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中,近义词的辨析成为语言学习的一大难点。基于CCL语料库,针对近义词“永远”、“永远”,本文从近义词分布的语域,节点词的高频搭配词,通过观察检索行中所呈现的近义词搭配特征,揭示出它们的搭配关系,对传统的词汇辨析起到行之有效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近义词;语域;搭配;语义偏好;搭配结构
  作者简介:刘欣(1990-),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中,近义词的辨析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难点。下面以“永远”和“永远”为例,先介绍传统的教学当中现状和问题,再基于CCL语料库,通过大规模、真实的语料,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来归纳近义词的异同点,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汉语近义词的教和学。
  一、近义词“永远”、“永久”的问题探究
  “永远”和“永久”是该教材第十课练习第三题中出现过的一对近义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试图按照“永远”、“永久”的词性、句法功能和语义的角度来解题,但容易得到错误的答案,而感情色彩这一区别特征又不够明确。
  可见,仅仅依靠词典和教材是不够的,由于习得者受到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必须将词汇的字典释义转化成具有应用可能的辨析规则。
  二、基于语料库的“永久”和“永远”辨析
  (一)“永远”和“永久”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
  (1)统计近义词在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
  语域是人们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出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言语变体。近义词在不同的语域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统计“永远”、“永久”在不同的语域中的出现频次,所占比例及其差异,有助于将两者区分开来。
  (2)针对近义词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来观察和分析
  观察语料可得:①从总频次来看,“永远”比“永久”更常用。②在不同的语域中,“永远”倾向于当代文学;“永久”则是应用文。③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在报刊这一语域,说明“永久”比“永远”更多地用于报刊。④在翻译作品和当代文学这一语域,“永远”在它的总频次所占比例中位列第二、第三,远远高于“永久”⑤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较之现代文学,“永远”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频次大大增多,而“永久”在现代、当代文学两个语域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二)“永远”和“永久”的搭配词
  (1)统计近义词的显著搭配词。
  通过CCL语料库检索“永久”、“永远”,寻找两词周围反复出现的词,这些词就是“永久”、“永远”的搭配词。我们以“永久”为节点词,将跨度设定为坐0右5。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到包含“永久”、“永远”的语料分别为6552条、30131条。
  (2)分析近义词的右置搭配词
  从词长和词性来看,“永久”的右置搭配词多为双音节词,“永远”的右置搭配词大部分是单音节词。永远比永久更多地出现在口语当中。除了结构助词“的”、“地”、“了”,连词“和”,介词“在”,其余的搭配词大多是名词或动名词,个别是形容词。从“永久”的右置搭配词来看,绝大部分情况是作定语,修饰名词,偶尔作状语和谓语。而在“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单音节动词占很大一部分,结构助词、助动词和单音节副词占一部分部分,有个别的表示第二人称的名词。虽然“永远”作多种句法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就右置搭配词的词性来看,“永远”作为副词词性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语义偏好来看,“永久”后的名词大多倾向于表示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领域,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后的词,意义比较虚化。有许多助动词、结构助词。通过观察语料,其后出现的高频动词,组成了“无法忘记”、“忘记不了”、“记住”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可以看出,“永远”更多是表示一种主观情感。
  (三)分析近义词的搭配结构
  从搭配结构来看,作状语时,“永久”大多数会带上结构助词“地”,再接动词,且动词的词义不包含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永远”后面可以直接带表示情感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此外,“永远”经常带单音节副词,在表示时间程度上再限定范围,加上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语气的副词,例如:“永远都”、“永远不”、“永远也”,但“永久”后面不可以带副词。“永远”后面可以带作系动词或者副词的“是”,“永久”却不能。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这是一条比较简单可靠的区别标准。
  同样作定语时,从高频共现搭配词来看,“永久”的中心词多是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意义相对比较具体,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的中心词仅仅从上表中,还看不出对象,有待扩大范围观察语料。值得注意的是,“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有“你”,并且通过检索和统计发现,第21个高频右置搭配词是“我们”,与人称代词高频共现的现象和它表达主观感情色彩或许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永久”、“永远”这一对近义词进行区别的目的是,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能够作复杂的句法成分的近义词是容易混淆的。而基于语料库的检索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直接的区别标准,可以对传统教学近义词辨析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茂松、黄昌宁、方捷.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J].中国语文,1997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商务印书局,2012年.
  [3]蔡绿.也说“永远”——基于语料库的语频统计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14年.
