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支模施工目前已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当中,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就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要注意问题等内容作一浅述。
【关键词】高支模 模板设计 梁、板模板的施工 安全措施
一、前言
高支模施工是指不低于4.5 m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施工。虽然它只是建筑施工的一个模板分项,但要考虑到其他分项(钢筋绑扎,浇捣混凝土等)的施工,更多的是在安全方面的影响,所以高支模施工是一个重要又关键的施工过程。高支模施工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易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对高支模施工的要求就更高。有些高度、跨度、荷载较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审查要求很严,如高度超过8 m,要求在市建设科技委的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才能实施等。
二、具体工程介绍
本工程为单栋商业楼,总建筑面积约23960㎡(其中地上18737 ㎡,地下4343㎡),建筑物长82.5m,宽51m,由于建筑物比较长,在轴2-3*A-G和轴7-8*A-G处设置两条后浇带,宽度为1m。建筑为地上5层,地下1层(局部为二层)。建筑物高度22.5m,地下室层高5.8m(局部负二层层高3.8m),首层层高6.3m,二层~四层层高4m,五层层高4.2m。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在位于5-8轴*C-E轴设置中庭,中庭从地下负一层开始,到四层面,以五层楼面板封口,总高度为23.1m,在中庭南北各有一樘自动扶梯自地下负一层到四层。中庭的面积约403.43平方米。五层主梁截面为700*1000mm,跨度约为16.3m,次梁截面为500*700mm和400*600mm,板厚为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中庭位置柱的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三、模板设计
中庭位置柱子跟楼层高度相同,柱模采用木模板,竖向龙骨间距200mm。柱箍采用2×Φ48×3.5钢管,模板面上每隔500mm设一道柱箍,柱箍两边用Φ14对拉螺栓固定。柱侧壁四面用φ48mm钢管以间距500mm作斜撑,支撑在柱箍上,形成一稳定受力体系,保证柱模的强度和刚度。对于柱截面尺寸>6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Φ14穿墙螺栓,对于柱截面尺寸≥12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2道Φ14穿墙螺栓垂直间距为500mm进行固定。
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撑平面,确保不变形。在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mm生口模板;柱模板底脚应留≥200×200mm生口以便清理柱内杂物。(具体见附图柱支模示意图)
四、梁支撑体系
梁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红钢管支顶,钢管支顶按纵横间距900×600mm设置,底模采用18厚夹板,侧模采用18厚夹板和80×80mm木枋,主龙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龙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龙骨间距300mm,主龙骨间距900mm,侧模竖肋间距为600mm,离地200mm设扫地杆一道,在门式架之间设置剪刀撑和水平拉杆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大于0.6m截面高度的大梁梁侧加螺栓固定,分层浇筑混凝土。(具体见附图梁支模示意图)
120mm厚楼板模板采用钢管支顶按纵横间距900×600mm设置,底模采用18厚夹板,主龙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龙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龙骨间距450mm,主龙骨间距900mm,离地200mm设扫地杆一道。
五、梁、板模板的施工
1、模板安装
(1)柱模板安装
通排柱模板安装: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将已制好的柱模板组装成“L”或“Ц”形的柱壳,然后竖立起来插入已钉好的压脚板里。再将剩余柱模板装上,组成一个完整柱壳,并复核柱壳截面是否方正,否则须加以纠正。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模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模平直、不变形。在柱头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柱模板底脚应留≥200×200mm生口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一般柱可在每侧加斜撑,若为外边柱时,应在内侧同时安装拉杆和斜撑,且边安装边校正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与地面夹角宜不大于45°。
(2)梁、板模板安装
梁位放线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 梁板竖向支顶安装(含纵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 → 架设梁底主次龙骨木枋于钢管脚手架顶托上 → 梁底模板安装 → 架设楼板底主次龙骨木枋于钢管支架顶托上 → 楼板模板安装(梁侧一仓留后安装) → 模板支顶的验收 → 梁钢筋绑扎 → 梁侧模板安装 → (梁侧一仓)楼板模板安装 → 楼板钢筋绑扎 → 梁板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养护。
2、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
(1)柱砼的浇筑
砼浇筑顺序是先柱,后梁板,先高标号后低标号,当框架柱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大于5MPa时,节点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柱。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输送。
浇筑时应严格执行循环、分层浇筑,控制浇筑速度V≤20m/h,每层约0.5m高,卸料高度超过2m时,则采用串筒或溜槽。柱砼浇筑平台利用制安柱模板时的施工平台,把各施工平台连通,不再另外搭设。
(2)梁、板砼的浇筑
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用刮尺抹平。刮平过程中,混凝土面要饱满,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将面层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时,再细磨光一次。梁板砼的振捣,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或平板式振动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层中50~1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振动棒插点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一般每插点约为20~30秒,见到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动器振捣砼,应使平板底面与砼全面接触,每一处振到砼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 混凝土入模温度必须控制在30度以内,坍落度应控制在140±20㎜,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控制在2.5小时。 如遇上混凝土临时间断处超出初凝时间仍未能接合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处及时浇上适量混凝土以推迟接合处的初凝时间,保证接合缝的接茬。
