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以此作为教育的崇高目标,竭力打造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然而,班级里面几个脾气很倔的学生似乎总是在唱反调,时常会弹奏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案例一:长假结束,我按惯例在学生到校的当天晚上检查放假期间的各科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发现只有小高同学几乎只字未写,这让我简直不能容忍,一股愤恨之情油然而生。不过我还是尽量压制住情绪,来到他的座位上,询问了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当我话一出口,他便故意提高了声调,嚷道:“谁说的,我作业都做好了,我忘在宿舍里了,不信你问谁谁……”从他的眼神中,我明显意识到他是在找借口,便严正警告道:“故意编造谎言欺骗老师就是人品问题,如果你不说实话,请你考虑后果……”而他也扯着嗓门信誓旦旦向我保证,如果说假话,听候处置。这时一种强烈的不友好的情绪在我们之间升腾。我觉得不揭开他的谎言还真下不了台,便厉声质问道:“你能否立即回宿舍将作业取来给大家看看?”我这一问显然是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了,这时的他开始选择了沉默,而脸上的怒气却并没有丝毫消退。
案例二:自习课上,英语课代表在组织大家进行单词默写,而小江同学正被一本魔幻小说深深吸引,以至于对我的到来竟没半点觉察。我下意识地用手推了他一下,他像是触电一样地将课外书放进抽屉,此时同学们眼光都齐刷刷地落到他的身上,我感到他的脸色开始泛红。我问他为什么不默写,他振振有词:“我不会默写!”“没时间背单词!”颇有“理不直,气很壮”的架势,分明是在狡辩。此时虽然心里恨他的倔,但如果撕破他的脸皮,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时间是要靠自己去挤的,你可要对自己负责哦。”对他看课外书的事情只字未提,便若无其事地离开教室。中午,我请他到我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次友好坦诚的交流,在我们坦诚友好的氛围中,他毫无顾忌地说出了这类课外书对他学习和生活产生的严重影响,甚至还将一堆魔幻小说送到我的办公室,以示决心。下午英语老师也告诉我,小江同学已经主动来默写过单词了,而且全部通过。
面对同样倔脾气的学生,面对的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小事,得到的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从新审视我的学生和我自身的教育行为。
反思一:学生为什么会“倔”
1、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强烈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急风暴雨期”。这一时期,他们对老师和父母严管的反感情绪日益加深,行为上发生反抗则是“倔”学生的强烈反应。面对问题,这些学生往往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即使明明是自己做得不对,他们也会百般辩解,实在无路可退,也会破罐子破摔,让老师头疼不已。
2、维护自身形象的不恰当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更加在乎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心目中的形象,都在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即使老师进行善意的提醒或是委婉的教育,部分敏感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排斥和敌对情绪,甚至用一种非理性语言和行为极力挽回自己的形象,让自己变得倔起来。
3、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倔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倔老师带来的。首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往往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他们在为了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支配下,不敢说真话,即使谎言大白于天下,他们也会一路倔下去。其次,教师不留余地的深挖错误线索,凭借自己所谓的侦查能力,在一些非原则问题的小事上,寻根究底,步步紧逼,学生没有一点余地和台阶可下,反感和对立情绪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再次,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尊重,厌恶的表情和讽刺、挖苦的语气,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愤恨的情绪。最后,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当众批评和训斥学生。这些都是滋生倔学生的催化剂。
反思二:如何面对学生的“倔”
1、平静应对,以冷制倔。脾气倔的学生大多吃软不吃硬,如果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徒增烦恼。遇到脾气倔强的学生,教师如果一气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横加指责,不让学生有半点解释的余地,学生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受了“委屈”。这时,你再怎样批评,也无济于事,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应该首先冷静下来,把事情搁在一边。用沉默造成的心理气氛,让学生感到有压力,也让学生有反省的机会,等到双方情绪不再学生激动,解决问题就好办多了。
2、自我检讨,以诚感人。学生的倔脾气,有时是由于教师自身不正确的言语和处事方式所致。所以当与学生发生争执、形成僵局时,教师应学会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缺点,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错误,也要向学生作自我批评。勇于坦诚地剖析自我,既能赢得信任,更能激发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不再一味地倔下去。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教师应仔细观察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听学生把话说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分析这样的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循循善诱的态度往往是最佳的“缓和剂”,学生听了会口服心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批评与建议,改正自身的过失。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能以身份压制学生,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学生,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要把握批评语言的分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顽石”也会点头。