  [4]洪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近义词教学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
  [5]陆军.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与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2010年.
其他文献
摘 要:菲利普·罗斯的“朱克曼”系列最后一部小说《鬼退场》描述朱克曼11年后重返纽约的生活片段。在过去的研究中,从他的犹太身份可以分析出他的坚定的性格,小说中的犹太大屠杀的文化背景,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男子气概等。这篇文章将从多重伦理身份的角度对爱美·贝丽特进行分析,以此论证爱美·贝丽特不仅是一个文学角色,而且是朱克曼多重伦理身份的一部分。  关键词:伦理身份;朱克曼;鬼退场  [中图分类号]:I1
王守仁(1472—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省余姚市)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少时便以读书做圣贤为天下第一等的事。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
摘 要:中国具有丰富悠久的美学传统。以系统、历史的观点梳理中国美学思想脉络,借此重构中华民族文化源流,成为80年代“美学热”中诸多学者的共同追求。在众多的实践中,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以其基于历史原物的美学阐释、对艺术规律的总结升华以及对中国古典美学脉络的写意概括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时至今日仍被广泛研究借鉴。本文拟从《美的历程》出发,探究该书的写作特点与李泽厚美学思想间的联系,并试图从中阐释该书
摘 要:围城围的并不是只指婚姻,也可以是其他一切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东西。而阻碍女性解放的因素,有男女本身的强弱差异,有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女性自身的软弱性等。这一切都使女性解放来得如此缓慢和艰难,呈现出一种被压抑的态势。徐坤的《厨房》便以围城中的一隅展现了这种压抑的解放,展现了一个女人追求自由解放而又无果的辛酸历程。  关键词:《厨房》;围城;女性解放;压抑  作者简介:蒋燕(1996-)
摘 要:本文论述的是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特征和意义,使它有本土化倾向的是文学的接受,使它有唯美性追求的是在法国文学的影响下。  关键词:法国文学;中国文学;时代性;功利性;本土化;唯美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法国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变与历史嬗变的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 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酒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元素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不同国家由于风俗、历史、国情等方面的差异,酒文化说折射出的信息也不尽相同。伏特加作为俄罗斯酒文化的显著代表,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俄罗斯;伏特加;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1、伏特加的意义何在?  在俄
对很多人而言,童年是最好的时光。对于我也一样,这段时光是我最好的朋友。  童年里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时候,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我们还在雪地里挖了一个特别大的洞,费了我们好大的力气,我们把这个洞作为我们的秘密基地,这个秘密基地并不是用来摆设的。我们会在这里商量我们的秘密行动。这个秘密行动,就是跑到我家的鸡窝偷鸡蛋。跟小伙伴们经过商议就展开了分工,我负责偷鸡蛋,其他小伙伴负责把老母鸡引开。经过与老母鸡
摘 要:勒克莱齐奥是法国文坛一颗闪耀的新星,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多国的生活体验使得他在作品中更多地去关注社会上的边缘人物。《金鱼》中女主角拉伊拉在生活中颠沛流离,辗转于不同的地区。但是她没有屈服于悲惨的命运,为了拜托这一切,她流浪,逃亡,反抗。她的行为貌似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作者通过挖掘她的内心,向世人展示这些“金鱼”们的共同遭遇,他们勇敢,放荡不羁,即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也未曾停止对自
摘 要:《纳尼亚传奇》是一部由七本独立小说组成的长篇奇幻小说。国内学者通常从其宗教原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缺乏对其数字意象的分析。本文从数字意象着手,旨在说明《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 刘易斯对在书中如何将数字“七”赋予“圣洁、忠诚”的意象。  关键词:意象;《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  作者简介:周巍,女,1987年生,辽宁省丹东市人,韩国崇实大学英语语言学在读博士。  [中图分类号]:I2
时间的巨轮飞转,转瞬,我那年轻妻子查玉珍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妻,我也成了老翁。我们结婚六十年啦,弹指一挥间。现在我俩都已是耄耋老人。我与她同龄,仅比她年长五个月。  想当年她高师毕业前一年暑假,勤工俭学她来我工作单位做暑假临工。她做得很自然,很认真,没有半点少年女生的羞湿。她非常勤快,非常努力,心中只有减轻家庭负担,多挣点钱。她当时穿着普普通通白衬衫,蓄着两个小辫子,不是柪黑的,而是夹有几根白发的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