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文化,体会诗中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通过诵读感受诗词音韵之美;通过想象欣赏诗词内容的意象之美;通过推敲领会诗词意象含蓄之美;通过会文感悟诗境的文化之美。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想象 推敲 会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91-02
  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凝练、和谐、富有音乐性的特点。教学古诗词,让儿童体会诗词中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可以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思维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小学阶段共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且都是脍炙人口的诗词精品。那么,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在读中享受美的体验呢?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诵读:感受结构的音韵之美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诗句讲究平仄、押韵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韵之美,因此诵读就成为了学习古诗词的第一要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抓难字指导读正确、抓停顿指导读出节奏、抓韵脚读出诗韵、抓平仄读出文化”几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引领学生达到“口诵心惟、熟读成诵”的目标。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练读)
  师:诗中哪个字较难读?(难点指导:鹳ɡuàn),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由于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登鹳雀楼”就是——诗人登上了鹳雀楼,那诗题该怎么读?
  生1:登/鹳雀楼。
  师:在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好节奏和停顿。你们知道五言诗的停顿原则吗?
  生2:二三停顿。(生齐读古诗)
  师:要读准古诗,句尾词很重要。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一定要读准、读到位。这首诗的句尾词分别是——
  生3:尽、流、目、楼。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特别注意读好诗的韵脚——流、楼。(师生共读古诗)
  师:这才叫“字正腔圆”。要想真正读出古诗的韵味,还要注意读好平仄音,在古汉语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读的时候要注意“平声读长仄声短”,跟着老师来试试——
  生(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样一读,就更有诗味了!
  二、想象:欣赏内容的意象之美
  苏轼评王维之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为可见艺术,诗为可“感”艺术。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闪现一幅幅画面。诗词如画,诗可以为画“点睛”,画也能成为“读诗之钥”,联通展现万物的奇妙瑰丽。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雪》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这画里有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师朗诵古诗)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山。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翁在钓鱼。
  生3:我仿佛看見了一条江,远处白茫茫一片。
  师:所有的画面带给你的感受是——
  生4:寒冷。
  生5:孤独。
  师:为什么这些画面会给你这种感受?
  生6:老翁一个人很寂寞。
  生7:大地一片雪白,给人寒冷的感觉。
  师:这首诗字字珠玑,诗中的许多字眼也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请同学们默读全诗,圈出这些字眼。
  生8:我圈出了“绝”字。
  生9:我圈出了“灭”字。
  生10:我圈的是“孤”和“独”字。
  师:天气如此寒冷,渔翁却在江上垂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渔翁?
  生11:渔翁啊渔翁,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此垂钓呢?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课件出示柳宗元的经历)
  师:了解了作者的处境,再看看湖面上的渔翁,你发现了什么?
  生12:作者把自己的苦闷、孤单全都寄托在垂钓和这一首《江雪》上。
  师:说得真好!他把苦闷洒给了这一寒江雪,却留下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的心声——
  在诗画言语的课堂上,教师打开文字与画面的通道,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而后又从画面揣摩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亲历诗词文化瑰宝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三、推敲:领会意象的含蓄之美
  理想的古诗文课堂要有人、有情志、重意象。诗词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浓缩,诵读古诗文,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感知、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以诗言情、诗言志,把玩揣摩古诗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诗题是诗的眼睛,题目中哪个字直接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生1:“喜”字。
  师:诗人究竟因何而喜?请同学们继续走进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怎样的春雨?
  生2:这是一场“及时雨”,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中读懂的,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生3:春雨默默无闻,滋润大地。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春雨的特点?
  生4:“潜”字体现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生5:“细”字说明春雨很小。
  师:难怪作者称之为“好雨”,再读一读诗的五、六句,说说作者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生6:“云俱黑”说明雨意正浓,这时只能看见船上的烛光。
  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你们仿佛又看见了什么?
  生7:雨后清晨一片万紫千红。
  生8:经过春雨滋润,大地充满了生机。
  师: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借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是写“雨”,清明时节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愁绪,而这首诗中却处处充满喜悦之情,为什么在诗人眼中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生9:诗人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特别高兴。
  师:忧国忧民的诗人由春雨想到了国家安定,能不“喜”吗?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深入剖析“雨”这个意象,让学生吟咏“好雨”,理解诗人的“喜”意自然水到渠成。古诗离不开意象,把握意象是读懂古诗的必经之路,透过古诗一个个独特的意象,学生就能“看见”文化、领略文化的魅力。
  四、会文:感悟诗境的文化之美
  语文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根,学生打开课本吟诵起“之乎者也”,在一次次诵读中领会古人高远的追求和精神境界。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呢?
  生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聆听,两人相得益彰。
  生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3: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怎么样的高山?怎么样的江河?
  生4:是巍峨高大的泰山。
  生5:是一望无际茫茫的大海。
  师:伯牙善鼓琴,心里所想都化作琴声,而钟子期必得之,那伯牙还会想到什么呢?你们能照样子说说这些词语吗?
  生6: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姣姣兮若明月!”
  生7: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师:这样的心灵相通,古文就用一句话来说,读——
  生(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所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成了千古绝唱,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最后,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古诗词集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美术的色彩美、意境美,语言的含蓄美、凝练美于一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中华文化,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得言、得意、得趣,获得古诗文阅读启蒙,为学生奠定一生受用的传统文化底子。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政府和企业中受到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会计就是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确认、
在十三五规划中,天津市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景实训教学一直是现代职教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调研,基础数据收集,发现和分析问题,对现
面对近年来经济案件多发易发,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查账工作在办案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得的越来越突出。应提高查账水平,认识其重要性,优化办案人员结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决定着高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中通过数据调研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分析得出关于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摘 要】本文以柳州职教园区为例,在对大学生反恐问题认识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就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大学生防恐反恐意识与能力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恐怖主义 职教园区 反恐问题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18-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颁布实施。该法案对恐怖主义的厘定,是指通
出口信用保险是促进外贸出口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要加快立法,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