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性任务是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换驱动要素,保持经济中速稳定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务必遵循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形成两个“开放新格局”: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前者要打破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和市场割据,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实现国内区域和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者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本文就“一带一路”契机下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服务贸易;机遇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服务贸易以较快速度增长,但金融服务贸易增速并不明显,在服务贸易中所占份额依旧较低。2014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仅为1.17%,虽然较过去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依旧较低。而中国服务贸易主要仍以旅游、运输服务这类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二)中国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在产品研发上投资力度依然较低,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产品相对单一,产品研发的技术方法与模式仍然处于模仿阶段,使得金融产品供给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同时,中国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且机构内部缺乏一个完善的产品创新管理体制,金融产品研发与创新缺乏合理性规划与政策上的鼓励。
(三)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直接投资外溢效应不明显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相对较低,以银行业为例,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外资银行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数量均相对较少,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居高不下的净利差使得我国中资银行运营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实力。同时,中国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低,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业的外溢效应,不仅不利于中国金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制约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相关优化措施
(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施联通,中国当前的港口与空运设施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现处于中游水平,虽然与沿线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铁路设施质量更是处在较为领先的位置。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孤立的,不能仅靠中国一方的力量,我们应积极推进新亚欧大陆桥、泛亚铁路等重要通道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我国出资的丝路基金成立和由我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更加被重视,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为相互间的产业合作等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进而更有力地增强中国与伙伴国和地区的合作。
(二)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制度环境
当前,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规则已从边境延伸到境内,涉及到相关国家的制度环境。因此,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就更具挑战性。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贸易便利化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在法律上并不完备,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因为在国际上,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和监管体制等制度环境的完善是一国良好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如北欧的跨边境边检合作制度、日本的提前审单制度等都是较好的改革实践。我国也应积极建立和健全满足贸易便利化要求的机制,加大海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当前外贸的新发展,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协同联动,推进在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互相监督等方面的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从制度改革和机制建设层面真正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发展。
(三)提高电子基础设备和信息技术水平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运用上,我们也要紧跟世界步伐,加大投资与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配套设备的水平,尤其要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口岸建设和海关管理中,使海关与外贸企业、外汇管理局等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实时互动,实现智能联动与自动处理,随时了解货物在存储移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增强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结论
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硬件层面上,我们应借“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东风与沿线伙伴国“互联互通”;在软件层面上,要通过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扎扎实实地将贸易便利化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媛,孙碧宁,倪志刚,邱爱莲.“一带一路”契机下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6-30.
[2]曾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自贸区机遇[J].特区经济,2015.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服务贸易;机遇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服务贸易以较快速度增长,但金融服务贸易增速并不明显,在服务贸易中所占份额依旧较低。2014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仅为1.17%,虽然较过去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依旧较低。而中国服务贸易主要仍以旅游、运输服务这类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二)中国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在产品研发上投资力度依然较低,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产品相对单一,产品研发的技术方法与模式仍然处于模仿阶段,使得金融产品供给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同时,中国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且机构内部缺乏一个完善的产品创新管理体制,金融产品研发与创新缺乏合理性规划与政策上的鼓励。
(三)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国际直接投资外溢效应不明显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相对较低,以银行业为例,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外资银行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数量均相对较少,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居高不下的净利差使得我国中资银行运营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实力。同时,中国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低,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业的外溢效应,不仅不利于中国金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制约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相关优化措施
(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设施联通,中国当前的港口与空运设施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现处于中游水平,虽然与沿线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铁路设施质量更是处在较为领先的位置。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孤立的,不能仅靠中国一方的力量,我们应积极推进新亚欧大陆桥、泛亚铁路等重要通道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我国出资的丝路基金成立和由我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与“一带一路”沿线伙伴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更加被重视,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为相互间的产业合作等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进而更有力地增强中国与伙伴国和地区的合作。
(二)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制度环境
当前,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规则已从边境延伸到境内,涉及到相关国家的制度环境。因此,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就更具挑战性。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贸易便利化的相关规则和内容在法律上并不完备,这是需要加以重视的,因为在国际上,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和监管体制等制度环境的完善是一国良好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如北欧的跨边境边检合作制度、日本的提前审单制度等都是较好的改革实践。我国也应积极建立和健全满足贸易便利化要求的机制,加大海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当前外贸的新发展,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协同联动,推进在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互相监督等方面的合作,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从制度改革和机制建设层面真正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深入发展。
(三)提高电子基础设备和信息技术水平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运用上,我们也要紧跟世界步伐,加大投资与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配套设备的水平,尤其要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口岸建设和海关管理中,使海关与外贸企业、外汇管理局等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实时互动,实现智能联动与自动处理,随时了解货物在存储移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增强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结论
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硬件层面上,我们应借“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东风与沿线伙伴国“互联互通”;在软件层面上,要通过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扎扎实实地将贸易便利化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媛,孙碧宁,倪志刚,邱爱莲.“一带一路”契机下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6-30.
[2]曾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自贸区机遇[J].特区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