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经意引发的精彩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雨天,学生在教室里看书。一只小麻雀飞进来,停息在窗上,左瞅右瞧,很是可爱。我示意学生不要惊吓它,并悄悄地观察它。几分钟过后,我逐步启发学生:小麻雀可能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飞到我们的教室避雨呢?小麻雀又会飞向哪?由于正是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乐于思索,勤于表达,气氛异常热烈。我又要求他们自拟题目,将所见所感写下来,题目可谓丰富多彩:《还小鸟一个家》《小麻雀历险记》《淘气的小麻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写作时,表情丰富、生动,内容充满了想象。
   为什么不经意间引导学生写的一篇习作竟收到如此好的效果,而在平时精心指导的习作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意呢?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将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实际,捕捉习作素材
  1.精心预设切合学生实际的习作素材
  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圈子,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出狭小的课堂,亲近千姿百态的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感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动机。在一堂六年级的习作课上,我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同学情的习作。我满含深情地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了,六年美好的时光悄然飞逝。这六年中,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同学之间不知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叙叙旧,尽情地回味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与要倾诉的对象坐在一起,畅谈彼此之间曾发生的件件难忘的事。孩子们尽情地说,将真情流露,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回忆中。由于写的是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思想,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和写的需要。这样,不是为说而说,为写而写,而是想说才说,想写才写,学生的习作怎能不精彩呢?
  2.敏锐地捕捉身边生成性的习作素材
  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生活中生成性的习作素材,“妙手偶得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发现操场上柳絮漫天飞舞,我兴奋地告诉学生:“学校的大柳树下雪啦!”他们立刻被吸引过去,我也参与到他们中去,一起观察,一起与空中的柳絮追逐嬉戏。回到教室后,他们有滋有味地将快乐倾泻在纸上。生成性习作素材是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产生,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灵感,并不知不觉被吸引,思路也会打开,他们由此产生的话语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习作水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有所为而作中得以提升。
  二、让习作教学焕发创新活力,拓宽习作视野
  现实的习作教学中,老师种种僵化的教法会压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原本充满活力的想象的翅膀一天天萎缩。新课程标准的着眼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1.在放飞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
  习作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创造想象的参与,让学生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新形象,或赋予原有形象以新的生命,新的思想活力。而问题是要找到放飞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篇首的例子中提出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小鸟设计了许多故事:有的想象成环境遭破坏,使小鸟失去了家园;有的想象成小鸟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有的想象这是一只淘气的小鸟…… “最不完美的创新,比最完美的守旧还要伟大一百倍。”教师要创设民主、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2.少写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
  一篇文章是先有生活感受,而后才动笔写成。命题习作则违反了这一自然程序。让一个班几十名水平不一的学生去写同一个题目,必定会束缚部分学生的思维,限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是不写命题作文,而是要少写。写了,就要注意命题应富有启发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自画像时,别出心裁地逐一出示了几个题目:《嘿,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令自己自豪的事;《哈,我这个人》,学生便联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滑稽可笑的、出洋相的事;《咳,我这个人》,学生联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些错事、令人后悔的事……这些题目极富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与想象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减少命题习作对学生的束缚,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便会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写,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什么是和谐课堂?一句话:以人为本。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其智力。学生对课堂上某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像复印机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思考学具、教具、教学软件、投影片所揭示的数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任务大、时间短、要求高的特点。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地理教学的体会,我认为,要做好地理会考复习,必须吃透考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我的复习宗旨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学科,总是愿意多下工夫,乐
我教《真情无价》一课成功之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学前游戏,“反语”建立“教学磁场”   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实质是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教学场”。此场如电场、磁场一样,能使师生双方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吸引力。在这种“场境”中,即使的知识复杂、深奥,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十分容易和愉快。因此我就设计了课前游戏: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遵守纪律、思维敏捷、答问积极。所以我想和大
2012年5月6日至18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根据省教育厅领导的要求和2012年度教师工作会议的部署,组织一批业务骨干,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专项调研。本次调研,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实、影响好。现分四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五个调研小组,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走访师生、实地查看、开座谈会等方法,实地访问了14个市州和19个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了市县两级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发展自主能力呢?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敢想、敢说。如苏教版教材《二泉映月》教学时,当读到“渐渐地,渐渐地……”后面这极富感染力的词语时,我首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一幅美
用手势表示答案与用手写出答案一样吗?两次设计“认识分数”的导入部分,两种不同展示学生想法的举动,折射出不同的设计理念。  第一次上课:用手势表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再现分数发展史。初步感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揭示所学内容。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生出示两根手指。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生出示一根手指。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
走近初三的课堂,随处可见繁忙的身影,停不下的笔,做不完的练习卷,老师想找个学生谈谈心都感觉是在挤占他们的时间,内疚感丛生。常说初三是赛跑的最后冲刺阶段,紧张、压力、分数把所有人的神经都崩紧。学生更是把初三比作战场。分数成了初三师生头上的“紧箍咒”。在一次次测试之后,语文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急功近利的心态迅速蔓延,导致师生个个“急火攻心”。  良方在哪呢?什么才是最好的“清心降火药”呢?如何
【案例描述】  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几名学生总是爱违反纪律,每次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总是向我这儿报告说:“老师,其他同学都很好,就是陶XX、顾XX、马XX、张XX他们几个老说话,而且我记他们名,他们还不服。”确实,这几个的确让班干部甚至是老师很是头痛,他们有共同点:自制力差,多动,犯了错,喜欢给自己辩解,总是认为自己犯的错很小。  还记得那是星期二,因为晚上不值班,又没有晚自习,在第二节晚自习上了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祖国西北边疆八月飞雪这奇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学生怎样才能理解、体会到诗中的“奇景别情”呢?那就是一个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达到“美读诗歌,理会主题,品味意境,当堂背诵”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铺设情境,激情引课的美   1.铺设情境   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定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名实践者,我认为它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得靠教师们自己边实践边摸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死没有定数;机遇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处在新课程、新阶段的我们,必须更深刻地认识、更妥善地处理实施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在实施高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