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愈演愈烈的社会“內卷”现象给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份阶层的人群带来生理、心理双重压力,合适的释压方式越来越被大众需要。本文基于对现有指尖解压产品的研究,采用无意识设计理论要素构建一个从产品本身、操作方式、情感交互多方位与用户需求贴合的指尖解压产品设计方法,增强用户解压过程的认知体验,为指尖解压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指尖产品;解压设计;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社会竞争带来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人们在繁忙且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难以抽出时间为自己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解压,轻巧便携的小型解压产品——指玩产品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为保证用户保持对正在进行事项的专注度,指玩产品以用户生活规律与行为习惯为导向,将“无意识概念”融入产品本身设计、用户操作行为、用户情感反思的全过程,使指尖解压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释压需求。
1 指尖解压产品概述
产品的价值在人与产品的相互作用中得以体现[1]。传统指玩产品如文玩核桃、珠类手串,功能集中于丰富的指尖活动,多有消除脑力疲劳、增强思维能力的功效,受中老年人喜爱[2]。现指玩市场也出现一批适宜年轻群体把玩的解压产品,常见的有指尖陀螺、指尖棒、解压魔方等。而快餐式消费背景下,产品生产加工不够精细,导致消费者产品情感体验缺失[3]。针对市场现有的指尖解压产品,对其造型、材料工艺、使用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概述。首先,小型指玩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多为引发用户兴趣进行造型的过度设计,影响使用体验。其次,小型产品在材料工艺选用上具有自主性,导致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最后,解压产品常满足多样功能需求,迎合多种指尖动作,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一个好的指尖解压产品的标准是无须说明一眼便知如何使用的,即无意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要素体现
2.1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无意识设计通过观察、提取、分析用户的生活规律与行为习惯将设计与产品融合,以解决用户的潜在痛点[4]。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用户常常处于对产品被动接受与适应的状态。无意识设计立足于用户本身存在的行为模式,让设计赋予产品某种特征,使其可以更好满足用户的行为需求,即行为启示[5]。为满足用户的隐性释压需求,无意识设计强调功能、使用方式与人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相契合,做到真正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为本”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与优化,也是对人潜在情怀的肯定、对社会文化的赞同。在诺曼提出的情感交互三层次模型中,反思层作为最后一层,设计要素的直观度低,用户往往需要细细品味后才能体会到设计师的用意[6]。无意识设计所带来的并不只是产品造型、材质、功能的明显差异化,更是产品所引发的人文关怀、情感认同的差异化。
2.2 “人—机—环境”的协调配合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为导向,而在“人—机—环境”的协调配合中,无意识设计以物为载体,引导用户潜意识行为与产品功能相契合,做到将物融入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同时仍能保持三者的和谐平衡[7]。释压过程中,产品本身、使用者和环境都有可能对解压效用产生影响[8]。产品需要对操作时的行为、心理感受、范围等进行预设,主动引导使用者按预设的操作方式使用产品及产生相应的感受[9]。无意识设计将产品的细节设计贯穿于“人—机—环境”的关系网中,并且能够不突兀地迎合用户无意识行为,唤起其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针对体量较小的指尖解压类产品,在人、机、环境三方的互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则可以相对弱化。解压产品注重对用户情绪的缓解引导,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稳定状态,可以重点关注解压设计载体的种类,将指尖产品进行细分,选择符合用户无意识行为的载体进行设计。
3 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方法应用
无意识设计基于用户的行为和情感,以潜在需求为导向,而由于指尖解压产品的功能特殊性,也需要以产品为导向进行研究[10]。下文分别根据无意识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指尖解压产品的操作方式和使用后用户的情感反思进行分析,再基于“人—机—环境”协调配合的模式对指尖解压产品载体进行选择。
3.1 操作方式符合用户指尖解压需求
环境供给人们肢体行为和感知产生变化的可能和动机[11]。压力下情绪的不断积累会衍生出一系列无意识举动:微小的无意识行为一般有扣衣角、拽纽扣、玩指甲、挠头发等;大幅度无意识行为一般是踢踹物品、用力扔放物品、撕扯衣物纸张等,而指尖解压产品是针对微小举动进行设计。常见的指玩产品如指尖陀螺,它通过自身的灵活性,再借助使用者无意识状态下的拨弄以达到快速旋转的效果,转移使用者注意力,缓解使用者长时间的视觉疲劳[12]。再如气泡纸,使用者用手指对气泡反复挤压使其爆破,从而获得释压的快感,市场针对此类无意识举措甚至设计出了无限气泡纸(如图1)。除拨弄、挤压类无意识微小举动,指尖解压产品还可以结合现有生活场景中的行为习惯进行无意识行为引导,如“啪嗒”一声打开电灯开关、螺丝循着螺纹拧入洞口、手指与齿轮间摩擦发生滚动、对柔软物品忍不住进行捏扯等。用户轻易感知产品的设计特征并流畅、高效地使用产品,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反应,得到情感满足[13]。基于对行为细节的把控,不难发现人在不同环境下会不自觉地出现多种微小举动,指尖解压产品对无意识行为的迎合恰好形成一个释压的小小突破口,契合用户的潜在需求。
3.2 注重引发体验后用户的情感反思