(3)养 护
柱身养护采用覆盖麻袋并经常淋水保持麻袋湿透。楼地面混凝土浇筑完后12h内采用覆胶膜或麻袋及淋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在已浇筑混凝土强度>1.2N/mm2,方可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4)拆 模
模板拆除的时间,应依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强度来确定,其标准为:
①跨度小于等于8m的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
②跨度大于8m的梁及悬挑部位混凝土强度须达100%。
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模板支顶的拆除顺序:先将支柱上的可调上托松下,使龙骨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至水平拉杆上,接着拆下全部连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块降下由龙骨支承,拿下模板和龙骨,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和支柱。
梁、柱模板在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除。先拆除斜撑,用橇棍轻轻橇动模板,使之与混凝土分离。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配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以上。
(2)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弹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3)模板上有预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楼板拆除后将洞口盖好。
(4)高处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在大梁底模上行走。由于本工程存有1.3m高的梁,为便于施工,必须在模板制作过程中穿插梁钢筋安装工序,因此,必须在梁侧搭设施工平台,平台外侧必须用钢管搭设临时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为0.6m和1.2m。在施工作业平台外侧应设置兜底网,以防止物体掉落伤人。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作业。
2、应急措施
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紧急情况,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作出快速反应和救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②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程序及其措施;③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值班电话、报警电话、无线对讲机、灭火器材、消防专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应急药箱、担架、抽水机及切割机等。
七、结束语:
该综合楼高支模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心的施工管理,结合现场施工监测数据分析,满足设计要求,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达到安全检查标准,符合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JGJ 130-2011 J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关键词】高支模 模板设计 梁、板模板的施工 安全措施
一、前言
高支模施工是指不低于4.5 m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施工。虽然它只是建筑施工的一个模板分项,但要考虑到其他分项(钢筋绑扎,浇捣混凝土等)的施工,更多的是在安全方面的影响,所以高支模施工是一个重要又关键的施工过程。高支模施工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易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对高支模施工的要求就更高。有些高度、跨度、荷载较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审查要求很严,如高度超过8 m,要求在市建设科技委的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才能实施等。
二、具体工程介绍
本工程为单栋商业楼,总建筑面积约23960㎡(其中地上18737 ㎡,地下4343㎡),建筑物长82.5m,宽51m,由于建筑物比较长,在轴2-3*A-G和轴7-8*A-G处设置两条后浇带,宽度为1m。建筑为地上5层,地下1层(局部为二层)。建筑物高度22.5m,地下室层高5.8m(局部负二层层高3.8m),首层层高6.3m,二层~四层层高4m,五层层高4.2m。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在位于5-8轴*C-E轴设置中庭,中庭从地下负一层开始,到四层面,以五层楼面板封口,总高度为23.1m,在中庭南北各有一樘自动扶梯自地下负一层到四层。中庭的面积约403.43平方米。五层主梁截面为700*1000mm,跨度约为16.3m,次梁截面为500*700mm和400*600mm,板厚为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中庭位置柱的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三、模板设计
中庭位置柱子跟楼层高度相同,柱模采用木模板,竖向龙骨间距200mm。柱箍采用2×Φ48×3.5钢管,模板面上每隔500mm设一道柱箍,柱箍两边用Φ14对拉螺栓固定。柱侧壁四面用φ48mm钢管以间距500mm作斜撑,支撑在柱箍上,形成一稳定受力体系,保证柱模的强度和刚度。对于柱截面尺寸>6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Φ14穿墙螺栓,对于柱截面尺寸≥1200mm的柱模则在柱中加设2道Φ14穿墙螺栓垂直间距为500mm进行固定。
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撑平面,确保不变形。在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mm生口模板;柱模板底脚应留≥200×200mm生口以便清理柱内杂物。(具体见附图柱支模示意图)
四、梁支撑体系
梁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红钢管支顶,钢管支顶按纵横间距900×600mm设置,底模采用18厚夹板,侧模采用18厚夹板和80×80mm木枋,主龙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龙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龙骨间距300mm,主龙骨间距900mm,侧模竖肋间距为600mm,离地200mm设扫地杆一道,在门式架之间设置剪刀撑和水平拉杆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大于0.6m截面高度的大梁梁侧加螺栓固定,分层浇筑混凝土。(具体见附图梁支模示意图)
