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建构下生物课堂要“真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堂中,以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分别从任务提示,充分预习;现象讨论,鼓励交流;联系汇总,培养思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提升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
  关键词 生本课堂;初中生物;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93-01
  初中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新接触的学科,很多学生会有陌生和胆怯的心理。在中考心理压力下,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对生本课堂建构中,生物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任务提示,充分预习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不同,其涉及的知识比较基础,往往被学生和老师忽略。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刚刚接触生物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奠定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经常会在课堂上预留出一些任务,并且进行任务的提示,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充分预习。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中,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生物学习的开始,对于这个单元的生物知识点,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内容虽然简单,但我没有忽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我预留了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预习任务,并且提示:“下节课的课堂上,我会请学生告诉我,生物与环境组成怎样的生态系统呢?”带有任务的预习,往往能够有效增强学生预习的目的性。“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周围的环境,进行一些举例补充。”我又进行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对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也是生物教学“真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预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初中生对预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经验,但生物学科毕竟是刚刚接触,需要交给学生一些方式方法,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避免枯燥乏味感的产生。
  二、现象讨论,鼓励交流
  生物是对生命以及环境的一种了解,这种了解属于主观内容,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也在于对学生的一种思考能力提升。我在讲课中比较注重对学生观点的了解。经常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讨论环节,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在学生思维之中产生碰撞的火花。
  比如,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其他生物”这部分内容,其中对于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部分内容,我在讲解时,主要针对“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含“你理解的先天性行为都有哪些?”“学习行为与我们实际有什么联系?你从中理解到了什么知识?”用学生观察到的实际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教师对课堂任务的布置,使学生们能够相互之间配合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汲取他人身上好的想法,这些都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也是我们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主要目的。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学生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根据现象观察和分析。同时,这种方式也能让我们对学生更加了解,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三、联系汇总,培养思维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其在内部和本质上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时感觉很难,但如果我们将其进行有效的联系,会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学点的内在联系非常重视,经常会在讲课中,当某一知识点牵连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时,我会提示学生思考或者为学生指出,帮助学生“铐牢”学习的“绳索”。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在讲解“生物的进化历程”时,与学生共同回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些知识。学生在知识点的联系基础上,对生物圈中的生物进化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每个进化的阶段时,他们都会想到相应的动物,记忆的效果非常牢固。这种教学方式在一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中,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也要适当地进行使用。
  在联系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这个总结的过程要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可以进行适当地提示,让学生对一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回顾,产生疑问,自主解答,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真正地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习的能力,逐渐培养生物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本领,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生物知识,教师也真正地“教”了生物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总结生物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提升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鲍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2014(09).
  [2]顾华.浅议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吉林教育:综合,2015(4X).
其他文献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家校携手共育,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键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携手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46-01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顺利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人的启蒙、成长、成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度浓缩和精华,古诗词内容也是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人文风俗的高度缩影。学习古诗词目的在于传承经典,让经典永流传。本文笔者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传承经典理念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承经典;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81-01  中国古诗词往往字句优美
摘 要 小学美术手工课所需的材料中,用的最多的材料是纸材。由于纸材具有可塑性强、携带方便、价格低廉、便于剪裁与卷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但在实际运用中,小学美术手工课的纸材运用却不乐观。因此,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的纸材拓展运用应当采用如下策略:通过纸张性能对纸张材料进行拓展运用;通过纸张形态对纸张材料进行拓展运用;通过对课程单元的设计来拓展纸材运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
摘 要 实际上,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之中对数学模型这种思想加以運用,可以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操作性的学习乃是培养儿童建模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儿童在操作性的数学活动之中可以对数学知识具体形成以及获得过程加以体验,进而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对操作性的学习当中培养儿童建模思想的具体策略加以探究,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建
摘 要 写作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分值比例较大,它能反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低,因此,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但是学生在初中时期可能会对语文写作感到无能为力,出现瓶颈。这与学生受教育的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定出合理的写作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 因材施教;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 以《比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展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空间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比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87-01  教学内容: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对于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在教学之中迸发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渗透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开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29-01  素质教育是当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学会略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略读习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一直存在诸多误区,略读课文怎么教?什么可略,什么不可略?这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以期发挥略读的独特功能,提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出: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为此,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来探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C961,D43,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獲、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 英语;课堂;合作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