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门上挂猪头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小光还在梦乡里美滋滋地数着钞票,老妈忽然急促地敲着房门喊道:“小光,快起来,门上挂了个猪头!”
  这还了得!莫小光一骨碌爬起来,跑到院门口一看,果然门上挂了个猪头。此时天才蒙蒙亮,村民们都还没有起床,整个村子里静悄悄的。莫小光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还好没人看见,不然这丑可就丢大了。要知道,在他们这一带,在门上挂猪头和挖祖坟一样,是一种恶毒的诅咒,若是被人看见后四处传开,莫小光一家人的颜面可就丢尽了。莫小光急忙取下猪头,扔进厨房里。
  回到卧室里,老婆吴翠花问道:“你最近得罪谁了?逼得人家使出这么阴损的招数。”莫小光委屈地说:“我做人做事一直都小心翼翼的,谁也没有得罪啊。”吴翠花说道:“没得罪人,会在门上挂猪头?肯定是你暗地里不小心得罪了人。”
  莫小光在心里揣测起来。自从他当上村长后,人前人后从来没有摆过谱,见人面带三分笑,做事尽量公平公正。而且他上任后,做出了不少政绩。比如建了养老院,将村里没有子女的老人集中到养老院里养老;比如扶持贫困户,村里出钱出资源,帮贫困户脱贫致富;比如招商引资,几家工厂落户村里,既让村民有班上,还让村民们可以分红。村民们对他都是交口称赞,见面也都客客气气的。莫小光揣测了好一会,将村民们在脑子里挨个过滤了一遍,也想不出是谁这样恨他。
  穿戴好后,莫小光夹着公文包准备去村部。走到院子里,老妈看着他,眼泪巴巴地唠叨:“哪个短命鬼,这么恶毒哟!”莫小光劝说道:“算了,妈,等我慢慢调查,查出来后,决不轻饶。”老妈说:“小光啊,做人可不能昧了良心,被人记恨上了,就没有安生日子了,还是本分一点好。你好好想想,最近有没有做昧良心的事情?”莫小光没好气地说道:“大清早的,您瞎说什么呢?”
  老妈用了昧良心三个字,在莫小光的心里刺了一下。他阴着脸出了门,来到村委办公室里,拿了材料,就去了河堤。环绕村里的一条大河叫做云水河,早几年,印染厂乱排乱放,云水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最近,莫小光被指定为云水河的河长,签下了责任状,他开始着手治理云水河。印染厂已经和村里签了保证书,不再向云水河里排放污水。杜绝了污水的源头,治理云水河就好办了。
  来到河堤上,来干活的民工已经等着他了。莫小光打算先疏通河道,然后撒下石灰粉滤清河水,再在河岸上撒下草籽种下树木,防止水土流失。莫小光安排好人手后,民工们开始干活,他就沿着河堤巡视。
  走着走着,莫小光就到了印染厂。这家印染厂落户在村里,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当初落户时,因为担心污染,村民们都反对,可是印染厂的侯老板有一些背景,前任村长只得违背民意,出让土地,让印染厂建了起来。这次如不是上面重视环保问题,莫小光也没有能耐说服侯老板不再排污。
  侯老板看见莫小光,热情地将他让进办公室,泡上好茶,聊了起来。到了中午,侯老板让食堂里多炒了两个菜,留莫小光吃个便饭。
  侯老板喜欢吃猪头肉,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这个菜,今天上桌的是卤猪头肉。他用筷子头点着卤猪头肉,殷勤地向莫小光劝菜。搁平时,莫小光会毫不犹豫地吃起来,可是他想起了早上门上挂着的猪头,心里一阵堵,哪有胃口吃猪头肉?侯老板见他兴致不高,就问起原由,莫小光就将有人在他的门上挂猪头的事情讲了。侯老板想了想,说道:“老莫,无风不起三尺浪,你得查查,到底是谁?一定要严惩,不然,以后还不得在你这个村长头上做窝?”
