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如何应对“三分之二”现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最热门的词汇应该是地区安全合作。
  从时机上来看,是由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 )的召开,甚至还包括6月初香格里拉对话的后续效应。作为本地区现有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ARF的知名度在2010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缘起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抛出所谓南海地区航行安全,矛头直指中国,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应。今年,美国战略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调整,再加上美国大选,令不少人抱着“等着看好戏”的心态,看看中美是否会在ARF再次上演激烈抗辩的一幕。
  与会各方在ARF的表现,也鲜明地反映出本地区相关方在安全问题上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美国希望调整亚太军事部署,将既有的同盟网络体系化、多边化,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日本积极呼应美国的战略,称美军事存在是地区稳定的基石,日美同盟是地区安全架构的基石。澳重申澳美同盟是“亚太战略之锚”,表示要强化军力建设,应对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新加坡提出应充分发挥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地区机制作用。印尼提出应通过维护地区主要力量的“动态平衡”,建立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架构。印度则提出进一步拓展“东向”政策,除经济层面外,更多介入地区安全事务。
  仔细分析这些国家东亚安全战略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因素。中国的崛起在深刻地影响着地区原有力量格局的演变方向,并由此引发主要各方围绕地区安全的博弈日趋激烈。
  作为一支日益上升的新兴力量,中国在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发展?向何处发展?而作为一支略显颓势的守成力量,美国在加紧“重返”亚太,但也有怎么“重返”、凭什么“重返”的问题。
  在地区安全形势的众多不确定因素中,有一项是相当确定的,也获得了各方的共识。那就是中美关系已成为事关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现在中外学界很担心中美之间可能产生的“三分之二现象”。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德国、日本、俄罗斯无不是在其GDP总量接近美国三分之二时受到了无情打压。由此推论,当中国的GDP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时,中美关系也将面临危险的临界点。以中美两国当前的发展态势,再从统计学角度推算,这一趋势势在必行并且可能在今后五至十年内发生。
  虽然历史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历史的重演,但会起到防止重蹈覆辙的警示作用。
  单纯就技术而言,无论中国GDP是否超过美国,中美已经完全具备联手管控危机和处理摩擦的能力。目前中美之间已形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安全战略对话、亚太事务磋商对话等多种机制,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是多层次多领域的。从发展的趋势和实际需求来看,今后似乎还可以增加中美海洋事务等专业对口磋商机制。因此,中美通过良性互动、保持战略稳定,保持双边关系及本地区稳定与安全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双方的战略合作意识,特别是在地区安全理念上达到某种默契。
  不过,由于本地区安全理念差异较大、地区安全合作排他性较强,根本无法形成更高层次的地区甚至是次区域军事互信安排和稳定安全架构。虽然ARF是讨论地区安全合作问题的合适场所,却仅限于一个论坛,ARF倡议或声明的约束力很弱,成员国的安全合作停留在低敏感区,从建立信任措施向预防性外交的推进过程缓慢。
  在此情况下,中美作为地区安全重要战略稳定器,面临着如何单独或共同向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这将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
  现实来看,美国要解决的是“过度”提供的问题。一些地区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有一种焦虑感,认为美国在推进亚太战略调整过程,过于注重安全,突出军事色彩,可能招致导致中美恶性竞争并恶化地区安全环境。而中美之间展开新的竞合关系,一方面给一部分中小国家带来了更多运筹空间,另一方面也引发中美两国对中小国家的借重上升,更增添了竞争复杂因素。所以,减少军事冒险性、“无为而治”是美国可以向本地区提供最佳公共产品。
  中国则要解决提供“不足”的问题。中国对亚洲经济保持强劲的牵引作用,但是经济的长项并不能弥补安全的“短板”。作为地区大国,中国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自身实力的上升,承担起更加符合自身实力的责任,更有效地对外推介合作安全理念,并使之固化成本地区共识。还要有信心,不回避安全议题,哪怕是在东亚峰会上。
其他文献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西单、复兴门,上木樨地高架桥右拐往北进入三里河路不久,即可遇到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路口向东是月坛北街,路西对着月坛北街有一座大门,门两边站着威武英俊的武警卫兵——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宾馆“钓鱼台”的东门。进入东门,迎面一个精品花坛,中间立着看似一柱长条石头,其实是一株已有2.5亿年历史的古树化石——树化玉,上刻邓小平手迹“钓鱼台”三个大字。  钓鱼台闻名于中国和世界,
