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安全储藏特性分析与工艺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大豆安全储藏特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安全储藏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只有选择正确的储藏方法,才能保证大豆的储藏品质。大豆储藏时,要做好通风工作;要保证仓房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性与恒定性;工作人员要对大豆进行密闭;要选择适合的储粮技术;还要保证储藏的安全性,防止大豆品质劣变,这样才能提高大豆的食用品质。
  关键词:大豆;安全储藏;特性;工艺
  大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分以及维生素,是优质蛋白质提炼的主要来源。大豆在储藏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劣变,这主要是因为大豆对储藏的环境有着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方面的要求。如果储藏的条件不佳,则会使大豆出现吸湿生霉问题,还会导致大豆丧失发芽力,会影响储藏的安全性。本文对大豆安全储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储藏的工艺进行了介绍。工作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储藏的条件,要避免粮堆的温度过高,还要避免大豆浸油,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商品价值。
  1、大豆安全储藏特性分析
  1.1水分活性高
  大豆含有19%-20%的脂肪,由于这种物质具有疏水的特性,所以,籽粒水分都会集中在脂肪外的蛋白质亲水胶体中,大豆在整粒含水量不高的前提下,亲水胶体中的含水量仍然很高。通过检测发现,大豆脂肪含量为20%,水分含量为13%,其非脂肪部分的含水量达到了16%,这使得大豆水分活性大大升高了,耐储性却降低了。
  1.2吸湿性比较强
  大豆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也含有亲水胶体,这种物质中有大量的肽键以及氨基,对水分有着较强的吸附力。大豆的种皮比较薄,有着良好的通透性,大豆的种皮还有着发芽孔,所以有着较强的吸水性,这使得大豆的吸湿性大大增加了。当储藏的温度达到20℃后,含水量为12.5%的大豆有着较强的吸湿性,当储藏环境的湿度为90%时,大豆的含水量会升到20.8%,而且大豆的体积也会膨胀,其生理活性会大大增加。粮堆的温度逐渐升高后,大豆会出现发霉现象,还会出现劣变现象。
  1.3耐温性较差
  大豆具有不耐高温的特性,当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后,大豆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大豆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脂肪也会发生分解,这会使大豆的外观发生变化,还会对大豆的品质产生影响:会影响大豆食用的品质,进而会影响其商用价值。大豆的耐温性比较差,如果储藏环境的温度过高,会影响大豆的发芽率,甚至会导致其发芽丧失。当温度超过35℃后,大豆的发芽率会降至0。
  1.4油份易析出
  大豆中脂肪的导热性不良,热容量大,豆堆的孔隙度偏低(一般在38%-45%之间),当储藏过程中出现高温后很难使其快速降温。豆堆内长期积聚的热量会促使脂肪氧化分解,破坏其脂肪和蛋白质共存的乳化状态,从而导致大豆出现“浸油”现象(俗称“走油”)。实践证明:水分为13%的大豆若在7、8月份高温入仓,当豆堆温度达到25℃后,就能发生浸油。
  1.5抗虫蚀能力强,不易遭受害虫侵蚀
  大豆籽粒表而光滑,种皮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蜡质,组织较坚硬,不易遭受害虫侵蚀,又有特殊的豆腥味,从而增强了对虫害的抵抗能力。
  2、大豆安全储藏的工艺
  2.1入仓大豆的基木要求
  2.1.1水分含量
  过夏长期储藏的大豆,应将其水分含量严格控制在当地安全储藏水分值以内。一般情况下,东北、华北地区大豆安全储藏水分应控制在13%以内,其它地区应控制在12.5%以内。各地还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入仓大豆的综合质量情况(特别是成熟度、纯净度、病伤粒含量等)、入仓季节、储藏条件和形式及当地气候特点,来科学确定和合理调整大豆入仓水分标准。
  2.1.2杂质含量
  入仓大豆的杂质含量须控制在1.0%以内,纯粮率达到90%以上。
  2.1.3储存品质
  入仓时大豆的储藏品质应达到《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宜存”标准的要求。
  2.2仓房及配套设施的准备
  2.2.1长期储藏大豆的仓房应做到倉顶仓墙不渗漏、地坪不返潮,具有较好的防潮、密闭和隔热性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对仓房的仓顶、仓墙和孔洞进行较为彻底的保温隔热处理。
  2.2.2长期储藏大豆的仓房应具备通风系统、熏蒸系统、粮情检测系统等完整可靠的仓储配套设施设备。
  2.2.3仓房及配套设施设备在大豆入仓前应彻底打扫,清除残留粮粒、灰杂,并进行有效的空仓杀虫和消毒处理。
  2.3大豆的干燥和清理
  2.3.1大豆的清理
  大豆入仓储存前应采取多重筛选的方式进行彻底的清理,为其安全储藏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操作依次如下:
  (1)利用循环吸风式鼠笼双滚筒初清筛,分离大、轻型杂质;;
  (2)利用复式比重重力分级振动筛,靠风力将筛而物料悬浮分级,进而由筛而水平运动及风力分离重型杂质;
  (3)利用平而回转筛进一步清理小型杂质;
  (4)在输送和入仓过程中,利用除尘系统排出物料中的灰尘及部分轻体有机杂质。
  2.3.2大豆的干燥