  吃罢饭,莫小光向菜市场走去,他要调查猪头的事情。村里就百十户人家,彼此都认识,谁买走了猪头,一问卖猪肉的摊位就知道了。菜市场离村部不远,摆着两个卖猪肉的摊位。他先去东头老刘的肉摊,询问昨天谁在他的肉摊上买了猪头。老刘想了想,说是二黑子家里买走了猪头,还买走了几十斤猪肉,他家里小孩周岁待客。这事莫小光知道,确实有此事。
  莫小光接着去了西头老胡的肉案,问起昨天的猪头被谁买走了。老胡说没有卖出去,自己卤着吃了。莫小光起了疑心,要求看看没有吃完的,证实一下老胡没有撒谎。老胡生气地说:“凭什么让你看!”莫小光只得讪讪地走了。
  刚走几步,就见一个村民来到老胡的肉摊,要买猪头。只听老胡说道:“不好意思,这个猪头早被人定下了,要不明天给你留着?”村民说行,就走了。
  说起这个老胡来,他和莫小光还真有点过节。老胡的老伴早就过世,他和莫小光的老妈好上了,托人来找莫小光说合。莫小光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怎么着也不能把老妈嫁给一个卖肉的啊,于是将来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莫小光边走边想,看来挂猪头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老胡,他心里不爽,在报复。
  到了半夜,莫小光起来悄悄打开后门,绕到前门,坐进小车里。他特地把小车停在院门口,就是想躲在车里,准备抓现行。他听见老胡说有人定了猪头,心里就猜想,可能那人还会在他的门上挂猪头,说不定就是老胡。因为挂上的猪头被及时发现,没有达到羞辱他的效果,莫小光估摸着那人还会继续偷着挂。
  凌晨五点多,迷迷糊糊的莫小光被开门声惊醒,只见院门打开,老妈正拎着一个猪头,四下里望望没人,就把猪头挂在门上。关上门,老妈急急忙忙地跑到莫小光的卧室门口,喊着莫小光的名字。
  莫小光怎么也没有想到,猪头会是老妈挂的!他从车里钻出来,取下猪头,然后用脚踹着门,喊道:“我在外面,叫什么叫?快来开门。”
  老妈急忙拿掉门栓,打开院门,惊讶地问道:“小光,你昨晚没有回来?”
  莫小光晃了晃手中的猪头,嘲讽地说道:“我在外面捉家鬼!”
  老妈看见猪头,脸上的不自然稍纵即逝,说道:“既然被你知道了,我就实话实说吧。虽然掛猪头是自取其辱,但是总好过贪污受贿被抓起来,家里出了贪官,比被人在门上挂猪头还要丢脸,我只不过是想用这种办法唤醒你。”
  前几天,侯老板来找莫小光,两人在屋里关着门谈了好久。她感觉不对头,就倚着门框听了一会。听着听着,她就变了脸色。想了两天,她才想出了挂猪头的办法。猪头是从老胡那里买的,她专门叮嘱老胡,不要告诉莫小光。她本来以为莫小光看见猪头挂在门上,会有所醒悟,哪知道他满不在乎,只得找老胡定下猪头,再挂一次。
  莫小光愣在院子里,想了好久,然后对老妈说:“妈,我知道怎么做了,你以后不要再挂猪头了。”
  当天上午,莫小光拿着银行卡,找到侯老板。卡里有二十五万元,是侯老板那天上门送给他的。侯老板不能排污了,又不想买污水处理设备,就行贿莫小光,想偷偷地把污水排到地下。云水河的不远处,有一个地下水网的入口,莫小光明知道污水排到地下,会影响土壤,可是他挡不住诱惑,昧着良心答应了下来。
  莫小光说:“这钱还给你,你还是买污水处理设备吧,不要再抱侥幸心理。污水一旦排到地下,对土壤形成危害,就算是把我送进监牢都于事无补。我绝不能做那样的罪人。”
  〔特约编辑 缪 丹〕
其他文献
大花当了二十多年媳妇,竟没叫过婆婆一声“娘”。街坊邻里对此经常嚼舌根,婆婆感到很没面子。大花很少跟婆婆过话,必须过话时,就称呼婆婆为“喂”。比如,家里来了亲戚,她知道婆婆在棍子家,就走进棍子娘的屋,说声“喂,家里来人了”,就屁股一扭一扭地走了。  要说大花和婆婆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结婚时,婆婆答应给二十斤棉花,可大花一称,只有十九斤一两。大花气得肚子一鼓一鼓的,像只青蛙,说这是什么婆婆,跟自己的
先以陪读为名租房,又喝得烂醉,继而说自己是神秘卧底,窘况百出。自从家里来了这位神秘租客后,房东女孩一家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家里来了神秘租客,窘况百出  2020年正月初九的凌晨两点,“噩梦”一般的敲门声再次响起,杨妈无奈地对女儿杨雅淇叹了口气说:“还是把她放进来吧,这大冬天的,如果冻死在外面,我们肯定得承担责任。”  杨雅淇1995年出生于四川省西昌市,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家里在市区有一栋自建
这天,位于京城繁华地段的聚贤楼饭庄门口贴出了一张告示,上面写道:“本饭庄将于三天后的晚上隆重推出一桌饕餮‘剩’宴,欢迎新老顾客竞价品尝。”  告示刚贴出,就围上来很多食客。大家对着告示指指点点,有人说那个“剩”字肯定是写错了,应当是“盛”,听说过饕餮盛宴,还从没听说过饕餮剩宴。争论来争论去,谁也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让店小二把掌柜的李莲升请了出来。  面对大家的问询,李莲升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他把手
