收获对高中地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实现事半功倍的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行星地球”内容时,教师们就可以在学生完成有关地球项目不同问题的研究后,为学生设计一堂“汇报课”,让学生们模仿老师的方式将他们对“地球”问题的研究结果呈现给其他学生,凭借“以学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收获更好的“互动合作”教学效果。需要注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研究进展,并在学生完成分享后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享,以此确保交流、分享的全面性。
(三)从学生生活出发,凸显地理学科生活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生活的学科,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地理生活知识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在后续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的环节,教师们就应将高中地理问题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融通在一起,凸显高中地理知识生活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以此凸显“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的价值。
首先,在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寻找生活中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方式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感悟,进而收获更真实的地理研究,强化学生的地理理解、分析能力,为后续学生高考打下扎实基础。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案例(如,家在上海的小王因公司业务拓展需要前往甘肃生活一段时间,但在甘肃住了几个礼拜后,小王发现甘肃地区的各项发展都远不如上海地区,你能用地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么?),以此帮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其次,在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性的调研,收获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问题“为什么在中国部分地区用水远超欧美等国时,中国水资源仍旧能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的方式,让学生们从地理的角度展开有关这一问题的互动研究,以此将地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五、 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的路径
通过过去一段时间对高中地理学科“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教师们运用“互动合作”这一模式的手段愈发成熟,但其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師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过于局限、对学生能力评估不足导致“互动合作”目标设定不精准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一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所以,仍需要教师们在未来的模式应用中予以进一步的优化。
(一)深化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解
学校作为培养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的重要场所,如果想在未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学校就应积极地参与到提高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的过程中来。通过定期开展有关“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让教师们在落实“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同时交流、分享自己有关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以此帮助教师在同样的互动、合作中获得进步,以此为后续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二)贴合学生需求优化“互动合作”教学目标
回顾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目标设计贴合度不强的情况,教师也应进一步转变以往“师本”教学的思路,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们设计符合他们地理知识成长需求的目标,以此提高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的针对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更适合“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资源
对以往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也应进一步将创新、融合的精神落实到高中地理学科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去。一方面,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现有资源在整合中萌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教师们则可以在网络、媒体上搜集更多有关高中地理的材料,不断充实现有地理教学资源,以此达成推动高中地理发展的目标。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高考中不可忽视的焦点学科,将“互动合作”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这一课程教学中,这也是当下高中教育顺应“新高考”政策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张酉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34.
[2]刘静雯,顾成林.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20(7):189-190 192.
[3]罗海飞.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20(16):187.
[4]王迎春.基于探究理念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43-244.
[5]路一平,赵春子,董玉芝.弗兰德斯互动系统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16-18.
[6]郭忠权.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互动课堂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6.
[7]付桂军,李玲.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2015(12):68-69.
[8]张晓维.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优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16-17.
