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85例转诊分析及管理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弱儿童是指具有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某种病理或致病因素者。探索如何分级管理,有效转诊,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工作的重点、难点。2008年10月~2011年9月对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体弱儿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符合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常规的0~2岁婴幼儿做为管理对象。
  诊断依据:主要参照宁波市体弱儿童评定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试验室检查、X光摄片,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管理方法:专人专案管理,定期监测指导及治疗,直至结案标准[1]。本中心负责A级体弱儿,B级体弱儿及A级中的足月小样儿由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C级体弱儿由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标准:①A级:出生体重≥2000g的婴儿或孕周≥35周的早产儿、足月小儿;②B级:出生体重<2000g的婴儿/孕周<35周的早产儿;③C级:出生体重<1500g的婴儿。
  营养性疾病标准:①A级:轻度贫血治疗1个月未愈者;②B级:中度以上贫血、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单纯性肥胖、活动性佝偻病。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结 果
  基本情况:共85例,男41例(48.2%),女44例(51.8%)。<6个月者62例(72.9%),6个月~1岁者17例(20%),1~2岁者6例(7.1%)。
  体弱儿疾病分类及构成比:居前三位的体弱儿疾病依次为先天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营养性疾病。见表1。
  体弱儿转诊疾病分类及构成比:本地体弱儿转诊率为71.8%,外地体弱儿转诊率为65.4%。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共26例,本地转诊率为57.1%,外地转诊率为58.3%。营养性疾病中以中度以上贫血为主。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儿从出生2个月龄开始补铁(元素铁),剂量为1~2mg/(kg·日),直至1周岁。人工喂养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2]。足月儿应尽量纯母乳喂养4~6个月,此后如继续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泥湖状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剂量1mg/kg元素铁补充,人工喂养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1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3]。
  我们应在努力减少体弱儿发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体弱儿的管理。①把好“新生关”,在儿保医生上门访视时,早期转诊;②委托、代管体弱儿的,充分利用宁波市电子监测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档案,户籍单位和代管单位资源共同管理,及时沟通;③未及时转诊的,专案管理的医生电话通知,掌握时间性;④及时转诊可疑心脏病,督促确诊病例随访心脏彩超。家长知情同意下,6个月以下婴儿常规髋关节超声筛查,6个月以上发现臀纹异常、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到上级医院摄片确诊;⑤重视健康宣教;⑥开展一对一的诊疗咨询服务,保护隐私;⑦积极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班。
  总之,对体弱儿要早筛查、早诊断、早防治,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卫生局.宁波市妇幼保健工作规范汇编[G].2003:69-89.
  2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08-314.
  3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2-504.
其他文献
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为人类繁育下一代保驾护航的服务性工作,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随着医学模式的
综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有机污染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进水预处理、优化操作条件、添加阻垢剂、膜表面改性和清洗对反渗透膜的有机污染均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出了反渗透膜有
介绍了反渗透膜的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材料的种类,叙述了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随着国家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形式下,满足人们“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基本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成为普通人看病的首选。
讨论大坝建设与移民的关系 ,论述国际范围的良好移民的实践 ,包括 :大坝建设选择阶段对移民影响的考虑 ;移民计划与实施进程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确认与参与 ;移民相关费用内
目的:研讨脑梗塞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表现出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以加强临床对该病的针对性治疗。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54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Ⅰ组)参与研究试验
杜冷丁(dolantin)又名哌替啶(pethidine),是人工合成的麻醉镇痛药物。长期使用杜冷丁会产生依赖性,使用过量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在我国杜冷丁是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近年来盐酸哌替啶是中枢性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明显。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后5~10分钟血浆浓度达到峰值,其主要不良反应眩晕、口干、出汗、恶心,大剂量运用可导致呼吸抑制,患者肌注哌替啶50mg,结果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抢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