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单元习作教学建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统编本教材对于习作的编排可谓煞费苦心。从单元视角来看,编者对习作教学的编排,强化了读写关联,使得内容选择精密化;凸显了体系独立,使得习作指导精确化;强化支架搭建,使得习作知识精准化。面对统编本教材习作设置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路径,以实现统编本习作教学的积极转身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链接生活,激活主体意识,让习作目标情境化
  创设情境是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开展习作教学的重要原则。情境创设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生活与习作内容之间的关联,让每个学生都能从生活中开掘写作资源,切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下文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为例。
  1.生活中捕捉资源,融通表达与生活的关联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要借助观察记录卡描写自己的一位植物朋友。怎样才能聚焦习作目标呢?教师可以在习作指导之前,组织学生开展“畅游周末,寻找植物朋友”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相机拍摄自己一位植物朋友的照片发送给教师,并简要标明拍摄的时间、地点和植物的名称、特点,让学生利用拍摄的契机,经历从生活中寻找、从拍摄中观察的历程。著名教授潘新和在其论著《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就曾指出:儿童纯真狀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冲动,无需教师的指导也能取得应有的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寻找植物、关注植物、拍摄植物,使得真实化的生活状态走进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语境之中,为学生构建了习作与生活之间的认知通道。
  2.交流中积累资源,营造语言
  表达的环境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提供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评点,并相机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朋友,将留出专门时间,为学生搭建平台,先将自己在周末寻找和拍摄植物的过程、经历和感受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开交流互动,自然而然地聚焦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对真实的世界进行感知与触摸,让学生在看看、闻闻、摸摸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发现,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表达的驱动力。
  在这个单元“我的植物朋友”写作之前,教师通过组织拍摄照片和分享照片两个实践活动,巧妙地将生活拉进了学生的表达世界,达成了写作任务的高效化,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表达思维,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二、对接教材,顺应认知规律,让写作知识童真化
  依托系统化、结构化的习作知识,教师可以相机为学生的写作实践建构简洁的认知支架,使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趋向于清晰。以教学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为例,教师将蕴藏在教材中的习作知识不断结构化,搭建了高效而稳定的习作支架,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
  首先,从教材中精准化提炼习作知识,为搭建稳固支架奠基。统编本教材单元中课文与习作的教学指向保持一致,教师就可以从单元课文中提炼出共性的语言表达特征,将此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单元习作的知识。在习作任务中,编者罗列出三句话,形成了习作“微群文”:(1)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2)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3)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借此帮助学生提炼出更加精准的习作知识:开篇首句,可以开门见山,总领习作表达的中心,这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会“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不谋而合。
  其次,积极探寻契合学生认知的写作方法,让习作支架更加灵活。习作知识的精准化,让学生的习作支架更加稳固,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支架真正推动学生的习作,就需要提炼出与学生当下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在习作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将生硬、机械的写作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要将其做童化处理。比如“这儿真美”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一个意思写。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地方就在于其中的“围绕”一词,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教师可以借助单元中的典型课文中的经典语段,形成系列化的类群文本,带着学生在回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习作方法的童真童趣。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鱼成群结队……好看极了”,《海滨小城》中“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和“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针对这些语段,教师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景观:(1)语言描绘的是多个景物。(2)语言描绘的是一个景物。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语言,窥探作者的描写方法:单个景物的描写,聚焦细节,先后从看、听和闻等不同的路径展开,对事物进行聚焦化、深入化的感知体验;多个景物的描写,则是紧扣重点和核心,一个个写过去。
  如此提炼出的写作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能够理解并掌握的层次中,能够轻松理解,更能够长久记忆,也便于灵活地加以运用,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而高效。
  三、统整把握,自主探寻发现,让习作表达个性化
  在把握共性目标、倡导积极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朝着表达个性的方向发展,实现习作教学的精彩纷呈。比如教学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教师将“制造和解决冲突”作为创编童话的关键点,触动学生在想象中有个性地表达。
  首先,从说到写,在不断发现中自觉咬定习作目标。这个单元的教材编排让学生经历一个扎实而多维的学习思维历程:常态构思、群文阅读、创编童话。整个过程从说到写,使得习作要求不再是教材的机械设置,也不是源自教师的内在安排,更多的是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之后的自我发现。比如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统整关联单元中《方帽子店》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等,并寻找不同童话情节中所蕴藏的内在共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很多童话故事的情节发展都蕴藏着鲜明的冲突,童话的创作就是通过制造冲突、解决冲突来设置的。教师相机将这一发现和特点,设置为本单元习作教学的整体性要求。如此展开习作教学,学生有着鲜明的认同感,写作实践也更具有聚焦性和针对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作用巨大。
