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的功能是达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旅游翻译实质上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翻译。旅游翻译要能正确传达中国本土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旅游翻译工作者的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旅游 文化翻译 翻译能力 文化生态学
  旅游翻译涉及到旅游广告翻译、旅游景点翻译、旅游公示语翻译、旅游餐饮翻译以及酒店翻译等。从表面看来,旅游翻译主要是语言的翻译,但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共生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与旅游相关的翻译都蕴含有浓厚的中国历史、宗教、民俗、生活等文化,旅游翻译实质上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翻译。此外,“翻译的功能是达成文化间的交流”,旅游翻译亦是如此。旅游翻译是用英语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递给外国游客,将中国文化发扬到全世界,又能将英语国家文化原汁原味的翻译到中国,最终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培养有较强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的旅游翻译人才。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理论出发,阐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分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对旅游翻译的影响以及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重点探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文化生态学和旅游翻译
  1.文化生态学简介。生态学,隶属于生物学理论范畴,主要探讨自然界中各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文化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它是一门将语言、文化与生态学相结合进行交叉研究的新兴学科。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交流与互动,共融与更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与其它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圈和文化链,每种文化都在整个人类文化圈中发挥着自身应有的作用。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的存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提醒人类以平等、平和、平衡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保护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各种语言与文化和谐共处,良性互动,从而保持人类文化生态平衡。
  2.文化生态学对旅游翻译的影响。“文化生态学是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并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生态中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的开放性也决定的文化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也就是说,每个文化都有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都不可能孤立与其他文化之外,各民族各国家文化的存在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空缺都有可能造成文化生态系统失衡。那么,旅游翻译只注重语言和内容,而不重视文化信息的传达与互动,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文化链某个环节的脱节,或者直接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旅游翻译不仅要关照目的语文化,更要重视本土文化——源语文化——的正确传达,才有可能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文化,才有可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与其他语言文化的有效互动与交流,从而构建和谐、平等、多元、开放的文化生态循环系统。
  二、培养旅游文化翻译意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全世界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共生共存,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英语语言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英语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因此,随着国际间不断增加的政治、经济、贸易、教育、旅游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深入,英语文化的传播也不断加速,从各个层面对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以至于同化非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使其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就如同其它动植物物种一样逐渐消亡。语言乃民族之根,文化乃民族之魂,而“翻译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面对人类的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地域化,面对涉外旅游的迅猛发展,如果旅游翻译工作者拥有较强的中西方文化素养,浓厚的文化生态意识,他们就会形成强烈的文化平等理念,旅游翻译就能在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递给外国游客的同时合理地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就能把英语国家文化原汁原味翻译到中国,从而实现中西两种文化共生共存,和睦相处,协调发展。
  三、文化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中英文课程学习。在中国,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这个阶段幼儿处于初学母语的阶段,不仅英语没学到什么,母语还深受干扰。之后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去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上,但由于没有真实完整的英语学习环境,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未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同时,由于更多时间花费到英语语言学习上,学习母语的时间相对就很少,这也就是现在大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高的原因。
  (1)继续英语学习。“旅游专业具有涉外性、文化性的特点,本质上决定着旅游从业人员兼有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对从事旅游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尤其是未来从事旅游英语翻译工作,英语是翻译的目的语,准确、切当、自如地使用目的语取决于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旅游专业未来从事旅游翻译工作的学生应该是“英语学习不间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只有坚持英语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才有可能夯实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包括翻译能力。
  (2)加强大学语文学习。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其实很多高校都在实施,但学习目标泛化,没有针对性,没有依据专业特点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实现因专业開课。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语文课不仅只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行业内容,比如,有关旅游广告,旅游景点、旅游餐饮、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内容,学生可以在语文的语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强化行业知识和内容,在深化行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母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开设英语类中国文化课。无论是学生中小学英语所用的英语教材,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所用教材,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现代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等,几乎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等相关知识。即使是旅游专业所开设的旅游英语涉及到的中国文化也很少,这直接导致了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知识的欠缺,从而也导致了旅游专业学生在遇到与文化相关的旅游翻译内容时无法顺利地用英文表达出来。翻译,特别是旅游翻译,要实现语言之间的成功转换,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是翻译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1)开设英语类中国文化课程。中国地域广阔,旅游发展迅猛,旅游翻译涉及面宽泛,而旅游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旅游翻译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中国文化课要有针对性。一是地域性。旅游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工作具有地域性特征,他们有可能未来就主要在某一地域范围内从事旅游翻译,比如,主要在中国西南部、东南部或东北部;二是中国文化课的开设要考虑范畴性。在地域性的基础上,中国文化课的开设要体现旅游翻译的特征和需要。旅游翻译涉及更多的是旅游广告、旅游景点、旅游公示语、旅游餐饮、旅游酒店服务等,这是旅游翻译的几个大类,这几个大类中又有生活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英语类中国文化课考虑地域性和范畴性可以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中国文化的学习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密切与行业需要关联,使学生能较具体较系统地通过英语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信息,尤其是旅游类中国文化知识。此外,根据行业需要适当拓展西方文化知识面。旅游翻译不仅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也是促进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西方文化能帮助学生完善英语知识结构,能帮助以后从事旅游翻译的学生避免触犯文化禁区,从而能使翻译顺利进行。
