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过程指导,轻评改;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写;重主题契合,轻思维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文章以统编教材为载体改变课堂学习方式,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课堂。聚焦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搭建习作支架;自主评改,培养读者意识,二次写作,落实习作训练目标,让成长“看得见”。
  关键词: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习作支架;自主评改;二次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19-02
  下面以統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聚焦目标,一课一得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中,即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单元目标。
  (1)研读教材,明确目标。语文要素体现年段目标,同一个内容被分成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中。“小小‘动物园’”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内容,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每本中年级统编教材中都有一篇写人的习作。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四年级上册习作二“小小‘动物园’”,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我的‘自画像’”。从篇幅角度来看,是从三年级上册写一段话到四年级上册写几段话;从内容角度来看,是从三年级上册写出人物的特点,到三年级下册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再到四年级下册通过具体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特点。故本次习作的定位是让学生为每个家人写一段话,展开想象,用具体事例体现家人的特点。教师读懂了教材、明确了单元目标后,再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教学,力求一课一得。
  (2)围绕目标,简化要求。习作课“小小‘动物园’”就从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出人物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出发,把体现人与动物相似的特点写清楚,即在写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行为这一点上下功夫,对其他的构段成篇、描写手法等都不做要求。
  (3)精简内容,有的放矢。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对习作中学生感觉最困难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从而落实单元习作训练目标。
  单元作文要求学生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在课堂上,学生如果按此要求全部写,则内容过多,从而无法突破“写清楚人物的特点”这一难点。因此教师在课上只要指导学生写好一个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家人即可,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练习写其他的家人就很容易了!
  二、分解目标,搭建支架
  统编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注重语文要素训练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分步实施教学,以实现由易到难、步步推进的目标。搭建习作支架,可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是落实习作训练目标的有效途径。
  “小小‘动物园’”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内容,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重点是让学生抓住特点(印象最深的地方)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难点是尝试自主进行作文评改,把家人的特点(印象最深的地方)写清楚。把一个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如何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步步推进,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善于分解目标,搭建支架,分化本次习作重难点。
  本次习作教学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搭建助学支架:
  (一)创设情境,搭建表达支架
  绘本故事《我家是动物园》契合本次习作主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习作教学中,使用绘本视频资源,创设课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支架:“这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它能帮助学生清楚地说出家人的特点;更让学生有了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的创作期待。
  (二)提供“学习单”,搭建思维训练支架
  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你能举个事例来讲讲吗?这样的“学习单”,能让学生对家人的特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为后面的习作搭设一个很好的思维支架。
  (三)提供范文,搭建评改支架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片段习作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文的妙招,再对比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上尝试自主修改。
  有了“说、写、改”三个不同层面、不同梯度的助学支架来分化本单元的习作重难点,就可以让教学层层推进,教师教有层次、有的放矢,学生学得踏实、有效。
  三、自主评改,二次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改出来”的才算!教师应进行精简、有效的指导,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初写作,让学生写出最本真的语言;根据单元习作目标,搭建习作评价支架,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清、做得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即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能力。本环节根据教材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写、评、改(再写)、再评,使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
  如何让学生学会评赏、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会评赏,即根据习作评价支架,向课文、例文学方法。这次习作“注意把一个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印象最深”是指什么?如何写出来?怎样才算是写出来……如果只是说“具体”“具体事例”,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笼统的词。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出示了“具体事例”的范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应该向这篇文章学点儿什么。”学生在读范文的过程中明白了:就是把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行为清楚地写出来,让大家看得见、“听得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什么叫“写清楚”,从而写出印象最深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写出一个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家人之后,根据此习作评价支架,对习作进行自我诊断、评价。   (2)自主评改,即学生根据具体可感的评价目标对初习作进行认真的修改,教师给予其足够的修改时间。二次习作指学生以例文为参照,修改、瓦解甚至重构原来的习作脉络、结构、言语表达形式,实现自我挑战与超越,难度更大。所以,充足的时间、教师适时的指导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自主的“修改”,是习作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3)共读互评。为探究二次习作的效果如何,需要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共读互评——再次对照例文、评价标准进行同桌分享、评改,然后进行全班分享、评改。
  这样,经过两个轮回的写作、评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掌握了习作、评改的方法,提升了能力。通过直观比较两次习作的变化,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成长”。
