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
  
  一、动手操作,启发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和情境。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动手操作:(1)画出120度的角。学生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2)不用量角器,画出120度的角。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动手操作与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就有了两种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出120度的角,或用两块三角板60度的角拼起来得到120度角。(3)提问:还有新的画法吗?再一次提供动手实践平台。此时学生积极性更高,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一种方法:用三角板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板60度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度的角。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设置悬念,促进思维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其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然后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再让学生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我“猜”的度数与学生量得的度数一样,学生很好奇:“老师,您没看见我画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也没量过角的度数,怎么就猜得这么准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当然十分理想。
  
  三、沟通联系,拓展思维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教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授的知识作适当的处理,可以降低新知识难度,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整数除法,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试商方法,着重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这句话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四、语言表达,提升思维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一表现,尽管根据学生的表情,教师能看出“这个学生在想问题”,而且能大概猜出这个学生在想什么,但到底在想什么,以及是怎么想的,教师并不清楚。这是因为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方式是看不见的,思维究其本质是内隐的活动。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呢?答案是借助语言。当然这里的语言并非仅仅是文字,它应该包括能够传递信息的图像、符号、体态、表情等。思维看不见,但语言却可以表达、传递和观察,这样,思维就可以借助语言的工具来被认识和指导。想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语言。教师如何通过语言指导学生思维?
  1.倾听。原因很简单,你不用心听,你就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在怎么想。因为倾听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具有生活意义,所以倾听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它强调平等、尊重、移情;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等待、鼓励和支持。简单地说,教师倾听不应只用耳朵,还应用整个心灵。
  2.追问。追问是一种用语言指导学生思维的策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对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应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3.引导小结。学习总要有效果,思维总要有成果。小结是将思维的成果系统化、体系化;是将追问和应答过程中发现的一颗颗珍珠用线串成项链,以避免珍珠散落和遗失;是从乱糟糟的书堆中清理出有价值的文献,然后归类存放,以便检索和应用。
  总之,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形成更高级的思维和想法,并不断提高其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根据公共数学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讲课内容,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精讲、泛讲和学生自学三部分,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实际问题模型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应用    一、研究背景    公共数学类课程是理、工、经管等学科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类课程,这些课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
概率内容的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出在概率学习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五类题型,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点评、总结,以便学生深刻记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目的:研究针刺对OLETF大鼠骨骼肌PKCλ/ζ、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影响,探讨针刺改善IR的机理。  方法:实验选用雄性OLETF大鼠16只,正常雄性SD大鼠8只。将8只雄性SD大鼠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疗效及胆红素、总胆汁酸的影响研究.方法:选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罹患病理性黄疸的病儿入选本次研究,患者
摘要: 本文对在课堂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提高途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若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学习,千方百计地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自主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变数学教学抽象、枯燥的现象,把数学课堂教学变成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文章作者就初中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作了探析,并介绍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
结构的“窗口”性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结构分析,捕捉到一些有效信息,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教师若能深入到理论的层面对数学问题的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层,从微观到宏观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抓住其本质特征,就能收到较好的解题效果。三角代换法是中学教学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其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笔者仅以“平方和为定值”型的三角函数最值问题为例,从三角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只有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才能,获得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