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民族精神 育时代新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乐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介绍了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方面,以及培养民族精神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自强不息;活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1 -01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学校是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如果是单纯的说教,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样单纯的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因此要科学、系统、持续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重点解决对教育内容的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记等形式把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文明历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特别是现实中有关的的国内外时事等汇总出来,通过电影、电视、书刊、漫画、教科书、主题班会等渠道呈现给全体学生。如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科学家拒绝外国提供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奉献着热血,我把类似题材的影片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从中受到了鼓舞,科学家们这种热爱祖国、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祖国的富强、发展和进步而奉献的精神,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如何热爱祖国、如何为之奉献作更深入的思考。
  2.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前席卷全球的新科技革命,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良机,要抓紧一切时间、利用一切时间,利用各种机会来充实自己,奋发成材,这是国家的要求和亲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主要任务。只有自己的学业搞好了,本领增强了,才能成为有用于国家,有用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同学们在羡慕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神奇飞人刘翔等卓越人物时,更要想到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汗水,努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强不息,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气,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把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是“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由于意志品质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经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经常优柔寡断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果断性,让教育更适应学生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德育、历史、地理、语文、科技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2.通过校内的一系列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影视、漫画等文化形式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能寓教于乐,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例如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的“五个一工程”,即看一次爱国主义的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一次革命传统故事、举行一次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画一张爱国主义的漫画、唱一首爱国主义的歌曲等,通过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组织青少年参与“寻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校外活动。
  连云港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在连云港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有着很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我校每年都要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清明节等节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抗日山烈士陵园、刘少奇同志故居、县档案馆等地方去搜寻革命先烈们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的英雄故事。从活动中学生能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撼,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从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2 -01    一、数学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阅读理解;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0 -01   阅读的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材料进行猜测、证实、再猜测、再证实以达到对文章深度理解的心理活动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
摘 要:一直以来,我校在“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做大写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优质、多样、特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03-2    真正的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因此,今天的教育,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使他们依据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心性,选择适合
摘 要:我校是海盐文化课程基地是一个结合盐城地方特色,利用盐城区域资源,立足盐城产业定位,包含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校内与校外相贯通,课本与生活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平台,以期实现师、生、学校的三位同步发展
摘 要:要使每位教师得到终身的专业发展,要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的,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中已有的“学习”、“合作”、“课堂教研”、“课题研究”这个多维平台中的具体内容尤其重要。这是一门持久、严肃而又科学的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精神,方能有所成功。在本文中,笔者从宏观思路、哲学思路与操作思路三个方面入手,结合他们在实践中的收获
摘 要:如何才能让地理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这样地理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人文;人情;生活;新闻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结果教师成了“演员”,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是教师灌输的“知识容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负重,失去学习兴趣,
摘 要:阅读既是英语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有效性课堂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有效性;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8 -01   一、利用网上资源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
摘 要:本文探究了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诸多身理和心理问题,提出改革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9 -01    为更好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本校学生中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利用体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去引导
摘 要:课外科技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方法,不仅对培养学生科技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优秀教师意志品质的培养也同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优秀教师良好的人才意识、饱含热情的探究意识、教育做事的创新意识、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识和与他人如坐春风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成长;课外科技活动;推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吴组缃先生的小说《箓竹山房》的主题绝不是“人鬼情未了”,而是更为深层的对时代与社会的思索。造成主人公二姑姑悲剧的是社会,是时代,是那个黑漆漆的吃人的社会,是那个封建礼教肆虐的时代。  关键词:《箓竹山房》;主题;人性压抑;人性流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42-01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读本》中的《箓竹山房》是著名作家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