指尖解压产品对人的情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的牵引与归属感。当产品作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时,指尖解压产品与用户的触觉便产生了呼应,它真切地唤起了用户深层的精神文化认同[14]。反思水平的活动常常决定了受众对产品的总印象[15]。产品与人文关怀的纽带可以触及用户的美好童年回忆,细节到家乡的风、树下的秋千、夏日的蛙鸣、辽阔的田野。曾在千禧一代中很流行的解压产品,是一个叫“Fidget Toy”的遥控器(如图2)。它由软泥制造而成,可以用手触摸和玩耍,软泥的触感不由得让人回忆起儿时捏泥巴的快乐时光,助于提高触觉的满意度,同时缓解压力,带给使用者良好的使用体验。除了引发美好回忆,指尖解压产品还可以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认同,如传统的文玩一般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经过长年累月的把玩已经变得色泽透亮、形态圆润,使用者在把玩过程中与其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情感关联。如今市场上指玩产品种类繁多,用户使用指玩产品或多或少能够得到趣味互动与情感释压,但真正从使用欲望上来说,可以带给人情感反思的指尖解压产品常常更受青睐。一个好的指尖解压产品设计,往往在无意识中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3 解压设计与指尖载体产品相融洽
为保证人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平衡,产品与用户日常生活的贴合度是载体选择的重要参考。目前市场上解压设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室内可以购买高舒适家具,进行全身心的按摩放松;室外可以佩戴智能产品,进行身体机能监测、冥想体验。基于无意识设计的指尖解压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受到的局限更多,却能给人“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感[16]。任何产品都是给人使用的,产品使用场景的观察与分析是设计师创造能力发挥的重要源泉[17]。解压设计载体不能突兀地出现在用户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对普通产品的功能使用造成阻碍,产品将以一个新的身份融入人与环境相对平衡的状态里,并且发挥出自身的解压效用。有一款解压手机壳是典型的成功设计案例(图3),在研究压力下的无意识行为表现后发现,人们常在无意识中通过单击、转动或滚动鼠标轮等行为来释放压力,因此设计师设计出这样一款拥有多样指尖解压功能的手机壳[18]。在现代人在生活中对许多物品都有极大的依赖性,手机就是其中一例,为放不下的手机所设计的手机壳因此成为无意识设计中极佳的载体。除此之外,笔、书本、水杯、钥匙串、卡套等常用产品都为无意识设计下的指尖解压载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 结语
体量小、易携带的指尖解压产品满足大部分人的解压需求,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应用可以使人与产品的情感交互体验得到优化。指尖解压产品的设计需要基于对无意识设计理论的深刻认知,提取适用的核心要素并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利用,才能设计出最贴合用户解压习惯的指玩产品,将解压的功能效用最大化发挥,增强用户的释压体验。
参考文献:
[1] 赵震,吴晨,刘超.交互设计的行為分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06):73-77.
[2] 商晓东,王嘉玉.指尖减压产品研设计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50.
[3] 王佳楠,刘洪海.浅析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之关系[J].包装与设计,2020(06):104-105.
[4] 彭诗逸.给予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深泽直人的设计哲学[J].西部皮革,2020,42(16):44-45.
[5] 谷利敏,王时英.“无意识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8,39(10):162-166.
[6] 胡清,刘新有.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7):218,244.
[7] 程澄,刘美拉,刘新有.浅析无障碍设施普及现状——以南京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6):288-289.
[8] 刘斌,朱剑刚.家具设计中的无意识交互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2):19-23.
[9] 杜鹏宇.基于无意识概念的“产品使用行为替换”设计方法[J].设计,2019,32(19):97-99.
[10] 魏璐璐,张寒凝.基于无意识设计的设计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23):126-128.
[11] 何灿群,吕晨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无意识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08):80-86.
[12] 李硕,范子璇,刘羽.记忆增强型解压玩具的交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0):107-109.
[13] 张贤成,刘美拉,刘新有.浅析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标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6):212,248.
[14] 陈希蓝,任新宇.论人性关怀与无意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11):172-173.
[15] 赵小炫,王润森.基于反思水平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电动工具,2021(02):22-25.
[16] 吕一心,周橙旻,黄伯亨.香器文创产品多感官设计策略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4):18-19.
[17] 李慧雯,周敏,王雪,等.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以南京市某商业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07):165-166.
