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本文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新时期面临的新境遇和呈现的新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尝试着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系统、巩固教师的权威性、丰富实践教学等角度探索新时期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职学生;教师权威;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会因特定社会群体的诸方面特点而不同,就全社会而言,就是向公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公民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关键。本文仅就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谈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实效性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然也是处理大学生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实效性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因为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是各行各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以后的为人处世有直接影响,并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能否形成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健全的品德人格取决于他们能否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素质并真正践行之,而这一切则取决于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学理层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完成道德认知;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的行为主流化,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在教育内容上树立“大思政”
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开展,注重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职业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相融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
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2.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进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教育。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诚信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教育、道德法治观教育;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网络迅猛发展的趋势,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的教育等。
3.将职业核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点,把社会的共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心、诚信、吃苦耐劳等品质,同时加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任务的执行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三、加强“四个阵地”“三个载体”
建设“四个阵地”即“课堂、网络、社团、实习实践基地”,其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学这一主阵地要创新“两课”教育模式,将其分为案例式理论教学和体验式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案例式理论教学以历史情境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展开,将重要思想无缝隙地融入其中;体验式实践教学应结合案例式理论教学所学内容阶段式进行,将实践、考察、活动相融开展。网络阵地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渐占领和渗透,社团阵地要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彰显个性。实习实践基地要与学校密切配合,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技能。“三个载体”即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做学生的心理咨询,通过网络等多重渠道做好服务;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化的工作思路;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给各个方面有才华的学生施展的舞台和空间。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三化取向”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实施“生活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生活化”指的是高职院校要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制度层面、课程层面、方法层面上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经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将教育目标要贴近受教育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与现在的双重目标。“职业化”是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企业对员工素质需求的关键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管理模式,即文化价值观和环境构塑;员工化行为规范设计;项目化教学和团队管理模式设计;师生职业素养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生组织企业化架构;KPI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实施ISO900质量管理监控等,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执行力、团队合作意识、纪律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认知、价值标准、技术能力、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梅.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若干对策[J].高教探索2006,(4):96.
[2]张耀灿,郑水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35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职学生;教师权威;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会因特定社会群体的诸方面特点而不同,就全社会而言,就是向公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公民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关键。本文仅就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谈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实效性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然也是处理大学生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实效性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因为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是各行各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以后的为人处世有直接影响,并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能否形成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健全的品德人格取决于他们能否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素质并真正践行之,而这一切则取决于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学理层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完成道德认知;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的行为主流化,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在教育内容上树立“大思政”
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开展,注重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职业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相融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
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2.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进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教育。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诚信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教育、道德法治观教育;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网络迅猛发展的趋势,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的教育等。
3.将职业核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点,把社会的共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心、诚信、吃苦耐劳等品质,同时加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任务的执行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三、加强“四个阵地”“三个载体”
建设“四个阵地”即“课堂、网络、社团、实习实践基地”,其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学这一主阵地要创新“两课”教育模式,将其分为案例式理论教学和体验式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案例式理论教学以历史情境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展开,将重要思想无缝隙地融入其中;体验式实践教学应结合案例式理论教学所学内容阶段式进行,将实践、考察、活动相融开展。网络阵地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渐占领和渗透,社团阵地要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彰显个性。实习实践基地要与学校密切配合,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技能。“三个载体”即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做学生的心理咨询,通过网络等多重渠道做好服务;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化的工作思路;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给各个方面有才华的学生施展的舞台和空间。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三化取向”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实施“生活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生活化”指的是高职院校要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制度层面、课程层面、方法层面上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经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将教育目标要贴近受教育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与现在的双重目标。“职业化”是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企业对员工素质需求的关键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管理模式,即文化价值观和环境构塑;员工化行为规范设计;项目化教学和团队管理模式设计;师生职业素养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生组织企业化架构;KPI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实施ISO900质量管理监控等,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执行力、团队合作意识、纪律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认知、价值标准、技术能力、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梅.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若干对策[J].高教探索2006,(4):96.
[2]张耀灿,郑水廷,刘书林,吴潜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