作者简介:
吴怡达,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当下高中教育中比较容易实现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凸显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优势,“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出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正确的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所以,下文就将针对高中地理学科教育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阐述。
二、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概述
“互动合作”,是近几年教育改革中反复提及的词汇,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则是基于“互动合作”上延伸出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一模式应用的背景下,高中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定位被打破,教师不再掌握高中课堂唯一的“话语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逐步地表现出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趋近平等。所以,可以认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满足当代教育双主体理论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的价值
结合以往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文章认为相对于传统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运用的价值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能为教师、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转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在一个相对更民主、更自由的氛围中探究地理知识,进而满足当代高中生地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第二,能“强迫”教师、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根本上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生这一受教育主体的积极参与。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在地理研究层面的综合能力,从而达成助力高中地理学科发展的目标。
第三,能凸显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文特色,为未来学生自主参与地理知识的研究打下扎实基础。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为学生呈现更多有关生活的地理知识,从而凸显这一学科教育的人文特色,降低学生学习这一科目的难度,同时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效果。
四、 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从教材内容出发,明确互动合作的目标
明确“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是确保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根本。所以,在构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教师就应从不同阶段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兴趣度出发,构建符合高中生地理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以此指导后续教学模式的进行,收获更好的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新高考”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考查、教学侧重点出发,将“人口数量、空间的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等问题设计为这一课程上学生互动合作、课堂探究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并在互动合作中收获对这一课程知识更进一步地理解。
(二)从多元模式出发,提高互动合作的趣味
在明确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的目标后,教师就应着眼于课堂上互动合作模式的趣味性、系统性予以改变,借此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合作的积极性,收获更好的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的思维落实到“互动合作”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程主题的不同思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研究小组,让学生们在以小组形式研究项目的过程中碰撞思维、深化理解,以此收获更有效的“互动合作”教学成效。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行星地球”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地球”问题自选侧重进行研究(如,可以选择探究地球的特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并在学生选出自己想要研究的侧重后,将相同侧重方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此确保其学习、互动的目标一致,达成以兴趣驱动互动合作的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分享交流互动合作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们将自己项目互动合作的成果分享给其他人,以此让学生们在分享、交流中收获对高中地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实现事半功倍的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行星地球”内容时,教师们就可以在学生完成有关地球项目不同问题的研究后,为学生设计一堂“汇报课”,让学生们模仿老师的方式将他们对“地球”问题的研究结果呈现给其他学生,凭借“以学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收获更好的“互动合作”教学效果。需要注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研究进展,并在学生完成分享后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享,以此确保交流、分享的全面性。
(三)从学生生活出发,凸显地理学科生活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生活的学科,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地理生活知识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在后续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的环节,教师们就应将高中地理问题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融通在一起,凸显高中地理知识生活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以此凸显“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的价值。
首先,在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寻找生活中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方式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感悟,进而收获更真实的地理研究,强化学生的地理理解、分析能力,为后续学生高考打下扎实基础。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案例(如,家在上海的小王因公司业务拓展需要前往甘肃生活一段时间,但在甘肃住了几个礼拜后,小王发现甘肃地区的各项发展都远不如上海地区,你能用地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么?),以此帮助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其次,在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性的调研,收获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高中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问题“为什么在中国部分地区用水远超欧美等国时,中国水资源仍旧能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的方式,让学生们从地理的角度展开有关这一问题的互动研究,以此将地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五、 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的路径
通过过去一段时间对高中地理学科“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教师们运用“互动合作”这一模式的手段愈发成熟,但其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師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过于局限、对学生能力评估不足导致“互动合作”目标设定不精准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一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所以,仍需要教师们在未来的模式应用中予以进一步的优化。
(一)深化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解
学校作为培养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的重要场所,如果想在未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学校就应积极地参与到提高教师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理解的过程中来。通过定期开展有关“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让教师们在落实“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同时交流、分享自己有关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以此帮助教师在同样的互动、合作中获得进步,以此为后续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二)贴合学生需求优化“互动合作”教学目标
回顾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目标设计贴合度不强的情况,教师也应进一步转变以往“师本”教学的思路,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们设计符合他们地理知识成长需求的目标,以此提高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的针对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更适合“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资源
对以往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也应进一步将创新、融合的精神落实到高中地理学科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去。一方面,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现有资源在整合中萌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教师们则可以在网络、媒体上搜集更多有关高中地理的材料,不断充实现有地理教学资源,以此达成推动高中地理发展的目标。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高考中不可忽视的焦点学科,将“互动合作”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这一课程教学中,这也是当下高中教育顺应“新高考”政策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张酉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34.
[2]刘静雯,顾成林.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20(7):189-190 192.
[3]罗海飞.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20(16):187.
[4]王迎春.基于探究理念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43-244.
[5]路一平,赵春子,董玉芝.弗兰德斯互动系统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16-18.
[6]郭忠权.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互动课堂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6.
[7]付桂军,李玲.高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2015(12):68-69.
[8]张晓维.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优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16-17.
作者简介:
吴怡达,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