面对倔学生,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不管如何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真挚感情出发,从“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这一实际出发,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形成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案例一:长假结束,我按惯例在学生到校的当天晚上检查放假期间的各科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发现只有小高同学几乎只字未写,这让我简直不能容忍,一股愤恨之情油然而生。不过我还是尽量压制住情绪,来到他的座位上,询问了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当我话一出口,他便故意提高了声调,嚷道:“谁说的,我作业都做好了,我忘在宿舍里了,不信你问谁谁……”从他的眼神中,我明显意识到他是在找借口,便严正警告道:“故意编造谎言欺骗老师就是人品问题,如果你不说实话,请你考虑后果……”而他也扯着嗓门信誓旦旦向我保证,如果说假话,听候处置。这时一种强烈的不友好的情绪在我们之间升腾。我觉得不揭开他的谎言还真下不了台,便厉声质问道:“你能否立即回宿舍将作业取来给大家看看?”我这一问显然是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了,这时的他开始选择了沉默,而脸上的怒气却并没有丝毫消退。
案例二:自习课上,英语课代表在组织大家进行单词默写,而小江同学正被一本魔幻小说深深吸引,以至于对我的到来竟没半点觉察。我下意识地用手推了他一下,他像是触电一样地将课外书放进抽屉,此时同学们眼光都齐刷刷地落到他的身上,我感到他的脸色开始泛红。我问他为什么不默写,他振振有词:“我不会默写!”“没时间背单词!”颇有“理不直,气很壮”的架势,分明是在狡辩。此时虽然心里恨他的倔,但如果撕破他的脸皮,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时间是要靠自己去挤的,你可要对自己负责哦。”对他看课外书的事情只字未提,便若无其事地离开教室。中午,我请他到我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次友好坦诚的交流,在我们坦诚友好的氛围中,他毫无顾忌地说出了这类课外书对他学习和生活产生的严重影响,甚至还将一堆魔幻小说送到我的办公室,以示决心。下午英语老师也告诉我,小江同学已经主动来默写过单词了,而且全部通过。
面对同样倔脾气的学生,面对的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看似最平常不过的小事,得到的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从新审视我的学生和我自身的教育行为。
反思一:学生为什么会“倔”
1、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强烈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急风暴雨期”。这一时期,他们对老师和父母严管的反感情绪日益加深,行为上发生反抗则是“倔”学生的强烈反应。面对问题,这些学生往往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即使明明是自己做得不对,他们也会百般辩解,实在无路可退,也会破罐子破摔,让老师头疼不已。
2、维护自身形象的不恰当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更加在乎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心目中的形象,都在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即使老师进行善意的提醒或是委婉的教育,部分敏感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排斥和敌对情绪,甚至用一种非理性语言和行为极力挽回自己的形象,让自己变得倔起来。
3、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倔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倔老师带来的。首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往往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他们在为了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支配下,不敢说真话,即使谎言大白于天下,他们也会一路倔下去。其次,教师不留余地的深挖错误线索,凭借自己所谓的侦查能力,在一些非原则问题的小事上,寻根究底,步步紧逼,学生没有一点余地和台阶可下,反感和对立情绪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再次,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尊重,厌恶的表情和讽刺、挖苦的语气,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愤恨的情绪。最后,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当众批评和训斥学生。这些都是滋生倔学生的催化剂。
反思二:如何面对学生的“倔”
1、平静应对,以冷制倔。脾气倔的学生大多吃软不吃硬,如果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徒增烦恼。遇到脾气倔强的学生,教师如果一气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横加指责,不让学生有半点解释的余地,学生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受了“委屈”。这时,你再怎样批评,也无济于事,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应该首先冷静下来,把事情搁在一边。用沉默造成的心理气氛,让学生感到有压力,也让学生有反省的机会,等到双方情绪不再学生激动,解决问题就好办多了。
2、自我检讨,以诚感人。学生的倔脾气,有时是由于教师自身不正确的言语和处事方式所致。所以当与学生发生争执、形成僵局时,教师应学会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缺点,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错误,也要向学生作自我批评。勇于坦诚地剖析自我,既能赢得信任,更能激发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不再一味地倔下去。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教师应仔细观察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听学生把话说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分析这样的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循循善诱的态度往往是最佳的“缓和剂”,学生听了会口服心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批评与建议,改正自身的过失。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能以身份压制学生,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学生,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要把握批评语言的分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顽石”也会点头。
面对倔学生,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不管如何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真挚感情出发,从“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这一实际出发,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形成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