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因为它不仅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 ,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传承。我们学习外语,不仅仅是要掌握语言的形式,更要掌握它们所表达的含义。翻译不仅仅是两国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所以在我们学习翻译的时候,更要清楚各国家文化的差异和各语句的表达形式,然后按照正确的语句来翻译。
关键词:英语翻译 各国文化 表达差异
引言
翻译在英语学习中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转换,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清楚,往往会使我们翻译的文章出现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语句。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语翻译的同时更要熟练的掌握这个国家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它对译文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再现作者的精神思想的文化内涵。
文化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各国的文化。
各国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文化环境的差异。地理文化指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各个国家和民族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同,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家的人来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这也影响这个个国家日常交际。
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大部分的地形多是半岛和岛屿。由于这些岛屿和海湾相互交错,再者欧洲的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因此,欧洲人的文化应该大多是海洋与内陆的文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欧洲,由于地势和海洋的原因,所以欧洲的农业文明的发展被这个条件所制约着。
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大多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约所组成。也有一些部分是盆地和平原。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要说起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黄河流域。因为中国的内陆离海洋比较远,所以在古代的中国居民都是以黄河和长江作为母亲河,以黄河和长江两条母亲河为中心来发展最基础的农耕经济,所以,中国的古老文化应该是以黄河和长江所组成的农耕经济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从古至今,中国人流传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中国的农业发展是由于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和水源。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会生产出竹笋,所以在汉语中,经常用竹子来作为比喻。而在英国,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与我国的大不相同,所以并不像中国一样盛产竹子。因此,在中国的汉语中,经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在英语中则常用“like mushrooms”又比如在说,中国人把做事很有把握的时候形容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英国却说“have a card up one’sleeve”来形容。
(二)文化差异。习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各国与各国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去了解各国家与本国之间的不同文化,同时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注意并且尊重这些文化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直都是以农业为重,所以,人们经常用牛来耕作田地,故牛和中国人民拥有者很深厚的感情,耕牛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一直是一个诚实,忠厚,任劳任怨的好形象。在中国的文化中,牛是辛勤劳动的象征词,所以在中国人们一直把工作认真,任劳任怨的人拿来比作老黄牛精神。但是,西方不同,在西方,农民一般用马来耕田,所以,在西方人们一般用马来表示辛勤劳作的人。
(三)社交礼仪的差异。在西方国家,许多人都常常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别人,但在我们中国,必须要用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因为用这样的称呼,我们认为这个人很有礼貌,同时也很尊重对方。但是在西方,这种直呼姓名的称呼经常随处可见,有的时候,甚至在人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直接称呼别人的姓名,也有的时候,小辈同长辈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直呼长辈的姓名,在他们眼里,这样做没有不总重对方的意思。我们在美剧里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叫他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姓名。如Joe,Ben等等。平时他们在学校里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因为他们觉得当你直呼姓名时,这样可以体现出人人平等这个概念。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如果中国的孩子在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直接称呼姓名,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人家会觉得这个人很没有礼貌,是一个没有家教的孩子。在中国的官场里,遇到比自己职位高的局长,经理,校长等人,当我要称呼他们时,应该加上他们现在所担任的职务。如“郭经理”,“路局长”,“张校长”等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很少听到他们说Burean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Morris(莫里斯校长)。在西方,只有少数的称呼要加上职位,如医生或有学位的人,我们称他们为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Governor——和Mayor——,但是往往只称呼Governor和Mayor,省去他们的姓。
在以上的泛泛而谈中,我希望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更容易的掌握各个国家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希望我们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方便。人们都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我们才能掌握好这个国家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去运用这种语言。也许,学习翻译时很枯燥,但当我们去了解这些文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其实翻译也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希望我们能把翻译这门学科学的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趣
参考文献
[1]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田传茂, 杨先明. 汉英翻译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英语翻译 各国文化 表达差异
引言
翻译在英语学习中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转换,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清楚,往往会使我们翻译的文章出现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语句。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语翻译的同时更要熟练的掌握这个国家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它对译文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再现作者的精神思想的文化内涵。
文化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各国的文化。
各国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文化环境的差异。地理文化指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各个国家和民族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同,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家的人来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这也影响这个个国家日常交际。
欧洲大陆基本呈现南宽北窄的梯形,大部分的地形多是半岛和岛屿。由于这些岛屿和海湾相互交错,再者欧洲的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这就使欧洲各地到海洋距离都不远。因此,欧洲人的文化应该大多是海洋与内陆的文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欧洲,由于地势和海洋的原因,所以欧洲的农业文明的发展被这个条件所制约着。
中国大陆的地理概况大多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约所组成。也有一些部分是盆地和平原。即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要说起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黄河流域。因为中国的内陆离海洋比较远,所以在古代的中国居民都是以黄河和长江作为母亲河,以黄河和长江两条母亲河为中心来发展最基础的农耕经济,所以,中国的古老文化应该是以黄河和长江所组成的农耕经济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从古至今,中国人流传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重要。中国的农业发展是由于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和水源。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会生产出竹笋,所以在汉语中,经常用竹子来作为比喻。而在英国,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与我国的大不相同,所以并不像中国一样盛产竹子。因此,在中国的汉语中,经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在英语中则常用“like mushrooms”又比如在说,中国人把做事很有把握的时候形容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英国却说“have a card up one’sleeve”来形容。
(二)文化差异。习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各国与各国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去了解各国家与本国之间的不同文化,同时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注意并且尊重这些文化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直都是以农业为重,所以,人们经常用牛来耕作田地,故牛和中国人民拥有者很深厚的感情,耕牛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一直是一个诚实,忠厚,任劳任怨的好形象。在中国的文化中,牛是辛勤劳动的象征词,所以在中国人们一直把工作认真,任劳任怨的人拿来比作老黄牛精神。但是,西方不同,在西方,农民一般用马来耕田,所以,在西方人们一般用马来表示辛勤劳作的人。
(三)社交礼仪的差异。在西方国家,许多人都常常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别人,但在我们中国,必须要用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因为用这样的称呼,我们认为这个人很有礼貌,同时也很尊重对方。但是在西方,这种直呼姓名的称呼经常随处可见,有的时候,甚至在人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直接称呼别人的姓名,也有的时候,小辈同长辈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直呼长辈的姓名,在他们眼里,这样做没有不总重对方的意思。我们在美剧里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叫他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姓名。如Joe,Ben等等。平时他们在学校里也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因为他们觉得当你直呼姓名时,这样可以体现出人人平等这个概念。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如果中国的孩子在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直接称呼姓名,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人家会觉得这个人很没有礼貌,是一个没有家教的孩子。在中国的官场里,遇到比自己职位高的局长,经理,校长等人,当我要称呼他们时,应该加上他们现在所担任的职务。如“郭经理”,“路局长”,“张校长”等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很少听到他们说Burean Director Smith(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Morris(莫里斯校长)。在西方,只有少数的称呼要加上职位,如医生或有学位的人,我们称他们为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Governor——和Mayor——,但是往往只称呼Governor和Mayor,省去他们的姓。
在以上的泛泛而谈中,我希望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更容易的掌握各个国家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希望我们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方便。人们都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我们才能掌握好这个国家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去运用这种语言。也许,学习翻译时很枯燥,但当我们去了解这些文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其实翻译也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希望我们能把翻译这门学科学的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趣
参考文献
[1]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田传茂, 杨先明. 汉英翻译策略[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