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城市意象解读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z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颇负盛名的小说家。狄更斯在每部小说中都极力描写着伦敦,伦敦因其特点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为更深刻理解狄更斯小说的创作艺术,对伦敦这个城市进行解读和分析就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狄更斯小说;伦敦的城市;意象解读
  【作者简介】孙雅楠(1982-),女,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狄更斯小说中的城市意象对河南城镇化建设的启示研究”成果之一。
  城市是人类的生活空间,政府及学校等管理机构所在的建筑物,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在的聚集场合,连同城市与人之间产生的习俗及情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活生生的、不断产生变化的人间场景。芝加哥学派将城市定义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在文學作品中应如何表征,不同的作家从自身的感想和生活经历出发,投射出文学创作中的异彩纷呈的城市意象。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Pickens)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成就斐然的作家。在狄更斯一生的著述中,又尤以小说的成就令读者叹为观止。阅读其小说作品时,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座城市——伦敦。伦敦是狄更斯小说中最主要的场景,除了《艰难时世》(Hard Times)的场景设置在焦煤镇外,其他小说几乎都是以伦敦为主要场景。狄更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如奥利弗、大卫·科波菲尔和匹普等,虽然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但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却都是发生在伦敦这个城市。因此,狄更斯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城市艺术的表现,对狄更斯作品中伦敦这个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特点分析
  首先,伦敦是一个城市。“上帝创造乡村,而人类创造城市”,因此城市之于乡村就等同于人文景观之于自然景观。城市的人文景观是人把自己变成了什么,即城市是人造的城市,城市的样貌取决于人类的需求。自然与城市环境的不同,在与狄更斯同时期的丁尼生(Alfred,Lord Tennyson)的诗作中直观地体现出来。丁尼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生于乡下,且发现自己的想象力从乡间生活中得到激发和滋养,因此对于丁尼生来说,落叶松上一缕缕粉红的绒毛就能在诗人心中迸发出美丽的诗句。而狄更斯作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自孩提时代开始,只要有人带他到“真正的城市”去散步,他就会喜出望外。对于狄更斯来说,城市尤其是指“修道院花园或河滨”一带——那里以大戏院和市场而闻名。狄更斯在其作品中没有大篇幅描述森林和田野等自然景观,其呈现的是一幅光怪陆离的大都市景观。在《博兹速写》(Sketches by Boz)中的《七街口》(Seven Dials)一文中,狄更斯表示“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由罪恶、贫穷和乞讨组成的多么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借助狄更斯的笔触看到的是“街道上,房子肮脏而散乱,不时遇到一个意料之外的院子,四面的房子不成比例,奇形怪状”。在《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中,股票交易所、贸易公司和金融公司组成了城市人生活的“自然景观”。而在《小杜丽》(Little Dorrit)一书中,狄更斯更是着重于房子这种人造建筑物的描写,“下了马车,一头扎进了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这些房屋,有蛮族格调的古老门廊与附属建筑……寄生的小出租屋,由马厩改建而来,整个框架都似乎在抽筋”。房屋即建筑物的存在,构成了狄更斯小说故事情节的“环境”烘托,而这环境显然与丁尼生笔下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其次,伦敦是一个工业城市。18世纪60年代,以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工场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城市的工业化。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伦敦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作为伴随英国工业革命而出现的中产阶级中的一员,狄更斯十分关注那时的新兴工业城市。狄更斯的城市是伦敦,因此,他笔下的伦敦就具备了工业城市的特点。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伦敦有着什么特殊之处呢?在狄更斯唯一一部专门描写工业题材的小说《艰难时世》中,读者可以窥探到狄更斯心中工业城市的样貌。《艰难时世》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焦煤镇,对于这座新兴的工业中心城市,狄更斯在小说中描述到:城里有几条十分相似的大街,很多小街更为相似,街上的居民同样十分相似,都在同一时间进进出出,在同样的人行道上发出同样的声音,做同样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今天与昨天、明天一模一样,今年与去年、明年一模一样。这样的描述可以让读者立刻领会到,狄更斯笔下的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几乎是完全从事工业的,甚至是单一的一种工业,因此这座城市给读者的印象是单调、刻板。在《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中,狄更斯对于工业城市的描述相比《艰难时世》中的描述更为负面,如果焦煤镇只是单调乏味,《老古玩店》中的城市则响着“千奇百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噪音……闻所未闻”,工人“像魔鬼一样走动……像巨人一样干苦力活”,机器“像被折磨的动物一样旋转、打滚”。但狄更斯对工业城市并非完全持否定态度,城市在文学作品中的表征,是依据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来设定的。因此,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ck Papers)中也出现如下对城市的描述,“伟大的工业城市伯明翰”,以及小说《荒凉山庄》(Bleak House)中将女主人公最终的生活地点设定为工业城镇。狄更斯依据自己的创作目的,合情合理地选择其对工业城市的评价。尽管这评价截然不同,但读者依旧能够感受到狄更斯对伦敦这座工业城市的了解与热爱,连狄更斯本人也曾表达过“没有谁比我更了解伦敦”。
  二、狄更斯小说中伦敦的意象解读
  正如上文所述,狄更斯对伦敦这座工业城市的描述是变化的,根据其小说的创作目的而有着迥然不同的评价。但是,正是这变化的描述使得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具有了象征意义。   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的象征意义首先体现在狄更斯小说中的街道意象上。作为城市的探索者,狄更斯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赋予城市的街道不同的外在表现,其富于想象力的语言描述更是让读者赞同不已。如前文所提到的,《艰难时世》中的街道不论大小都极为相似,以至于在街道上活动的人都变成了似乎没有差别的存在。在这千篇一律的相似中,人们的想象力受到压制,人与人之间就像街道一样只有共性没有特性。这也正体现出工业革命进程中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处于急剧变化与扩张的时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张修建的街道自然体现出千篇一律的相似性。狄更斯对于这种城市街道的单一性形象显然是不满的,并以焦煤镇为载体将其对城市呆板及单调的不满描写到了极致。而在《七街口》中,街道又是肮脏杂乱的,以至于街道上的人,不论男人、女人还是儿童,都是肮脏污秽的,这是源自狄更斯童年时期经常到修道院花园一带散步时的印象。彼时的修道院有着成群结队的流浪者,他們靠捡拾垃圾、打零工过活。如果说童年时期的狄更斯对街道的印象是充斥着罪恶与贫穷的光怪陆离之所在的话,那么成年之后的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对人在现代城市中位置的描述就多了人道主义思考,表达着狄更斯对现代城市压制人性的不满。