詹小洪:  按常理来说,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会带来更多的交往但在韩中经贸交往中,韩国人对中国的警惕性很高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最大的人员进口国,按理说韩国选择FTA(自由贸易谈判)谈判的国家首选应该是中国,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在韩国进行的FTA谈判中,在几个大国里,中国排在最后我认为韩国此举是政治上的考虑大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位韩国学者就表示,韩国害怕被纳
用谷歌学术引擎检索“global 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仅有4640条结果,90年代增到73300条,本世纪头十年猛增至819000条。  全球治理这个领域与医疗或丧葬行业相似,遵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原理。在学术界变得炙手可热,恰恰说明全球治理困难重重。  曾经成绩斐然的全球贸易治理,因为WTO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而遭遇重大挫折;尽管已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洗劫,但国际金融治理滞后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笔者于2010年10月踏上中东大地,在科研工作之余开启了本书的写作。为了加深对中东事务的认识,笔者需要不停地与当地各色人等尽可能多地交流,需要
美在韩驻军2.8万,美日韩不断为假想的朝鲜政变制定预案,不久前美媒又大谈朝鲜“崩溃论”……    2010年6月,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月11日,朝鲜驻联合国代表建议“启动旨在结束朝鲜战争的‘和谈’”,并要求“解除对朝全部制裁”。对此,美国回应称“朝鲜先弃核”;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谈判“和平协定”。韩日也紧跟着表示应“以无核化取得进展为前提”。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韩国政府“预备朝鲜政变”,制定了所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快两年时间了,美国的房地产问题还在恶化。雅虎今年初的一条新闻就很说明问题: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附近开始出现1000美元甚至500美元一套的房子了!    用买电视机的价钱买套房子的消费者    底特律那套标价500美元的房子是将近100平方米、中国人俗称三室一厅的房子,拿这个价钱以前只能买一台大屏幕的彩电。这可不是作秀,而是真实的价格,任何人都可以竞价购买,只是买者并不踊跃。  当然,
《梅德韦杰夫:  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  李岳 刘岩 苑听雷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008年2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回答当地一名记者关于他是否想让儿子出国留学的问题时说:  “当然不会!为什么想让他出国呢?……俄罗斯的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批评本国教育,需要为教育事业筹款但总体来讲,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教育体系还是占优势的这是俄罗斯知识界的优势,
金砖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在通过《德里宣言》后于3月29日闭幕。这次会议是在金砖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金砖国家举行第一次外长会议至今才有六年时间,从第一次首脑会议算起更只有四年时间。一开始,国际上有许多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有的说,俄罗斯是“一个产业的国家”,仅仅出口能源,经济发展不够快,不应该列在金砖国家里;有的说,南非的经济规模太小,与别的新兴经济体不成比例;还
2013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了为期一天的对老挝的访问。至此,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五访东盟地区,完成了对东盟全部十个成员国的访问,成为日本首位访问过东盟全部成员国的在任首相。  在日本与近邻国家关系仍然“别扭”、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大力加强和提升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遍访东盟十国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
过去三年,东北亚地区每每在年关将近之际都会发生爆炸性事件,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升温。2010年底是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2011年底是金正日突然病逝,而今年则是朝鲜年内第二次发射卫星。  参照过去的处理经验,各方会在接下来好几个月中反复试探、交涉、谈判、折冲……最终让突发事件带来的震波渐渐归于平静,而在深层次上,这一事件对地区及国家关系造成的创伤则会再度叠加进历史,让敌视、对峙和冲突的种子益发膨胀。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