120mm厚楼板模板采用钢管支顶按纵横间距900×600mm设置,底模采用18厚夹板,主龙骨采用2×80×80mm木枋,次龙骨采用80×80mm木枋,次龙骨间距450mm,主龙骨间距900mm,离地200mm设扫地杆一道。
五、梁、板模板的施工
1、模板安装
(1)柱模板安装
通排柱模板安装: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将已制好的柱模板组装成“L”或“Ц”形的柱壳,然后竖立起来插入已钉好的压脚板里。再将剩余柱模板装上,组成一个完整柱壳,并复核柱壳截面是否方正,否则须加以纠正。柱与梁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模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模平直、不变形。在柱头施工缝面位置开100×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柱模板底脚应留≥200×200mm生口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一般柱可在每侧加斜撑,若为外边柱时,应在内侧同时安装拉杆和斜撑,且边安装边校正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与地面夹角宜不大于45°。
(2)梁、板模板安装
梁位放线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 梁板竖向支顶安装(含纵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 → 架设梁底主次龙骨木枋于钢管脚手架顶托上 → 梁底模板安装 → 架设楼板底主次龙骨木枋于钢管支架顶托上 → 楼板模板安装(梁侧一仓留后安装) → 模板支顶的验收 → 梁钢筋绑扎 → 梁侧模板安装 → (梁侧一仓)楼板模板安装 → 楼板钢筋绑扎 → 梁板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养护。
2、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
(1)柱砼的浇筑
砼浇筑顺序是先柱,后梁板,先高标号后低标号,当框架柱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大于5MPa时,节点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柱。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输送。
浇筑时应严格执行循环、分层浇筑,控制浇筑速度V≤20m/h,每层约0.5m高,卸料高度超过2m时,则采用串筒或溜槽。柱砼浇筑平台利用制安柱模板时的施工平台,把各施工平台连通,不再另外搭设。
(2)梁、板砼的浇筑
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用刮尺抹平。刮平过程中,混凝土面要饱满,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将面层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时,再细磨光一次。梁板砼的振捣,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或平板式振动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层中50~1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振动棒插点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一般每插点约为20~30秒,见到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动器振捣砼,应使平板底面与砼全面接触,每一处振到砼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后,即可缓慢向前移动。 混凝土入模温度必须控制在30度以内,坍落度应控制在140±20㎜,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控制在2.5小时。 如遇上混凝土临时间断处超出初凝时间仍未能接合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处及时浇上适量混凝土以推迟接合处的初凝时间,保证接合缝的接茬。
(3)养 护
柱身养护采用覆盖麻袋并经常淋水保持麻袋湿透。楼地面混凝土浇筑完后12h内采用覆胶膜或麻袋及淋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在已浇筑混凝土强度>1.2N/mm2,方可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4)拆 模
模板拆除的时间,应依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强度来确定,其标准为:
①跨度小于等于8m的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
②跨度大于8m的梁及悬挑部位混凝土强度须达100%。
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模板支顶的拆除顺序:先将支柱上的可调上托松下,使龙骨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至水平拉杆上,接着拆下全部连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块降下由龙骨支承,拿下模板和龙骨,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和支柱。
梁、柱模板在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除。先拆除斜撑,用橇棍轻轻橇动模板,使之与混凝土分离。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配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以上。
(2)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弹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3)模板上有预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楼板拆除后将洞口盖好。
(4)高处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在大梁底模上行走。由于本工程存有1.3m高的梁,为便于施工,必须在模板制作过程中穿插梁钢筋安装工序,因此,必须在梁侧搭设施工平台,平台外侧必须用钢管搭设临时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为0.6m和1.2m。在施工作业平台外侧应设置兜底网,以防止物体掉落伤人。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高跟鞋作业。
2、应急措施
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紧急情况,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作出快速反应和救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②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程序及其措施;③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值班电话、报警电话、无线对讲机、灭火器材、消防专用水管、消防水池、防毒面具、应急药箱、担架、抽水机及切割机等。
七、结束语:
该综合楼高支模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心的施工管理,结合现场施工监测数据分析,满足设计要求,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达到安全检查标准,符合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JGJ 130-2011 J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