[18] 吴乾炜. Affordance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黄梦婷(200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张雨萌(2000—),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陈晨(1990—),女,江苏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关键词:无意识设计;指尖产品;解压设计;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社会竞争带来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人们在繁忙且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难以抽出时间为自己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解压,轻巧便携的小型解压产品——指玩产品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为保证用户保持对正在进行事项的专注度,指玩产品以用户生活规律与行为习惯为导向,将“无意识概念”融入产品本身设计、用户操作行为、用户情感反思的全过程,使指尖解压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释压需求。
1 指尖解压产品概述
产品的价值在人与产品的相互作用中得以体现[1]。传统指玩产品如文玩核桃、珠类手串,功能集中于丰富的指尖活动,多有消除脑力疲劳、增强思维能力的功效,受中老年人喜爱[2]。现指玩市场也出现一批适宜年轻群体把玩的解压产品,常见的有指尖陀螺、指尖棒、解压魔方等。而快餐式消费背景下,产品生产加工不够精细,导致消费者产品情感体验缺失[3]。针对市场现有的指尖解压产品,对其造型、材料工艺、使用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概述。首先,小型指玩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多为引发用户兴趣进行造型的过度设计,影响使用体验。其次,小型产品在材料工艺选用上具有自主性,导致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最后,解压产品常满足多样功能需求,迎合多种指尖动作,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一个好的指尖解压产品的标准是无须说明一眼便知如何使用的,即无意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要素体现
2.1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无意识设计通过观察、提取、分析用户的生活规律与行为习惯将设计与产品融合,以解决用户的潜在痛点[4]。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用户常常处于对产品被动接受与适应的状态。无意识设计立足于用户本身存在的行为模式,让设计赋予产品某种特征,使其可以更好满足用户的行为需求,即行为启示[5]。为满足用户的隐性释压需求,无意识设计强调功能、使用方式与人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相契合,做到真正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为本”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与优化,也是对人潜在情怀的肯定、对社会文化的赞同。在诺曼提出的情感交互三层次模型中,反思层作为最后一层,设计要素的直观度低,用户往往需要细细品味后才能体会到设计师的用意[6]。无意识设计所带来的并不只是产品造型、材质、功能的明显差异化,更是产品所引发的人文关怀、情感认同的差异化。
2.2 “人—机—环境”的协调配合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为导向,而在“人—机—环境”的协调配合中,无意识设计以物为载体,引导用户潜意识行为与产品功能相契合,做到将物融入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同时仍能保持三者的和谐平衡[7]。释压过程中,产品本身、使用者和环境都有可能对解压效用产生影响[8]。产品需要对操作时的行为、心理感受、范围等进行预设,主动引导使用者按预设的操作方式使用产品及产生相应的感受[9]。无意识设计将产品的细节设计贯穿于“人—机—环境”的关系网中,并且能够不突兀地迎合用户无意识行为,唤起其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针对体量较小的指尖解压类产品,在人、机、环境三方的互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则可以相对弱化。解压产品注重对用户情绪的缓解引导,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稳定状态,可以重点关注解压设计载体的种类,将指尖产品进行细分,选择符合用户无意识行为的载体进行设计。
3 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方法应用
无意识设计基于用户的行为和情感,以潜在需求为导向,而由于指尖解压产品的功能特殊性,也需要以产品为导向进行研究[10]。下文分别根据无意识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指尖解压产品的操作方式和使用后用户的情感反思进行分析,再基于“人—机—环境”协调配合的模式对指尖解压产品载体进行选择。
3.1 操作方式符合用户指尖解压需求
环境供给人们肢体行为和感知产生变化的可能和动机[11]。压力下情绪的不断积累会衍生出一系列无意识举动:微小的无意识行为一般有扣衣角、拽纽扣、玩指甲、挠头发等;大幅度无意识行为一般是踢踹物品、用力扔放物品、撕扯衣物纸张等,而指尖解压产品是针对微小举动进行设计。常见的指玩产品如指尖陀螺,它通过自身的灵活性,再借助使用者无意识状态下的拨弄以达到快速旋转的效果,转移使用者注意力,缓解使用者长时间的视觉疲劳[12]。再如气泡纸,使用者用手指对气泡反复挤压使其爆破,从而获得释压的快感,市场针对此类无意识举措甚至设计出了无限气泡纸(如图1)。除拨弄、挤压类无意识微小举动,指尖解压产品还可以结合现有生活场景中的行为习惯进行无意识行为引导,如“啪嗒”一声打开电灯开关、螺丝循着螺纹拧入洞口、手指与齿轮间摩擦发生滚动、对柔软物品忍不住进行捏扯等。用户轻易感知产品的设计特征并流畅、高效地使用产品,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反应,得到情感满足[13]。基于对行为细节的把控,不难发现人在不同环境下会不自觉地出现多种微小举动,指尖解压产品对无意识行为的迎合恰好形成一个释压的小小突破口,契合用户的潜在需求。
3.2 注重引发体验后用户的情感反思
