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散文“诗的意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是美文,其美的灵魂是“诗的意境”。散文意境的创造,关键在于抓住情与景、意与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思与境偕,物我合一。
  关键词:意境;动情物;动情点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灵魂是“诗的意境”。“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当散文达到完美的境地时,实际上便是真正的诗。”
  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作品中作者所表现的主观的意与客观意境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包括情与理,即作者的主观感情及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境,包括形与景,即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与神韵。它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和谐统一,是内在之情与外显之物的交融。意境在其生动的画面中渗透着作者的饱满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与哲理思考,因此能给予读者强烈感染,激发联想,产生共鸣。
  意境是衡量散文作品的审美标准之一,因此散文创作应该努力寻找并创造“诗的意境”。当然,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散文毕竟体例繁多,功能各异;或主绘景状物,或重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若不辨题材、对象,一味地追求诗情、哲理,那是作茧自缚。不过,对于描述对象,总要有比较独特的感受,为读者留出进行想象回味的艺术空间,则是应力求做到的。
  一、抓住动情物
  抓住动情物,是创造意境的关键。意境以意为主,以境为宾,但意境又多以境为媒介与载体而依附于境。感情的产生并非无缘无帮,而应缘事而发,或触景而生,因之事或物便成为触发感情的媒介;感情的表现不能无所依附,而是或寄情于景,或托义于物,因之景或物便成为抒发情思的载体。
  捕捉审美意象的关键在于客观现象是否使你动情。无论是亲是友,是狐是鬼,是星是月,甚至一粒小米,一株小草,只要见之就有一股强烈冲动,就要将其迅速抓住。具体说就是考虑客观物象中是否深深触动你的心灵,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使你牵于心。回答若是肯定的,你便抓住了意境创造的根本。
  二、突出动情点
  突出动情点,是创造意境的核心。在抓住动情物的同时,还要将联系情与物的动情点抓准抓住。茅盾《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便是全文的动情点。同一动情物而动情点不同,则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 同是写蜜蜂,杨朔《荔枝蜜》的动情点落实于蜜蜂酿造的“蜜”,而秦牧的《花蜜与蜂刺》则聚焦于蜜蜂的“刺”,因而各自的意境也大异于其趣。
  抓住动情点,就要舍弃动情物与作者情思并无关联的属性,瞄准与情思感应相通的特征,浓墨重彩,当作自我化身加以描绘,突现其个性与特性,突现自我的感情与精神,让诗情借助画意,让画意传递诗情。
  三、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展开联想与想象,是意境创造的桥梁。客观事物之间若无以感情催生的联想与想象为其牵线搭桥,则只能永远咫尺天涯,海山相隔。插上联想、想象的彩翼,从动情点生发开去,纵横驰骋,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扩大作品的意象与内蕴,从而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有机融为一体。刘白羽的《启明星》由眼前一颗闪亮的星星,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联想到一位年轻战士那双明亮而快乐的眼睛。在启明星与眼睛之间,充溢着作者浓烈的情思,通过生动描写,展示出动人的艺术境界。
  借助聯想与想象,能将抽象的情思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其主体化、人格化,进而达到主客相偕,物我合一。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散文写作手法的运用,也离不开联想、想象。如郁达夫的《海上通信》中的文字:海上起了微波,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返照,一时光辉起来,飒飒的凉意逼入人的心脾。清淡的天空,好像是离人的小眼,周围边上,只还着一道红圈。是薄寒浅泠的时候,是泣别伤离的日暮。扬子江头,数声风笛,我又上了天涯飘泊的轮船。
  通过联想、想象的魔杖,化情思为景物,化景物为情思,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创造出凄美的艺术境界:深秋的傍晚,微波细浪,残阳,凉意,清淡的天空,离人的眼泪,真是“别有一番离愁别绪在心头”!
  四、 讲究语言的节奏旋律之美
  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追求节奏韵律,但也讲究声韵之美,语言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一唱三叹,节奏和谐,富有旋律。造成语言声韵美有多种因素,主要表现为整散相间,长短交错,节奏和谐。整齐的偶句音节匀称,句式工稳而凝重;多变的散句节奏跳跃,句式流畅而洒脱;长句修饰成分多,描述细腻,语气舒缓,便于详尽、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短句修饰成分少,明快清晰,语气短促,易于表达急促强烈的情感。散文的语言虽以“散”为主,但应辅之以“整”,整散相间,参差错落,变化中见整齐,灵活中见匀称;长短交错,时缓时急,张弛有致,流转变化,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将曲折随意,起伏合拍。例如吴伯箫《记一辆纺车》中的描写: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国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怕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哪种轻工业有那样的规模哩。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纺手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点像飞机场上机群起飞,扬子江边船只拔锚。
  以五组整齐的偶句为主而间以散句,长短交错,整中见散,急缓有致。既生动地展现了纺线大竞赛热烈的场面与快速的节奏,又增强了语言节奏的和谐鲜明的美感。
  其次表现为回环婉曲,富于旋律,在往复曲折中表达深沉的思想情感,并使语音长短与强弱形成迂回曲折的节奏,使语言更富有旋律的美感。反复与对偶、顶针与拈连、叠词与叠字等,是造成散文婉曲回环美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在语音上显出连锁反应的特点,音波一泻而下,造成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总之,散文意境的创造,关键在于抓住情与景、意与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注意语言的节奏旋律之美,做到思与境偕,物我合一,节奏和谐。
其他文献
在文化强国战略视阈下,儒家思想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理解与路径,对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儒家思想在改善人性思想方面,有其独特的智慧,具有造福社会之功效。这与奠基
摘 要: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然而,该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课题在分析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音乐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音乐欣赏;参与;审美能力;人才培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但无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而
我们通过实验对比制备氧气的方法,从实验的安全性角度考虑,得出了不易用过氧化钠制备氧气与铝粉进行燃烧反应实验,同时给出了氧气制备收集、与铝粉反应一体化的实验设计。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化学1第三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无论怎样打磨铝箔,在氧气中仍然不能燃烧。于是笔者根据教参提示将实验改成铝粉与氧气反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各种方法特点(见表1),以及盛装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需要有水或细砂以防止燃烧物脱落炸裂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因“突发抽搐、晕厥12h”由急诊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当天凌晨02:20左右突发抽搐,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四肢呈僵直状态,伴有胸闷、呼吸气促、出冷汗、大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主要与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激活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小干扰RNA(siE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见危重病之一,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2003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鼻饲灌肠、针灸治疗SAP患者30例,效果较好。现将护
慢性呼吸衰竭病程长,患者体质差、反复发作,需要长期家庭或者医院氧疗甚至使用呼吸机治疗。临床上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非常常见,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