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雨天,学生在教室里看书。一只小麻雀飞进来,停息在窗上,左瞅右瞧,很是可爱。我示意学生不要惊吓它,并悄悄地观察它。几分钟过后,我逐步启发学生:小麻雀可能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飞到我们的教室避雨呢?小麻雀又会飞向哪?由于正是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乐于思索,勤于表达,气氛异常热烈。我又要求他们自拟题目,将所见所感写下来,题目可谓丰富多彩:《还小鸟一个家》《小麻雀历险记》《淘气的小麻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写作时,表情丰富、生动,内容充满了想象。
为什么不经意间引导学生写的一篇习作竟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而在平时精心指导的习作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意呢?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将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实际,捕捉习作素材
1.精心预设切合学生实际的习作素材
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圈子,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出狭小的课堂,亲近千姿百态的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感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动机。在一堂六年级的习作课上,我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同学情的习作。我满含深情地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了,六年美好的时光悄然飞逝。这六年中,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同学之间不知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叙叙旧,尽情地回味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与要倾诉的对象坐在一起,畅谈彼此之间曾发生的件件难忘的事。孩子们尽情地说,将真情流露,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回忆中。由于写的是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思想,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和写的需要。这样,不是为说而说,为写而写,而是想说才说,想写才写,学生的习作怎能不精彩呢?
2.敏锐地捕捉身边生成性的习作素材
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生活中生成性的习作素材,“妙手偶得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发现操场上柳絮漫天飞舞,我兴奋地告诉学生:“学校的大柳树下雪啦!”他们立刻被吸引过去,我也参与到他们中去,一起观察,一起与空中的柳絮追逐嬉戏。回到教室后,他们有滋有味地将快乐倾泻在纸上。生成性习作素材是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产生,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灵感,并不知不觉被吸引,思路也会打开,他们由此产生的话语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习作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有所为而作中得以提升。
二、让习作教学焕发创新活力,拓宽习作视野
现实的习作教学中,老师种种僵化的教法会压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原本充满活力的想象的翅膀一天天萎缩。新课程标准的着眼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1.在放飞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
习作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创造想象的参与,让学生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新形象,或赋予原有形象以新的生命,新的思想活力。而问题是要找到放飞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篇首的例子中提出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小鸟设计了许多故事:有的想象成环境遭破坏,使小鸟失去了家园;有的想象成小鸟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有的想象这是一只淘气的小鸟…… “最不完美的创新,比最完美的守旧还要伟大一百倍。”教师要创设民主、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2.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
一篇文章是先有生活感受,而后才动笔写成。命题习作则违反了这一自然程序。让一个班几十名水平不一的学生去写同一个题目,必定会束缚部分学生的思维,限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是不写命题作文,而是要少写。写了,就要注意命题应富有启发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自画像时,别出心裁地逐一出示了几个题目:《嘿,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令自己自豪的事;《哈,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滑稽可笑的、出洋相的事;《咳,我这个人》,学生联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些错事、令人后悔的事……这些题目极富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与想象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减少命题习作对学生的束缚,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便会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写,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为什么不经意间引导学生写的一篇习作竟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而在平时精心指导的习作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意呢?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将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实际,捕捉习作素材
1.精心预设切合学生实际的习作素材
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圈子,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出狭小的课堂,亲近千姿百态的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感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动机。在一堂六年级的习作课上,我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同学情的习作。我满含深情地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了,六年美好的时光悄然飞逝。这六年中,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同学之间不知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叙叙旧,尽情地回味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与要倾诉的对象坐在一起,畅谈彼此之间曾发生的件件难忘的事。孩子们尽情地说,将真情流露,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回忆中。由于写的是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思想,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和写的需要。这样,不是为说而说,为写而写,而是想说才说,想写才写,学生的习作怎能不精彩呢?
2.敏锐地捕捉身边生成性的习作素材
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生活中生成性的习作素材,“妙手偶得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发现操场上柳絮漫天飞舞,我兴奋地告诉学生:“学校的大柳树下雪啦!”他们立刻被吸引过去,我也参与到他们中去,一起观察,一起与空中的柳絮追逐嬉戏。回到教室后,他们有滋有味地将快乐倾泻在纸上。生成性习作素材是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产生,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灵感,并不知不觉被吸引,思路也会打开,他们由此产生的话语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习作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有所为而作中得以提升。
二、让习作教学焕发创新活力,拓宽习作视野
现实的习作教学中,老师种种僵化的教法会压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原本充满活力的想象的翅膀一天天萎缩。新课程标准的着眼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1.在放飞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
习作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创造想象的参与,让学生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新形象,或赋予原有形象以新的生命,新的思想活力。而问题是要找到放飞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篇首的例子中提出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小鸟设计了许多故事:有的想象成环境遭破坏,使小鸟失去了家园;有的想象成小鸟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有的想象这是一只淘气的小鸟…… “最不完美的创新,比最完美的守旧还要伟大一百倍。”教师要创设民主、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2.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
一篇文章是先有生活感受,而后才动笔写成。命题习作则违反了这一自然程序。让一个班几十名水平不一的学生去写同一个题目,必定会束缚部分学生的思维,限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是不写命题作文,而是要少写。写了,就要注意命题应富有启发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自画像时,别出心裁地逐一出示了几个题目:《嘿,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令自己自豪的事;《哈,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滑稽可笑的、出洋相的事;《咳,我这个人》,学生联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些错事、令人后悔的事……这些题目极富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与想象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减少命题习作对学生的束缚,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便会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写,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