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撑起这把伞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儿子撑伞与让女儿受淋,表面上看后者的父亲似乎“太过粗心”不懂体谅照顾孩子。可是受淋的女儿,也是快乐着的,为何与争议纷纷的网友相较,当事人并未有觉事不合理?难道果真如网友所言,英国父亲不爱女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切的原因来自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长久以来,我们热衷于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从生活方式到教育体制,没有什么能逃过大众的视野与言论的覆盖。先说生活方式:西方人习惯于早餐吃三明治,下午喝下午茶;而我们受千年文化影响,常常是以清淡早点和一碗热豆浆作为早餐,更没有下午茶一说。这仅仅是差异的冰山一角。而教育体制更是被广泛关注,无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或是学校育人西方都与中国完全不同,国外重视开拓学生思维,要求学生多多参加课余活动。而国内则偏重于提高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思维倒是没下太多功夫。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教育形式,那么民众心中固有的观念才决定了父母育人的异同。
  从出发点来说,父母都爱孩子这件事无可非议,但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中國父母对孩子更偏向于宠爱,在未成年之前的孩子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父母常用他们疲惫的身躯挡住大部分的风暴,只让孩子们承受剩下微不足道的小风浪。而国外呢,更注重于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面对截然不同的育人观念,便有人抱怨“自己父母太宠自己”“没锻炼自己能力”,有的更是直呼改变教育体制。你想像国外一样社会实践做兼职,可你的生活有时间吗?大部分时间泡在书本中为了迎战高考的你真的有时间做这些事吗?国内生活适合你做哪些课外活动?人人都向往国外学生的自由,父母的尊重,但却从未从自身找到原因:从小受惯父母宠爱的你,脱离父母的羽翼飞向社会,会被社会所容纳吗?
  文化可以彼此渗透但却是不可交换的。重要的不是择取所谓的“优”,而是适应身处的环境并接受。
  (编辑:彭宇)
其他文献
取消农业税后,招商引资成为乡镇工作的中心,这必然会对乡镇政权的存在状态和工作模式以及乡村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冲击。上接国家下联乡村社会的乡镇政权本应在国家与社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