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OBE培养理念的《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改革

来源 :测绘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摄影测量》课程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针对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具体要求,探讨了《数字摄影测量》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并设计了一套以产出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提出的改革措施对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革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众多室内定位技术中,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技术以其极大的带宽、高时间分辨率、高速数据传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UWB超宽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矿井等环境中。针对基于超宽带室内距离交会定位原理的最小二乘算法及几何算法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实验与评估,不仅比较了平面定位精度,而且对比了两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平面定位中,最小二乘算法具有
GB-InSAR(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由于其灵活性、分辨率高、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滑坡、露天煤矿、大坝、建筑物的形变监测中。采用GB-InSAR技术应用于振动测量中,设计试验对某高速路的高架桥桥梁进行振动测量探索试验,探索其在短周期内的振动情况。试验结果得出,GB-InSAR技术可以探测到桥梁存在
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任务受限于卫星的低轨极地轨道性质和编队模式,确定的重力场模型C_(20)项存在不足。与之相比,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卫星为倾斜轨道,卫星数量多,将GPS卫星的精密轨道数据作为伪观测值,使用动力学方法进行C_(20)项确定的可行性研究
针对建造结构复杂高层建筑倾斜监测需求,介绍了一种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结合独立模型法多站点云拼接的高层建筑倾斜变形的监测方案,研究其点云拼接原理、棱线提取和监测技术路线。通过拟合标靶球点云球心的三维坐标,与同名点控制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实现点云拼接。提取建筑点云模型两平面的交线即建筑物棱线,计算倾斜度。工程实践表明以独立模型法作为点云拼接的理论基础,点位空间误差为M_S=1.743 mm,满足建筑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规划成果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叠置分析和形态指数测度方法,研究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以低速度和低强度的模式平稳增长52.06 km~2,增长幅度达到40.91%,总体发展方向
基于现有的运营高铁线路平面控制网(route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CPⅡ)复测成果更新的双限差法,针对坐标较差与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超限严重不匹配的情况,提出改进多限差综合分析判定法进行CPⅡ网复测成果的更新综合分析。结合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尺度变化参数对改进多限差综合分析判定法再分析进行验证,在成果更新上比双限差法更为科学合理,可为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工作提供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培养兼备专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人才,而双语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以CIPP(context, input, process, product)课程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特点,从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4个方面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以长沙市为例,结合人防工程特点及人防管理需要,以全面提升对人防工程平时的管理能力和战时的效能发挥为目标,设计了基于GIS的人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系统总体架构,实现了系统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人防工程在规划布局、建设管理、平战转换、维护使用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大规模开展,相关线上教学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测绘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上课时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后以学生完成作业为辅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在科学化考核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线上网络课程是通过互联网以电子设备为教学平台,具有不受教学时空限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优点。因此,对《城市地理资讯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