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创新举措探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成为不少高校探索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修读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自主选学”进行在校学分修读,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区分于以往的学年学分制,虽然学生的发展个体性增强,但伴随着学习过程约束力的削弱,学生上课时间不同、行政班级概念弱化,使教学组织容易松弛,学习纪律松散。因此完全学分制背景下,校园学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学分制 学风建设 创新举措
  一、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一)行政班级概念弱化,管理影响力下降
  完全学分制中,学生自主选课后形成的教学班取代了原行政班,随着课程的结束教学班也随之解散。如此教学组织方式,与以往行政班不同的是“集体”概念的意识淡化:一是学生选课分散多样,学生“一人一课表”,传统的“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个人”管理链条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班级凝聚力在逐渐减弱,学生对班集体意识逐渐淡化。二是“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现象普遍,不利于集体主义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行政班级班风的缺失让学风建设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三是由于教学不同班、上课不同时,导致学生间相互不认识,缺少集中交流的机会,课余时间针对课程进行讨论交流机会少且难以深入。
  (二)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师生双向交流少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授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缺乏有效跟进,导致学生教育教学成效不明显。一是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能力,自主选课往往缺乏科学合理性,趋易避难,选择易得学分的课程进行学习,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形成以“学分”为唯一功利化的导向,而不是主动“学习”的风气。二是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认为选课多多益善,而不顾及学习的质量,同时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教师和课程的情况,而选到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和课程,从而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三是学生个体上课时间不尽相同,本科教学师资力量有限,学院管理、院系教师对学生难以集中开展有效指导。
  二、学分制背景下学风建设创新举措
  (一)发挥学分建设引领作用
  学校汇聚着最先进、最有活力的青年。学风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大学生朝气,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中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更是直接联系学生、引导学生的最有效的力量,通过其自身的思想、学风、全局意识、行为规范等建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对其他大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通过学生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学风建设。
  (二)实施社区养成育人
  高校中的学生社区、宿舍氛围的形成对于集体学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集体学风具有强大的教化、引导、规范、约束、监督作用,对个体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以抑制不良学风的滋生和蔓延,促进个体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发展。在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出现一定程度弱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育人的重要阵地,其作用需要得到进一步发挥。高校应高度重视宿舍学习氛围的营造,使之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构建文明和谐进取、学习氛围浓厚的宿舍环境,促进更多学生成为优良学风的建设者与受益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沃土。
  三、实施学风建设保障与条件
  (一)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和服务人员多方协调联动和紧密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建设优良学风。学业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之间职责存在交叉重叠,后勤部门以及社区宿舍管理部门也是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因此,应该结合完全学分制的特点,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各职能部门制度建设,使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条理有效衔接,如完善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干部听评课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学风建设检查、监督的各项制度,依托各级班、团、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学生学风督查岗等,从制度上避免教学和生活管理方面出现灰色区域,消除不良学风滋生的间隙。
  (二)关注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成效,因此,应建立以教风促学风的教育机制,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習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外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规范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互动方式来吸引和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梁宏中. 完全学分制的运行机理,现实矛盾与优化进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 39(1):7.
  侯家刚, 山显光. 网络冲击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研究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 000(008):74-77.
  余游, 吴皓佳, 叶春艳. 新时代大学学风建设创新举措初探 ——以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A]. 文化产业, 1674-3520(2021)09-151-02.
  陈潜伟 彭蔼 广东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在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模式也逐渐深化。为了进一步探究思政理念和英语教学融合的方式,依据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理论,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这一理论方法通过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达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POA理论;大
期刊
摘要:本报告主要对滨州行知中学的音乐普及度以及对继续教育课程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音乐普及度较高,且大部分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较高,就培训内容而言,与音乐教学对口的实操性课程最受欢迎,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职业规划和心理调适等课程的需求值得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中小学音乐普及度;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前提及背景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说明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游戏。沙水作为一种自然材料,蕴含着无限的创造空间,作为游戏材料,具有简单易行、变化灵活的特点。在幼儿园开展沙水建构游戏,能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原生态、贴近大自然的游戏环境中,促进幼儿双手协调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和幼儿间合作能力的发展。  孩子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童趣与天性,在沙水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幼儿园
期刊
摘要:英语是教学中需要学习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感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创新思维;英语  过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写英语,但是很多学生英语说得很差,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非常不利。创造性思
摘要:真实情境素材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增强课堂的灵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目标。但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标,仍然是一大难题。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真实情境素材的挖掘与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的可靠途径,让学生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抓好这一关键期,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兴趣培养和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因此,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非常重要。利用音乐游戏开展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唤醒学生的艺
中华医学院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11月6-9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以往历届全国学术会议都吸引了很多国内糖尿病专家和工作者参会,是我国糖尿病界最大的学术盛会,且参会人数每年均在增加。糖尿病学分会的学术年会已经引起国际糖尿病学界的重视。国际糖尿病与免疫学会与国际糖尿病基金会已经提出在年会上组织学术专题研讨会。糖尿病学分会鼓励和欢迎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护理、预防等相关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