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高考物理实验题谈解题中的“不列方程不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高考中实验题的分数占比很大,全国高考的物理实验题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解答时有没有通用方法呢?本文从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道实验题出发,思考近年来在高考实验题中出现的占比较高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这类题目中的关键方法做出如下的概括——不列方程不研究。
  关键词:高考;列方程;高中物理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都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高考试题的命制是以知识为出发点,围绕对学生五种能力的考查来展开的。而在与“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相关的题目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Ⅰ,23题,题干略):图(a)
  问题设置如下:
  1. 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I与R的关系式为 .
  2. 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 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
  答:① ,② 。
  3. 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A-1Ω-1,截距b= A-1。
  4. 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
  【答案】1. 1I=RA R1ER1R 1E[RA RA R1R1(R0 r)]
  2. 0.110 9.09
  3. 图线如下:k=13-67=1.0,b=6.0
  4. E=3.0 V,r=1.0 Ω
  在近三年的高考題中出现这样一道实验题,对高三的复习工作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此题考查了电流表这一高中基本测量工具的读数(第2问),更重要的是对应用数学的方程(函数)结合图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考查(第1,3,4问)。
  学生解决此题的关键可以概括为“不列方程不研究”。此题的重要步骤可以书写为:1.依据电路的串、并联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IRAR1 I×RAR1RA R1 R R0 r=E,在此基础上整理推导得到1I=RA R1ER1R 1ERA RA R1R1(R0 r)——看出1I与R是成一次函数关系(线性关系)的。
  2. 由电流表读数得到0.110,计算求倒数得9.09。
  3. 在图像中描点,连线,得出斜率k=13-67=1.0,截距b=6.0。
  4. 由数学中函数的方法得到k=R1 R1ER1,
  b=1ERA Ra R1R1(R0 r)代入数据,得E=3.0 V,r=1.0 Ω。
  感悟:列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步骤。“不列方程不研究”应该成为这种问题的重要提炼。
  通过这道高考题的设问和求解方法,我们不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物理公式和定律的教学,教师应该从新课的教学开始,帮助学生较深刻的建立起公式或者定律所包含物理量的内在关联。进而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题目时,能够较为顺利地找到题目所涉及物理量的内在关系。
  其次,物理公式或者定律告诉我们的就是数学的一种函数关系。因此,在上一步骤的基础上,大胆,准确的利用函数思想,建立好类似于上题中IRAR1I×RAR1RA R1 R R0 r=E的原始方程式,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第三,建立好方程后,就是对方程按照题目需要的结果进行变形整理。这就是较为纯粹的数学解题能力了。
  事实上,在物理实验题中从实验原理出发,列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方程,进而解决物理问题是很普遍的一种解题方法。做高考复习中的有心人,列方程解决物理问题不仅在实验题中有应用,就在很多涉及求最值的物理计算题(也包括选择题)中也可以有巧妙地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Ⅱ理综试题.
  [3]蒋灵.提高得分效率的教学方法[J].昆明,2015(9).
  作者简介:
  孙建龙,重庆市,重庆复旦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与初中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生物教学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施价值,本文重点从四方面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者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施路径  一、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兴名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次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即指学生所应具备的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生物核心素养是核心素
目的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参与水跨膜转运及水平衡调节,广泛分布在机体与液体吸收和分泌有关的上皮细胞中,及可能协同水跨细胞转运的内皮细胞中。AQP1存在于前囊下晶状体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是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解、探索和创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充分展示教育智慧;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既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和动力源泉?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活力;动态过程  课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这两个主体在一个和谐平等的
摘 要:利用微课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激发;自主学习  微课在现有的教学中具有形象,取用方便,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等优点。目前我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尝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经过探索,我认为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相比于传统课堂有如下优势:  一、 巧用微课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未知的动力,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于是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瓦特对水壶上冒
摘 要:本文介绍通过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物理中的难题减少失误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解题能力  全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非常一般、物理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思路不够宽,知识零散,很难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平时做作业或考试时,面对较复杂的题目,经常感觉无从下手,笔者根据几年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期间,力学一直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们的物理学习任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力学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其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对高中物理力学学习过程中整体法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分析;解题方法;整体法;运用  高中物理教材总共分为几大板块,主要包括了力学、热
摘 要: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灵活的应用生活化实验和素材,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细致探讨了生活化实验和生活化教学素材在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和教学环节的应用,为高中教师新高考背景下物理科目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生活化素材;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2017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教学层面上升到能力教学层面,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