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对待“差生”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平行班还是实验班,只要有评比,总有尖子生,也总会有待优生。尖子生自然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反观“待优生”呢,在尖子生的光环下,显得灰头土脸,无精打采。尖子生得到的经常是羡慕和赞扬,而可怜兮兮的待优生呢,大多是嘲笑和指责。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作为待优生群体,又该怎样面对呢?
  教师们,请拔掉眼中钉
  几位教师小聚时,总会听到各种有关待优生的抱怨:某某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见了老师没礼貌等不胜枚举。在他们恨铁不成钢的描述里,你会觉得这个学生简直顽劣透顶,不可救药。为了管教学生,如果不是現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话,拿“满清十大酷刑”来惩罚都不为过。看着同事们那气的铁青的脸,听着他们的连声叹息,我也深有感触,干了多年的教师和班主任,这种学生绝不罕见。往往是教师大发雷霆,而学生挨批以后很少认真反思,反而会变本加厉。结果是两面受损,无一受益。
  作为教师,当然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导学生,甚至惩罚学生,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从效果来看,经常是出力不讨好,还把自己郁闷的不行。诚如别人所说的,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在我看来,我们是否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考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当呢?
  我们形成定向思维后,往往会经验性地看问题。一旦认为某个学生为调皮生,他的所作所为,无论哪一样我们都往往看不顺眼,就像有根钉子在眼睛里面,看什么都难受,必欲除之才后快。该生的一举一动都容易触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满腔怒火,随时都想火山爆发。这种心理很容易抹杀这个问题学生好不容易的一点点进步。你是否注意到,某一天他或许见到你微微一笑,或许他的作业写的很认真,或许他下课没再和以往那样打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学生还需要慢慢培养,更何况一个待优生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不能大度一些,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夸赞,这对他们来说将是莫大的鼓励。将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自豪感,促使他们更大的改变。
  拔掉眼中那根刺吧!你自己舒服,学生也舒服。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待优生们,请昂起不屈头
  作为落后的一个群体,他郁闷,他们失落,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在迷茫的人生前景下艰难前行。这时的他们,恰如逆水行舟。面对重要的人生抉择,是自动放弃,随波逐流;还是迎难而上,搏杀出自己的一方天空呢?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小故事。
  有一个学生,老师都认为他非常的“stupid”,怎么教都不会,没有什么前途,那么差的学生,没什么指望了。而他却在妈妈的教导下,奋发图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他叫爱迪生。
  还有一个学生,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每人做一个小板凳,结果第二天当他交上自己的作品时,老师大皱眉头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差的板凳。”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他却又拿出一个板凳来,对老师说:“老师,这个更糟。”差点让老师晕倒崩溃。正是这样一个差劲的学生,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发明了原子弹。他叫爱因斯坦。
  再说一个离我们很近的事情。
  有一个运动员,小时候家里很穷。两个姐姐是游泳运动员,他受其影响,也想练游泳。然而他父亲却给他一个耳光,说看你那笨样,痴心妄想啊。他却一根筋,拼命训练。结果2008北京奥运会上,一人独拿8枚游泳金牌,成为游泳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他叫菲尔普斯。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人生路途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会到处是鲜花和掌声。人们经常遇到的,往往是荆棘和挫折,是别人的冷嘲热讽。
  虽然你们是待优生,你们得不到优生的夸奖和表扬,但那不是你们沉沦的理由和借口。你们应该清楚,奖优惩劣是激励进步的自然法则。你们的落后是暂时的,别人的嘲笑和讥讽不是针对你们个人,他们嘲讽的是不思进取,是甘居人后这种行为,他们对事不对人的。不管是谁,只要是差,都是人们所不齿的。
  面对别人的横眉冷对,仅仅是郁闷和消沉,那是无济于事的,你可能会经历更多的风吹雨打。如果你倒下了,你最多被哀悼一会,然后被永远忘记。你为什么不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别人的冷言冷语当成一种激励?成功不是某些人天赋的专利,你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进取,奋力拼杀,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贺默嫣 编译  摘要:本文论述了美国档案保密的发展历程,认为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不断加强档案的保密措施,扩展档案的划分体系,造成了政府机构之间的对立,阻止了有关政策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个人的利益。    1 档案保密的发展历程    美国档案保密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1774—1870年)  在这个时期,美国盛行民粹主义思想。非正式论证的信息被限制,人们泄露
[摘 要] 指向学习力的语文课堂以学为本,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首先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可操作化,设计突破文本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设计怎样让学生投入学习、学会学习的策略。其次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教师领着学生在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获得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优化;任务;学支架;学习力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
[摘 要]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重任,可以运用“大德育”理念,从思想引领、文化建设、主题教育、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的未来,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精心奠基。   [关键词] 育人;幸福;德育  關于教育的论断,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邓小平所说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正是基于这个著名的论断,丽水市实验学校提出了
[摘 要] 在中考语文阅读中,面对议论文阅读题,往往考生会望而生畏。“理清结构为最要,作答问题抓要害”。“理清结构为最要”,就是指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作答问题抓要害”是指基于三要素,理清文章结构,抓住关键、切中要害作答问题。   [关键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指要  一、理清结构为最要  所谓“理清结构为最要”,就是指根据议论文的
摘要:本文从大文件观产生的背景入手,指出了大、小文件概念与广义文件、狭义文件概念的设置标准,分析和揭示了中外广义文件概念的一致,尔后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呼唤和电子文件管理原则等方面,总结出:大文件观应是当代中国档案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文件观 中国档案学 当代 选择    大小文件概念(或称大、小文件观)问题在我的意识中本不复杂,但最近阅读了王茂跃先生发表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6
屈指一算,薛志芳校长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13个年头。这是他与教育深度交融的13年,也是他生命中最青春最光华的13年。  一、抉择与突围  回想起13年前那个炎热的暑假,薛志芳校长和他的团队来到了这所地处城郊的中学。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踏进校园看到那陈旧的校舍、斑驳的门窗、野草疯长的操场,心里还是涌起一股股的悲壮。但薛校长说“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们真的不想过那种很庸俗、无意义、没感觉的
1、与本研究有关的概念与指标的界定    1.1人均馆藏量。人均馆藏量是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拥有的馆藏量。  1.2人均提供查(借)阅量。人均提供查(借)阅量是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提供查(借)阅档案或图书的数量。  1.3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数。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数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提供服务查(借)阅人数。  1.4人均收集馆藏。人均收集馆藏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
摘要:“大文件观”貌似引进西方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理论体系,而实质是传统的“档案来源于文件”的传统观点的现实翻版,并构成了对档案学理论基础的毁灭性破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档案学研究应当回到“以档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轨道,  关键词:大文件观 档案学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文件与档案的关系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焦点,漫长的文档不分的历史,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探询文档之间
他始终坚持文化立校的理念,确立了以“仁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将“仁爱”文化融入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带领全校教师致力于课程的开发和课题的研究,通过拓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新形势下的集团化办学,他采取了“优质输送、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突出特色”的管理办法,实现了教师发展稳步上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社会效益快速提升的目标。他就是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
一、引言  刚刚接手半个多学期的初一新班,为了加强和学生们的心理沟通,我提出了写周记的要求。朱健同学的一篇周记让我的心里好一阵辛酸。  他说,“为什么我的个子那么矮?为什么我的成绩那么糟?老师们一定非常讨厌我吧,所以才会经常批评我,同学们一定非常讨厌我吧,所以才会经常嘲笑我……”  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这不是一般的周记,这是一个孩子的求救信。这个孩子对我敞开了心扉,我看到了一颗受伤、委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