  通常认为在当地安全储藏水分值以内的大豆为安全粮,高于上述水分标准0.5%-1%的大豆为半安全粮,高于上述水分标准1%以上的大豆为危险粮。对于超过安全储藏水分标准的大豆,原则上必须采取有效的干燥措施,以避免其在储藏过程中因水分偏高而引发呼吸旺盛、霉菌侵蚀、浸油赤变、豆堆发热及品质劣变等危险的发生。
  2.4主要储藏技术措施及实施工艺
  2.4.1基木原则
  长期储存大豆宜采用以温控储藏为主、适时通风储藏为辅的储藏方式,以防止和杜绝大豆出现不良变化和储粮隐患,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
  大豆温控储藏期间,应将粮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豆堆平均温度宜控制在15℃以内,最高温度不超过20℃;在高温季节或在华南、西南等高温高湿地区.也可将豆堆控制在20℃以内,最高温度不超过25℃。
  2.5.2储藏措施及工艺
  在入仓后的第一个月内,大豆应尽可能储藏在高温、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以便促进其后熟过程。待后熟完成后,应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气温低于粮温5℃以上时),采用机械通风机及时进行均温散湿通风。若无合适的通风时机,应选择相对低温干燥的大气,进行倒仓作业,倒仓距离应尽量远些,以充分降低粮温,及时散发湿热,提高储粮稳定性。
  3、结语
  本文对大豆安全储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大豆的品质,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储藏条件,要控制好仓房内的温度、湿度,还要保证通风效果。大豆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粮食作物,在对大豆进行储藏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储藏工艺,要避免大豆的品质受到影响,还要保证大豆的出芽率。大豆具有不耐高温的特性,如果储藏的温度过高,会使大豆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对大豆进行保管时,要结合其自身的特性,还要控制好储藏环境的条件,从而抑制霉菌的产生。■参考文献
  [1] 李林杰,麦静珠. 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进口大豆方法的初探[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6)
  [2] 刘锦,张榴萍,罗世龙. 大豆安全储藏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6)
  [3] 李岩,蔡学军,张来林,陈熙科,焦义文,谭达川,谢勇辉. 高温高湿地区不同水分大豆度夏保管方法的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3(06)
  [4] 王素雅,刘锦,袁建. 大豆充氮储藏中油脂品质变化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科学旅游观的内涵,就是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治理观、科学旅游治理观、科学的旅游经营观、科学的旅游服务观、科学的旅游消费观等,明确以科学旅游观统领旅游健康发展的新思维。  关键词:科学;旅游观;内涵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也从占国民经济的微小比例发展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产业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基坑施工作为路桥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钢板桩支护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钢板桩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加以重视,才能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路桥工程施工中钢板桩的概况、基坑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路桥工程;基坑钢板桩支护;概况;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摘 要: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大力推行,使得我国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迎来了一定的挑战。为确保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工作能够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则需要对当前高校信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予以改进。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应对策略  所谓高校信息,也即是高等学校经过收集、整理和加工之后,能够服务于高校教育、生产、科研以及经营管理
摘 要:在新的财会制度实施与推广的背景,医院构建财务管理平台是有一定优势的。基于新财会制度辅助医院财务管理,可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财务、资产、预算及成本等管理,进而为医院经济利益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本文简要分析新财会制度对于医院发展的意义及搭建医院财务管理平台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财会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平台;构建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