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指导过程有效性探微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发展最快、可塑性也最大,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对初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是否有效,对学生能否顺利地迈入作文的门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作文情境,点燃写作热情
  作文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写,即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点燃作文的热情。学生的作文兴趣往往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创设良好的作文课堂情境,需要教师用情感和智慧有效开展作文指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课,应该在设定话题或提出要求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将学生带入作文情境中。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情感溢于言表,语言富有感染力,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对作文教学充满热情,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和氛围。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于喜欢求新求变的初中生来说,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能使他们对作文活动充满好奇,产生参与的兴趣。由于作文内容丰富多样,不可能每次都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因此,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形象直观展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情感体验。
  3.组织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
  针对初中生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特点,作文指导课也可以变“单一”为“多样”,变“静”为“动”,可以开展表演、辩论、竞赛、报告、游戏等活动。组织开展的作文活动要切合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才能热情参与,全身心投入。教师可以适时结合作文内容,指导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的感悟。比如,“ 我想对你说”这个题目,我设计了对话情景表演,“爷爷”不停地咳嗽,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上去劝说,但是爷爷就是不听!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在热情参与表演活动后,学生更深切体会到本次作文的要求,作文兴趣也因此产生。
  二、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作文选材
  作文难写的原因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将生活诉诸笔端。实际上,每个初中生都会或多或少积累生活素材,都有存储作文材料的仓库。如果教师能用智慧的钥匙及时开启,深入挖掘这个“仓库”,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就不至于因为“写什么”而迷茫,学生日常积累就会像泉水一样奔涌。
  1.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生活经历
  学生积累的素材是随机的、缤纷的、多元的生活信息和阅读信息,如何从中摄取与作文相关的信息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提取。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有效的钥匙。作文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体现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思想感情能够充分表达,创造性的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联想和想象都能使学生在生活积累中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深入挖掘作文材料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学习,来指导学生掌握这种技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叙写见闻的同时,通过想象与联想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体验。
  2.指导学生正确地积累与应用各类材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细心观察生活,积淀丰富的认知和情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材料,但不知该从自己的“仓库”中提取哪些材料来写作文。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整理,帮助学生使积累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在运用时能够恰当地提取。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生活经历与感受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记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有用信息也可以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分门别类地存储起来。不管是积累生活素材还是阅读素材,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学会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积累中调动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
  三、指导学生的构思行文,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困难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热情,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但并不意味着能马上形成文章,因为学生进入构思行文的阶段,会碰到“怎么写”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写”,就是指导学生的构思和行文。
  1.构思即是打腹稿
  教师对学生构思行文的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确立中心、选取材料、安排结构、开头和结尾、选择与运用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等。对于初学作文的初中生来说,掌握一定的作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确保构思行文成功的关键。但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由此完善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设计严密有序的指导和训练计划,在一次次稳中有变的作文指导之后循序渐进地获得。由于构思行文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很多,“多则惑,少则明”,教师在进行构思行文指导前应充分了解学生水平,清楚学生哪些环节比较薄弱,再根据初中生的学情,精要实用地设计,有序而具体地指导。每一节课重笔细描地指导构思行文所涉及的每一个“点”, 把每一节课的指导重点和训练结合并放大,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反复揣摩要领,领会规律。
  2.思路打开,边构思边写
  在进入行文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事先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只有少部分的初中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能稍作思索便可动笔。例如,汶川大地震后,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2008年 5 月 12 日下午 2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大地震,这场地震让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昔日的绿水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安定温馨的家园化为废墟,灾后的许多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其间饱含浓浓的真情,引发了我们的许多思考,请以‘汶川地震,我明白了 的含义’为题作文。”由于汶川地震是学生当时一直关注的重大时事,文题一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从“生命、幸福、色彩、草根、承诺、珍重、相思、勇者、存在、携手、天使”等角度将标题补充完整,并列出了较有思想深度和结构严谨的提纲。但是教师在巡视学生写作时发现学生在表达方式上犯了难,于是,教师临时决定加上一个片断练习——通过描写穿插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构成一个完整段落。经过15分钟练习,学生交流习作片断,并集体讨论了哪些描写方式适合描写场面、者刻画人物,如何运用抒情和议论来突出主题。经过讨论,学生的思路明晰起来,接下来的写作变得很顺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选取3个具有烟台地质特点的典型工程,利用静压桩能够显示压桩力的特点,分别测试记录3个工程的静压桩在不同深度的沉桩阻力,并绘制沉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对烟台地区的静压桩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创造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内在的、积极的、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直以来,文言文课堂鲜有亮点,怎样才能摆脱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桎梏,摆脱对文言文教学的各种束缚,值得探讨。   一、 以读促教是关键   读是感知的前提,是深入解读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对文言文而言,假若离开了读,语不顺、意难明,想深入,恐怕是寸步难行,因而,对文言而言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读,要读顺,读熟。如“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感性色彩,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人们常常将语文的题目进行量化处理,失去了感性成分。这种教学体系虽然能让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但会使学生过于追求一致的标准而缺少诗意感受和人文情怀。如何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感,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诗意情感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的诗意情感教育十分必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