  四、学会分享,培养读者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把文章读给同学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授学生分享之法。统编教材构建了語用能力目标序列,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掌握适当的学习策略呢?在课堂上,教师让同桌进行习作分享,并提出了具体的步骤与方法:①读,即自己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换读习作;②画,即用红笔画出自认为写得最有意思的句子,用红笔画出同桌作文中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③评,即根据评价范例进行具体评价——自我评价、同桌评价。
  (2)共享分享之喜乐。习作分享是读者与作者一起进行积极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学会发现他人习作的优点、进步之处,推选同桌的习作在全班分享,寻找身边的榜样,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互评分享环节,一个女生极力推荐同桌的习作。习作的大致内容是:妈妈像一只美丽的绵羊。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盆栽。“我”以为妈妈会骂“我”,打“我”,但妈妈不但没有打“我”,还着急地问“我”:“孩子,你刮到手了吗?”同桌被妈妈这一句朴素的话感动了,她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妈妈与绵羊一样又“别样”的美丽,于是将其写成作文。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她读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且反复给全班同学读了几遍。这样的分享既让读者受到了感染,也让作者获得了习作自信。
  本次习作还要跟家人分享,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与家人分享,要顾及家人听了之后的感受,明白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学生在第一次习作中写“我的妈妈是一只母老虎”时,用语言、行为描写与展现妈妈的“凶”。但分享时,学生发现了把妈妈的“凶”比作老虎“穷凶极恶”的不妥,嬉笑之后能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经过修改,有的学生特别写到了这只“母老虎”与真正的老虎不同的“可爱”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形象、更丰满,这就关注到了读者的感受。
  课后,很多学生都拿着修改得一片“红”的习作跑来给笔者看,请笔者评赏。此时笔者感到特别快乐与幸福!不管学生原先写得怎么样,在课堂上有收获、有成长,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这就是有效的习作教学,这就是幸福的课堂。
  在这样有效的习作分享中,学生掌握了分享之法,获得了分享之喜乐,培养了读者意识,从而激发了习作的自信心。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深度研读教材,聚焦目标,化繁为简,搭建助学支架,步步推进,力求一课一得。更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要有学生专注、活跃的思维训练与安静的思考、写作、自主评改,学生直观、有变化的习作呈现、赏析……)促进学生课堂习作的成长,从而真正落实单元习作训练目标。
  学生的成长“看得见”,就是有效的习作教学。愿每一次的课堂,都能收获师生的共同成长,做幸福的彼此!
  参考文献:
  [1]叶黎明.支架:走向专业的写作知识教学[J].语文学习,2018(4):56-61.
  [2]张雪莲.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7(20):70.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卓越中学教师的形成,需要经历职前培养、入职适应、在职发展等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任务可区分为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两个重要内容。同时,卓越教师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新手教师要满足毕业后胜任工作的要求。胜任与卓越分别是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两个重要维度。文章通过在职优秀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究了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是如何
摘 要: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湘南小学是“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第二批实施单位,于2016年12月正式批准实施。2019年11月,学校网络联校工作顺利通过了项目中期评估(省检)。学校在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中坚持科学组织与管理,不断创新项目实施举措,有序地推进项目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地改善了村小的教学生态,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创新“三个协同”,打造了“1 2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以下简称“东方红小学”)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2009年学校整体搬迁至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新校区,迎来了学校新的发展期。目前学校有教学班72个,学生4252名,在职教师192人。学校经过52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顾明远老先生的题词“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为办学
摘 要:良好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成长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系统化管理班级,利用QQ、微信群架设家校沟通的高速通道,利用电脑精细化管理班级。优秀班级环境的建构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班级管理;系统化;学生评价  一、利用“班级优化大师” 软件系统化管理班级  在以前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制作许多图表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由班干部填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我认为:“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就是最好的法宝。  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生物课每班每周安排的课时少,教师任教的平行班较多,同一个教学内容往往要重复很多次,这对教师来说是一
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包含了对掌握计算方法、了解数学定理等数学知识素养的培育,还蕴含了很多德育内容,因此,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尊师爱生、团结友爱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与思想相互统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自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就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巧妙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传统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让学生浸润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师在指导想象作文的时候,要教给学生写想象作文的秘诀,放飞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想象;秘诀;作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48-01  一、想象合理、有根有据  (一
摘 要:语文教学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照亮课堂。然而,在科技不断爆炸更新的信息时代,单凭一支笔、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只能让诗词教学黯然失色。现代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外,还应该因时调整诗词教学的策略。而智能引领、校园浸润、平台驱动和晋级机制无疑让诗词教学激情碰撞、充满活力,让诗词教学深入骨髓。  关键词:智能引领;校园浸润;晋级机制;诗意心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摘 要:基于指南精神指引,注重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尝试进行幼儿绘本阅读的探索。文章从什么是幼儿绘本阅读出发,再到绘本阅读的价值导向,以及如何为幼儿选取适宜的绘本,结合具体的绘本实例,进一步明确了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其用之所在,其美之所在。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价值导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