  其次,从整体到个性,在自由表达中彰显个性。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教学,首先应该以整体单元、整体学生的基本习作要求为规范,在达成整体性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学生的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让学生在语言储备的过程中推动习作灵性表达的发展。比如在“制造和解决冲突”的目标引领下,如何才能写好童话故事的结尾呢?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单元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等三篇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自己意识到童话故事的结尾并不仅仅是保证“冲突”得到解决,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一股温暖之光,让童话创作的用意和境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为此,教师在创作童话中,不仅要能够将创设出来的“冲突”顺势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故事的结尾处,散发出人性和主题之光,在简洁的语言中弥散出一种平和的温暖,让学生的想象及创编从故事层面向人文层面进发。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巧妙地体现了精准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善于从统编本教材对单元习作的编选和设置的特点中,充分、精准地解读教材编者的用意,努力从学生之学的角度来设置单元教学目标,积极推动现行习作教学的顺利转型,真正做到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新学词语。  2.运用想象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带着心情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对比、首尾呼应、举例、有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程目标的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的课后练习中专门安排了猜猜词语的意思和读句子想画面的阅读探究交流活动。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缘文想象,使学生于趣味盎然中了解并尝试运用新学到的词语,在画面联想中丰富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中树立无
一、复习巩固促积累  1.复习词语。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生字朋友,还记得它们吗?(开火车读词:猴子、西瓜、满足、追赶、非常、空着手、一块玉米地)  2.积累词语。  (1)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词(蹦蹦跳跳),看看有什么发现?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2)你们一起再读读这几个字(掰、扛、扔、摘、捧、抱、追),你又有什么发现?试着选几个词练习说话。  二、读课文解内容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因子积淀最多的古诗文,它承载了太多的人文思想、哲学意味、审美视角和人生智慧。要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朗读、背诵经典优秀古诗文是一条便捷的途径。而对刚刚接触书面语言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声诵读、不断体验,是走近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最佳路径,它远胜于教师只言片语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的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角度,引导学生亲近
薛法根老师在随笔《“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参见《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第4期)中认为:“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可以教得不那么完整,甚至留有那么一些遗憾,但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学习过程,学有所得,教就有了实质的意义。”为了达到“学得充分”“学有所得”的境界,薛老师还提出了“内容要‘瘦’”“时间要‘够’”“过程要‘透’”“所得要‘厚’”的教学策略。读罢全文,笔者在深有感触、甚是认同之余
摘 要:本文以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理念兴校、管理强校、锻造人才、多元发展和特色品牌五大战略,探讨中职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核心竞争力;战略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职业学校、2011年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珠海经济特区最早的中职学校——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教育系
【教学目标】  1.导兴趣。通过看图片猜昆虫名字,激发阅读兴趣和疑问。  2.导策略。发现昆虫世界的“神奇”,构建阅读方法。  3.定计划。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拟定适合自己的整本书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了解一本书  一、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封面  1.趣味导入,猜一猜昆虫的名字。请你猜一猜这些昆虫的名字。这几种昆虫可都是儿时的玩伴。老师小时候还抓过七星瓢虫,去数它背上的点是不是七颗
统编本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的增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群诗教学的“串联”便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仅能夠节约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变零碎的学习为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串联”在群诗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串联诗眼:读懂诗意  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更有一些古诗通过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是最精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神话故事大都比较离奇、生动、形象,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普罗米修斯》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赞扬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献身精神。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学习把握文章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省要建立起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两份事关广东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大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