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花前胡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前胡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影响,探寻白花前胡指标成分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以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白花前胡样品的甲素和乙素含量存在差异;回流法制样处理白花前胡甲素含量均高于超声法制样,而乙素含量则相反.结论:回流法有利于白花前胡甲素的提取,较超声法提高了8.7%~21.9%;超声法有利于白花前胡乙素的提取,较回流法提高了10.4%~21.95%.选择合适的提取体系和方式可提高白花前胡有效成分的可检测性.
其他文献
目的:为玄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建立玄参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玄参配方颗粒的哈巴苷、哈巴俄苷的总量,并建立玄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结果:玄参配方颗粒哈巴苷、哈巴俄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120 μg/mL(r=0.9999)和5~40μg/mL(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6.9%(RSD=1.1%,n=6)和99.6%(RSD=1.2%,n=6),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良好.玄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有6个共有峰,其中4个成分为桃叶珊瑚苷、哈巴苷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肠愈灌肠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4、IL-10的影响,探讨其对UC结肠黏膜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药灌肠治疗UC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随机将62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及肠愈灌肠方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饮食干预的方法复制大肠湿热型UC大鼠模型(造模时间3周).造模成功后,柳氮磺吡啶组予柳氮磺吡啶0.02 g/mL,肠愈灌肠方低、中、高组剂量分别为0.09、0.
目的:观察“交通开阖法”结合肌内效贴扎术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中风偏瘫后下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交通开阖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水肿情况、水肿疗效、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以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水肿情况、AROM值以及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水肿情况、水肿疗效、AROM值
目的:建立三香跌打损伤酒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香跌打损伤酒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Gemini-NX C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碳酸氢氨(氨水调节pH=9.5),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6~1.06μg和0.0126~1.26μg,r均为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4%和95.02%,RSD<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组接受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随机回访.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