  (2)英语类中西方文化课程,一方面补充和拓展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文化部分,夯实学生的中国文化功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生态意识;另一方面,帮助旅游专业学生系统了解旅游文化信息的英文表达,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翻译中国文化的能力。
  3.举行旅游文化趣味活动。中英文基础课程的开设旨在夯实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功底,英语类中西方文化课旨在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训练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旅游文化趣味活动就是通过多样化活动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文化生态意识的培养绝非朝夕之事。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旅游文化活动,比如“旅游文化趣味问答赛”“旅游文化翻译对接赛”“旅游文化翻译模拟赛”,使学生自己能自觉学习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一般而言,旅游专业的学生相对活泼、开朗,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展现自我。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各种形式的旅游文化趣味活动,应紧密围绕旅游文化这一主题,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旅游文化翻译习惯,强化学生文化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旅游文化趣味活动应强调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营造一个“你我齐参与,不为求赢输,旨在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亲生体验,将课堂上所学的旅游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
  4.丰富旅游文化翻译实践。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出来的,也不是纯粹的校园内旅游文化趣味活动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翻译实践中反复磨练,最终才能培养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化翻译意识和较强的文化翻译能力。也就是说,文化翻译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翻译能力的提高绝对离不开翻译实践。作为教学单位,应拓宽旅游翻译实践的途径和方法,为旅游专业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四川某地方高校为例,“2014年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2015年会”等为很多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提供的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这样大型的旅游文化翻译实践活动,无论是旅游翻译服务还是其他岗位的志愿者服务,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旅游人文地理、旅游景点翻译、民俗文化、旅游酒店、餐饮文化等旅游翻译信息,旅游翻译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翻译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翻译场景中体验,并得到一种历练,把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堂外所拓展的知识、文化趣味活动中各种训练融合在一起,在旅游文化翻译实践中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检验,之后进行查漏补缺,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意识,强化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和文化翻译水平的目的。
  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翻译意识、提高文化翻译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也绝不是某一种方法和途径就可以实现,而是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语知识,而且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不仅需要拓展学生的中国文化视野,而且需要训练学生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而且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旅游翻译实践能力。因此,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才能使学生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将文化生态翻译意识内化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行为,从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化翻譯习惯和较强的文化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仕章.略论翻译与文化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3).
  [2]载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4.
其他文献
【摘要】《阿拉比》是乔伊斯重要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本文拟将小说中男主人公对于爱情和美好的追求以及生活的迷失与现代人的精神境遇比较分析,折射人类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并发现缓解或解决精神痛苦的方法。  【关键词】乔伊斯 《阿拉比》 爱情 精神境遇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有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导入 教学情景 分层教学  在小
【摘要】冗余信息大量存在语言表达之中,但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客观存在而不可避免的差异,翻译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妥善处理,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成就高质量的译文,对于政治文献这种严肃的文本来说尤其如此。  【关键词】冗余 政治文献 《毛选》 平衡  【Abstract】Redundancies vastly exist in language expressions.However,due to
露西亚节那天晚上,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虽然还不算太晚,但孩子们已经上床睡觉了。他看了看来电显示,不是熟悉的号码,但仍接了电话。  “喂,我是皮特。”  “皮特!我是克里斯扬!”  “克里斯扬?”名字和声音听起来很熟悉,似乎勾起了内心深处的记忆,但他一时想不起来。  “克里斯扬·贝克啊!想起来了吗?”  “贝克!”这个名字立刻唤起了他不太愉快的回忆。但不管怎么说,贝克曾经是他的朋友。  “我经常看到你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朱自清《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本,从选词角度,句法结构,修辞手段,衔接方式几个方面发现英汉语言的差异,旨在加深对英汉语言的了解,有助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英汉语言 对比 差异  从选词用字上来讲,汉语中多用动词,生动活泼。英语中多用名词,趋向于静态表达。汉语选词上为了符合美学概念,关注平仄和声调,英语则很少关注这一点。从句法结构来说,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
【摘要】近几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的增长,带动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旅游地区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难寻的契机,因此旅游景点导游词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国内翻译市场发展良莠不齐,对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缺乏清晰而明确的规范,以及高级翻译人才的相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orse-related idioms represent the English and Mongolian perceptions of horses,and reflect their respective society and culture in every aspect.Meanwhile
【摘要】本文從四个方面分析英语中由于性别不同所带来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英语表达中性别偏见和歧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性别 差异 英语  【Abstract】This thesis is concerned with the general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phonology, lexicon, syntax and disco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传统文风,在世界文坛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纽约时报》评论道:“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
人人都爱勃朗特姐妹,无论是对爱情一知半解的少年,还是一本正经的中年人,甚至是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为什么出身平凡、作品寥寥的勃朗特姐妹能让读者如此着迷?1847年《简·爱》一经出版,就令人如痴如醉。其他文学作品多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简·爱》和《呼啸山庄》却一直在舞台和荧幕上得到重生,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总是历久弥新。  作家和剧作家萨曼莎·埃利斯说:“我认为最吸引我们的是她们的创作过程: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