指尖解压产品对人的情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的牵引与归属感。当产品作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时,指尖解压产品与用户的触觉便产生了呼应,它真切地唤起了用户深层的精神文化认同[14]。反思水平的活动常常决定了受众对产品的总印象[15]。产品与人文关怀的纽带可以触及用户的美好童年回忆,细节到家乡的风、树下的秋千、夏日的蛙鸣、辽阔的田野。曾在千禧一代中很流行的解压产品,是一个叫“Fidget Toy”的遥控器(如图2)。它由软泥制造而成,可以用手触摸和玩耍,软泥的触感不由得让人回忆起儿时捏泥巴的快乐时光,助于提高触觉的满意度,同时缓解压力,带给使用者良好的使用体验。除了引发美好回忆,指尖解压产品还可以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认同,如传统的文玩一般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经过长年累月的把玩已经变得色泽透亮、形态圆润,使用者在把玩过程中与其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情感关联。如今市场上指玩产品种类繁多,用户使用指玩产品或多或少能够得到趣味互动与情感释压,但真正从使用欲望上来说,可以带给人情感反思的指尖解压产品常常更受青睐。一个好的指尖解压产品设计,往往在无意识中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3 解压设计与指尖载体产品相融洽
为保证人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平衡,产品与用户日常生活的贴合度是载体选择的重要参考。目前市场上解压设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室内可以购买高舒适家具,进行全身心的按摩放松;室外可以佩戴智能产品,进行身体机能监测、冥想体验。基于无意识设计的指尖解压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受到的局限更多,却能给人“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感[16]。任何产品都是给人使用的,产品使用场景的观察与分析是设计师创造能力发挥的重要源泉[17]。解压设计载体不能突兀地出现在用户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对普通产品的功能使用造成阻碍,产品将以一个新的身份融入人与环境相对平衡的状态里,并且发挥出自身的解压效用。有一款解压手机壳是典型的成功设计案例(图3),在研究压力下的无意识行为表现后发现,人们常在无意识中通过单击、转动或滚动鼠标轮等行为来释放压力,因此设计师设计出这样一款拥有多样指尖解压功能的手机壳[18]。在现代人在生活中对许多物品都有极大的依赖性,手机就是其中一例,为放不下的手机所设计的手机壳因此成为无意识设计中极佳的载体。除此之外,笔、书本、水杯、钥匙串、卡套等常用产品都为无意识设计下的指尖解压载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 结语
体量小、易携带的指尖解压产品满足大部分人的解压需求,无意识设计在指尖解压产品中的应用可以使人与产品的情感交互体验得到优化。指尖解压产品的设计需要基于对无意识设计理论的深刻认知,提取适用的核心要素并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利用,才能设计出最贴合用户解压习惯的指玩产品,将解压的功能效用最大化发挥,增强用户的释压体验。
参考文献:
[1] 赵震,吴晨,刘超.交互设计的行為分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06):73-77.
[2] 商晓东,王嘉玉.指尖减压产品研设计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50.
[3] 王佳楠,刘洪海.浅析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之关系[J].包装与设计,2020(06):104-105.
[4] 彭诗逸.给予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深泽直人的设计哲学[J].西部皮革,2020,42(16):44-45.
[5] 谷利敏,王时英.“无意识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8,39(10):162-166.
[6] 胡清,刘新有.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7):218,244.
[7] 程澄,刘美拉,刘新有.浅析无障碍设施普及现状——以南京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6):288-289.
[8] 刘斌,朱剑刚.家具设计中的无意识交互设计探析[J].家具,2020,41(02):19-23.
[9] 杜鹏宇.基于无意识概念的“产品使用行为替换”设计方法[J].设计,2019,32(19):97-99.
[10] 魏璐璐,张寒凝.基于无意识设计的设计应用研究[J].设计,2020,33(23):126-128.
[11] 何灿群,吕晨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无意识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08):80-86.
[12] 李硕,范子璇,刘羽.记忆增强型解压玩具的交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0):107-109.
[13] 张贤成,刘美拉,刘新有.浅析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标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6):212,248.
[14] 陈希蓝,任新宇.论人性关怀与无意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11):172-173.
[15] 赵小炫,王润森.基于反思水平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电动工具,2021(02):22-25.
[16] 吕一心,周橙旻,黄伯亨.香器文创产品多感官设计策略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4):18-19.
[17] 李慧雯,周敏,王雪,等.浅析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以南京市某商业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07):165-166.
[18] 吴乾炜. Affordance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黄梦婷(200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张雨萌(2000—),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陈晨(1990—),女,江苏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