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成功实施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程。根据新课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本文主要从课堂讨论、现代教学媒体与观念、教材等三个方面对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97——01
  1 关于课堂“讨论”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把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是师生的共同对话。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2 关于“现代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观念”
  在追求“现代化”的课堂上,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多媒体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直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较之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无疑是一种飞跃。
  可是时下,有些多媒体教学走入了误区,出现了让人担忧的装门面的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进行教学时,总要设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认为其是现代教学观念的体现。这就犯了“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问题,缺少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地思考与分析。我们说,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应该为教学实际服务,应该为提高教学效率、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不是无选择地滥用。如果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乱用,如屏幕一会儿“飞人”,一会儿“展开”,一会儿“闪烁”,一会儿“翻跟头”……整堂课就变成了图片展,反而让课堂“华而不实”,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事实上,衡量教学的先进与落后,不是仅仅看教师是否使用了现代技术或使用了多少,而是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的实际。曾听过一堂“动物游戏之谜”的语文课(校内公开课),我很受启发。该老师围绕“游戏是语言,游戏是文化”展开。先是从人类的简单游戏“剪刀、石头、布”开始,老师引导学生研究、观察动物的动作。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老师强调基本技能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整堂课只用了几张动物游戏动作的图片,学生就从中研究了“动物游戏之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的目标;在介绍人类探究“动物游戏之谜”时,老师也只是用多媒体展示了珍妮古多尔在非洲丛林中的研究图片,以问题形式揭示了动物科学家探索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用得适时,用得适当,用得适度。
  3 关于“教材”
  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教学成了对特定教材内容的阐释,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成为一种模式。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子”,作为“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使教材内容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交流的载体,从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期望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选修2关于“海岛和海域开发
  以海南岛为例”课题时,老师机智地结合海南时事、热点引人关于“海南引种按树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同时老师也选用了专家的见解,用了最新的科普新闻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活生生的事例给学生直观、现场的事实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感悟。改变教教材,我们提倡用教材教,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学科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知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