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兔痛阈及脊髓SP含量的影响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兔的镇痛效应,探求其脊髓作用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为疼痛模型,连续治疗6d后比较药物组、捻转组、电针组和热补组关节炎兔关节局部痛阈和脊髓腰膨大SP(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痛阈和SP含量均升高,热补组痛阈升高与药物组、捻转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及电针组升高明显(P〈0.05);热补组SP含量升高比药物组、捻转组明显(P〈0.01),亦不及电针组显著(P〈0.05)。结论:“热补”针法的镇痛效应和捻转针法、药物(旭痹冲剂)相同,
其他文献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常常处于闲置的状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课后习题的价值与作用开发出来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高中语文
1师承丁甘仁(1865—1926)原居丹阳,后迁孟河。12岁时始读医学经典,受业于孟河镇外圩塘马氏家族成员之马仲清。15岁从师于费氏(最可能是费绳甫)门下之族伯丁松溪2年,又聆教于马培之、
总结16例经腘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加强一般护理,重视导管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