孙浩强和陈慧芬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举行婚礼次数最多的一对恋人。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姓渔民水上婚礼”的表演者,他们在游客面前整整演出了一百场婚礼,从迎亲家船、送嫁妆、唱利市歌、喂离娘饭、抬新娘、拜堂、入洞房、抛喜果……“新郎”孙浩强娶了“新娘”陈慧芬整整一百次。  从第一场“婚礼”开始,孙浩强就对陈慧芬一见钟情。此后的每一场“婚礼”,都是他对她的真情“告白”。不知不觉中,她成了他的女朋友。
新调来的郑局长体型偏胖。这人要是一胖,啥病就都上身了。尤其是高血压,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因为这个,郑局长每天都要靠“暴走”来减肥。  傍晚,林荫路上“暴走”的人很多。小林和大张这对“铁哥们”总能撞见郑局长。以往,两个人只是跟局长打声招呼,便各走各的路了。今天,郑局长一招手,把他们两个叫到了路边。  郑局长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月,咱们局办公室主任要调走了。你们俩平时工作都不错,最近组织要对你们进
1991年,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6名中国队员和11名日本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面的搜索,在搜索的队伍中有一个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人,因为他的好友笹倉俊一和呢玉裕介在事故中去世,为了让登山队员的亡灵得以回国,在随后的26年时间里,他30次深入梅里雪山,成功找到了16具遗体。2016年,小林尚礼的《梅里雪山》正式出版,讲述了他这26年中寻找的艰辛和执着。  他
摆平麻烦  张求稳是木匠出身,这两年他不做木匠活了,开了个网店,专门卖家具。他的家在云南农村,那里有成片的老林子,树木繁多,制成的家具扎实耐用。  网店经营一年多了,效益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家具这类货物在电商平台上不好操作。之前,张求稳与附近的村办家具厂合作,等网购的“亲”们拍货付款后,他就直接去厂里拿货。这种经营方式稳打稳扎,规避了风险,可是有几次,物流在运输途中蹭坏了家具上的油漆,顾客拍照留下
失业在家的大宝最近时来运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去应聘了城管的职位,没想到经过几轮激烈的笔试和面试,凭着身体棒、头脑灵、嘴皮快,竟然真的当上城管了。  自从大宝失业后,大宝的老婆小翠觉得自己不能再做家庭主妇了,老琢磨着开个店,无奈没有启动资金。摆小摊吧,又怕被城管赶。这下可好了,自己的老公就是城管,还怕什么?小翠高兴疯了,给大宝亲了个“满脸桃花开”!  第二天,小翠就蹬着三轮车,拉着锅碗瓢盆出摊了
杜宣,191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31年,他考入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翌年,年仅十八岁的杜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同年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日本大学学习。卢沟桥事变后,杜宣回国投身抗战,并参加新四军……  杜宣当年被称为“文化武人”。“杜宣”并非这位传奇式作家的真名。他本名桂苍凌。“杜宣”的“杜”字是“桂”字少了一个“土”,而写作也就是“宣”传。不料,他竟然以笔名
杨大山最近心情非常好。为啥?因为他的儿子杨铭终于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为了儿子的工作,杨大山没少费脑筋。杨铭高考时没发挥好,只考了个大专。可到毕业找工作时,他却不肯低就,专门往那些知名大公司投简历。结果简历投出去不少,面试通知却没接到几个。杨大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托熟人帮忙给杨铭介绍了几份工作。谁知儿子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没前途,没有一份工作干长久。杨大山恼羞成怒,发誓再也不管他的破事儿。杨铭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