  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的象征意义也体现在狄更斯小说中的铁路意象上。铁路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秩序,是进步的象征。狄更斯在《董贝父子》(Donbey and Son)中第二次描述到铁路时,也肯定了这一现代城市新生事物,“人们先前在铁路挣扎出现的时候犹豫不决……现在却夸耀它”。然而,铁路也同时将城市这一昔日安静和谐之地变成了混乱喧嚣之所,以至于狄更斯同样在《董贝父子》中写到铁路改变城市景观的描述中出现“既非城市,亦非乡村”“……就在铁路旁边,有肮脏的田地……菜园,……情况丝毫没有因为有了铁路而好转”。这时的铁路以其盲目的机器形象传达着在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中,工业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三、结语
  环境的描写,是构成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狄更斯小说中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以其自身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传达作者在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思考,也正是因此,狄更斯被称赞为城市小说的开创者,是写伦敦的大师。虽然狄更斯不可能了解与描写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的全部,但其作品中对伦敦这座城市描写的真实性与多元性使狄更斯赢得“伦敦的但丁”这一赞誉。
  参考文献:
  [1]高树博.小说对城市的想象[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8,26,4.
  [2]陈众议主编.狄更斯研究文集[M].译林出版社,2014,9:238.
  [3]陈众议主编.狄更斯研究文[M].译林出版社,2014,9:19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开放式、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构建开放式、国际化训练内容的教学实践、构建开放式、国际化的商务模拟教学实践、构建开放式、国际化的基地实训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旨在相关的教育人员能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目前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背景下,既需要懂的外语,又需要熟悉国外的人文、地理、习俗等
【摘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更重视对学生词汇积累和语法拓展方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差,无法很好地掌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
【摘要】高中英语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而词汇教学向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生对英语词汇的实际掌握情况对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探索了运用语篇来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语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提升  【作者简介】吕学平
【摘要】多元读写是多元化信息社会對学习者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多元读写能力,要求教师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意识,准备多模态化的课程内容,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多模态交流平台。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  【作者简介】崔巍(1983.11-),女,汉族,湖南沅江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新高考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考两次,不计入总分数。高校在录取时对学生的英语等级提出要求。新高考将应试考试推向了应用性考试。面对高考改革,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也要注重进行改革,符合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下面,我从“新高考下教师要转变角色”“注重英语口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运用合作学习,增加课堂的互动”三个方面入手,就新高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
【摘要】本文从项目学习模式的含义、应用优势为出发点,进而从综合教学、教师引导、任务教学三方面阐述了此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期望充分发挥其作用,高效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穆蔓青,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系。  引言  大学中英语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
【摘要】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语音知识薄弱是造成高中英语滞后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通往英语天地难以跨越的鸿沟。本文将列出高中英语滞后生英语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实施趣味语音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提出一系列对应的有效的趣味语音教学策略。  【关键词】趣味语音教学;滞后生;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熊娟(1983- ),女,汉族,安徽六安金寨县人,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本科,
【摘要】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强,工作态度就越积极,反之,则会出现负相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专业的发展。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入手,分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及关系(途径和策略),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学习更加形象生动,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使英语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图形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更加的喜爱这门课程,激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也正是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效率  【作者简介】陈晓霞,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一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手机的普
【摘要】校本研修是一次探究活动,以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如何解决问题,借助何种手段解决问题为讨论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有益于学生学习,教师教授的道路。在现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激起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提成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了英语教师们热切需要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脉络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