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功夫要下在诗外”。首先,要饱含感情,使文章有激情。感情的宣泄和流露显然属于“做诗(作文)功夫”之外的东西,但它却直接影响了诗作(作文)的可读性。其次,要写好一篇作文,学生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社会经验。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涉及到了地理、建筑、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可谓做足了“诗外功夫”。第三,一篇好的作文,立意一定要新颖,要有自己的创意,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佛罗斯奥曾说过:“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单的椭圆形轮廓也会有差异。”作文也一样,我们不能和别人走相同的道路,要另辟小径。
关键词:功夫 诗外 饱含感情 广博的知识 立意 新颖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多数语文老师探索的方向。我在多年教授作文时,也有许多困惑,因此也深入研究了如何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概括一句话就是:“功夫在诗外”,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在此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首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就要饱含感情,使文章有激情。一篇好的文章,要使读者读得上瘾,读得有趣,爱不释手,必须要有感染力,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入戏”,让他认为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与主人公同悲、同喜,这样的文章才能有震撼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还有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堪称此类文章的扛鼎力作。前者在描写父亲送自己去车站买橘子的情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样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既蕴含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深深地父爱,又饱含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出自内心深处的爱。
而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却是用夫妻双方互买礼物的行动给人们留下了“震撼人心的爱”,久久而回味无穷。“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惊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地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终于买到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块金表。而吉姆也想给老婆一个惊喜,他同样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诞礼物。”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
正是如此饱含了激情饱含了深深情感的文章,才让我们久读不腻,才称得上是“上上佳作”。而感情的宣泄和流露显然属于“做诗(作文)功夫”之外的东西,但它却直接影响了诗作(作文)的可读性。
其次,要写好一篇作文,学生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社会经验。好的作品中涉及到的知识层面很广,不能只局限写作要求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在如今开放式作文教学中就更要具有深入生活、社会来获得创作素材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还要把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学好。比如美术、地理、生物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显然这些也属于“诗外功夫”,但同样影响了诗作(作文)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可以说是诗作(作文)的血肉。
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有这样的描写:“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对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都是不刺眼的颜色。”这些知识都与美术有很大关系,所以鼓励学生不能偏科,要全面发展,只有具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写出出色的作文。
我们教科书有一篇鲁迅先生的《社戏》,其中描写几个伙伴驾船前往赵庄的一个片段:“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驾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又如刚到赵庄的片段:“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等等,都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的细致感受和体验,对语言的提炼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也只有深入生活当中,细致观察生活才能有的功夫,很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多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在的社会,当然,不要求学生对社会有多了解,但一定要学生打开视野,不要只在学校这一亩三分地“转悠”。学生将来也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多了解一下社会对将来有益无害,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也只有对生活热爱,细心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充满激情饱含感情的好作文来。
第三,我认为一篇好的作文,立意一定要新颖,要有自己的创意,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无论如何的博采众长,如何的知识渊博,如何的蕴含了饱满的激情,但写的文章如果读起来感觉和某人或某文很相近,甚至部分雷同,那此篇作文就是“功败垂成”,是一篇失败的作品。所以,好的文章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学习其它文章而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神似”才能大成。这样的“诗外功夫”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将这一“诗外功夫”完全融于诗作(文章)之中的“大家”却寥寥无几。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佛罗斯奥曾说过:“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单的椭圆形轮廓也会有差异。”作文也一样,我们不能和别人走相同的道路,要另辟小径。古人对于赤壁描写的文章举不胜举,但真正写的出色的却不多,就是因为难逃“相似”,难逃“亦步亦趋”。大成者诸如苏东坡描写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不同于古人的呆板描述,不拘泥于风格的一致,采用词的形式,采用豪放不羁的手法将当年赤壁之战描写的生动大器,让人心情激荡,热血澎湃。
以上仅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体悟,希望广大同仁提出不同的意见。
关键词:功夫 诗外 饱含感情 广博的知识 立意 新颖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多数语文老师探索的方向。我在多年教授作文时,也有许多困惑,因此也深入研究了如何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概括一句话就是:“功夫在诗外”,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在此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首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就要饱含感情,使文章有激情。一篇好的文章,要使读者读得上瘾,读得有趣,爱不释手,必须要有感染力,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入戏”,让他认为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与主人公同悲、同喜,这样的文章才能有震撼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还有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堪称此类文章的扛鼎力作。前者在描写父亲送自己去车站买橘子的情形:“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样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既蕴含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深深地父爱,又饱含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出自内心深处的爱。
而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却是用夫妻双方互买礼物的行动给人们留下了“震撼人心的爱”,久久而回味无穷。“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惊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地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终于买到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块金表。而吉姆也想给老婆一个惊喜,他同样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诞礼物。”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
正是如此饱含了激情饱含了深深情感的文章,才让我们久读不腻,才称得上是“上上佳作”。而感情的宣泄和流露显然属于“做诗(作文)功夫”之外的东西,但它却直接影响了诗作(作文)的可读性。
其次,要写好一篇作文,学生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社会经验。好的作品中涉及到的知识层面很广,不能只局限写作要求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在如今开放式作文教学中就更要具有深入生活、社会来获得创作素材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还要把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学好。比如美术、地理、生物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显然这些也属于“诗外功夫”,但同样影响了诗作(作文)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可以说是诗作(作文)的血肉。
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有这样的描写:“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对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都是不刺眼的颜色。”这些知识都与美术有很大关系,所以鼓励学生不能偏科,要全面发展,只有具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写出出色的作文。
我们教科书有一篇鲁迅先生的《社戏》,其中描写几个伙伴驾船前往赵庄的一个片段:“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驾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又如刚到赵庄的片段:“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等等,都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的细致感受和体验,对语言的提炼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也只有深入生活当中,细致观察生活才能有的功夫,很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多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在的社会,当然,不要求学生对社会有多了解,但一定要学生打开视野,不要只在学校这一亩三分地“转悠”。学生将来也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多了解一下社会对将来有益无害,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也只有对生活热爱,细心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充满激情饱含感情的好作文来。
第三,我认为一篇好的作文,立意一定要新颖,要有自己的创意,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无论如何的博采众长,如何的知识渊博,如何的蕴含了饱满的激情,但写的文章如果读起来感觉和某人或某文很相近,甚至部分雷同,那此篇作文就是“功败垂成”,是一篇失败的作品。所以,好的文章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学习其它文章而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神似”才能大成。这样的“诗外功夫”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将这一“诗外功夫”完全融于诗作(文章)之中的“大家”却寥寥无几。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佛罗斯奥曾说过:“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单的椭圆形轮廓也会有差异。”作文也一样,我们不能和别人走相同的道路,要另辟小径。古人对于赤壁描写的文章举不胜举,但真正写的出色的却不多,就是因为难逃“相似”,难逃“亦步亦趋”。大成者诸如苏东坡描写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不同于古人的呆板描述,不拘泥于风格的一致,采用词的形式,采用豪放不羁的手法将当年赤壁之战描写的生动大器,让人心情激荡,热血澎湃。
以上仅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体悟,希望广大同仁提出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