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创新高效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军转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5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新媒体平台汇集灾情新闻报道、求救援需求、涉灾舆情,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中枢,在灾情的考验下面临新挑战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以2021年河南暴雨中的新媒体运用为切入点,分析各类新媒体平台如何契合信息传播规律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并以此为依托,总结新媒体在灾情传播运用中的创新路径及思考。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新媒体;灾情传播
  随着信息网络背景下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地掌握、运用日趋熟练,加之历来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每当重大事件突发,各类媒体平台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惯常的体系化应对模式,即在后台支撑下依托传播矩阵迅速铺开全媒体力量,以多元形式、渠道,输出全景式报道宣传,使得相关动向迅速渗透触及民众认知,信息在数量层面几乎接近饱和。然而,当颠覆过往经验的事件来临,尤其是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完全改变周遭物理环境之时,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于灾情之下的各类群体来说是否真正充足充分,全流程舆论如何管控引导,新媒体平台如何适应灾情传播规律、调配信息资源实现传播力释放等等,灾情传播中的质和效成为更紧迫的议题。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河南暴雨灾情,浅析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媒体运用的新挑战、新实践及相关思考。

一、新媒体语境下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新挑战


  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给城市带来的重创,常态化媒介赋能在特殊形势之下受阻,集中暴露了社会因依赖信息网络而展现出的脆弱性。河南此次极端暴雨灾害就表现明显。7月17日起,河南省遭遇罕见持续性强降水,20日郑州市单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且近3日降雨量接近常年1年总量,汛情险情告急。不少地区出现严重内涝,交通线瘫痪,网络信号中断,河坝水库险情频发,大量民众困于原地,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危胁。人们的信息需求急剧上升,灾情态势传播矛盾也随之凸显。
  (一)传播关键节点易失灵
  通常情况下,本地媒体对于本地信息的传播报道具有天然优势,灾情之下一线媒体机构与专业媒体人更成为黄金24小时内对外传播链路上的关键节点。然而极端天气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断网、断电乃至威胁媒体人生命安全,使得一线传播者首先是作为受灾者,其受制于外部因素无法兼具传播者身份,在人力、物力缺位的情况下,现地信息优势完全无法发挥,更多寄希望于借力外部,由外向内开辟信息通路,传导一线灾情态势。“干了多年新闻,体会到没信号时的无助”也成为灾情中心媒体力量的常态。
  (二)冗余信息遏制分众传播效率
  灾情信息传播总体以一种全平台漫灌的方式进行。协调救援、报道宣传、舆情扩散等信息流搭载各类形式交错汇集,全方位占领民众各类信息接触渠道。实际中,各类群体的信息需求显然存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差异化。受灾者急需求援有回应,文字、语音最能高效沟通;救援力量急需掌握一线细节,现场视频或能更好辅助决策;外围民众急需了解整体动向及救援进展,直观动画、图表等更能帮助认知,但往往他们面对同一信息传播渠道,并耗费精力在其中筛选。本次河南灾情中就有受灾群众称“信号不好,只有文字能看见,图片视频无法加载”,不少网民也评论灾情急救中很多信息无需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称“传播效率极低”。新媒体平台如何将不同受众引导归总于契合其需求的信息流成为关键考验。
  (三)信息真空给谣言可乘之机
  当前灾害的极端性、变化的骤然性使得置身于灾情中心的人不易获得事态全景式、全局性认知,大量碎片化信息需依托后方對多类信源汇总整合、决策反馈,整体研判难免出现相对滞后。且就在这一来一回之间,灾情态势又再度发生变化,既定行动或无法完全契合即时态势,容易出现间歇性的信息真空。同时,身处信息盲区的民众,恐惧、不安情绪攀升,给谣言以及负面舆情发酵、扩散提供了时间与氛围基础。去年伴随着新冠疫情而来的“信息疫情”仍历历在目,此次河南灾情之中也有诸如“郑州进入特大自然灾害一级战备状态乃建国以来首次”“郑州海洋馆的鲨鱼跑出来了”等不实信息散布,渲染网络恐慌情绪。

二、河南暴雨灾情中信息高效传播创新路径


  在持续两周有余的援豫抗洪行动中,国家及社会各方力量被充分动员,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迅速统筹向灾难中心汇聚。多元主体在极端环境下激发出的新媒体创新运用实践,有力提升态势播报、报道宣传和舆论引导效力,为新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进一步提升传播力提供参考。
  (一)发挥军事新媒体独特优势开辟信息通路
  人民军队肩负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职责使命,作为在抗洪抢险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力量之一,身影一直挺立在灾情一线,经过数场大考检验,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与高度关注,是民众在面对灾情时的信心源泉之一。本次驰援中原的特殊时刻,中部战区“中部号角”新媒体矩阵于救灾风雨之夜提前上线铺开,改变以往子弟兵常处于被报道主题的状况,响应防汛救灾任务部署主动投入灾情信息发布大体系中,作为为数不多的军事新媒体矩阵发挥体系融合战力,成为核心救援力量之一第一时间权威发声,联动其他军事媒体填补了“信息拼图”重要一块。
  “中部号角”发挥抢险先锋队员也是现场报道员的独特优势,将宣传力量嵌入救援力量,最早一批深入险境开辟信息通路、传递一线灾情态势,信息落点随一线部队的救援步伐同步前推。20日21时,中部战区微博平台以军车车队涉水挺进视频“河南!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拉开救灾信息发布序幕。其以天然的关注度实现救援信息的有力传播,极大振奋了民心,该视频短时间内播放量超500万次、获赞超4万个。随后昼夜不断更新救援态势,平均2小时不到即在微博播报子弟兵前出进展,与民众展开互动、传递信心,突破灾情信息盲区。后期“中部号角”矩阵与地方媒体联动协同默契,服务救灾报道大局。
  (二)创造性使用媒介平台生成“救命”信息中枢
  灾情之下,救援是第一要务。求救援信息的传播扩散应置于所有灾情信息的最优先级。河南灾情中,央视新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10余个新媒体平台纷纷第一时间上线开通求助、互助通道,汇总梳理求救援信息。其中,一个“救命文档”的发布更是创造了“网络化”救援的“奇迹”。20日21时许,由上海财经大学一名在校学生创建的《待救援人员信息》在线表格发布,经过密集的社交平台传播后,在24小时内被“自发”更新了270多版,获得超过250万次访问量,由单一的求救援人员需求对接表格,不断添加、细化“避险地点”“医疗信息”“心理疏导”等救援、自救要素,升级为“多用途”民间抗洪信息及资源对接平台。   在线多人协作文档原本只是一个提高协同工作效率的办公产品,具备开放、共享、协作、去中心化的优势,是互联网 “初心”的最佳体现,也极大地契合了求救援信息的传播需求。正是依托这种突出的去中心化信息交互方式、化繁为简的纯文字加数据的有力传播,在庞杂的信息之中精准对接求援和救援人员需求,“众筹”上千名志愿者的维护以及专业人士的升级、完善,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迅速生成主题式信息中转站,“自动”收集和分发求救援信息,匹配各群體需求,极大地缩短实施救援和自救的链接路径,发挥了统一的网络救援平台不可比拟的传播、协调及动员力,在本轮灾情中对传统的应急协同调度模式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三)强化舆情全流程监测管控实施有力舆论引导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经过媒体的大众传播途径或公众之间的人际传播途径后,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讨论,公众的态度、情绪、思想认识、观点等会在交流传播中通过模仿、暗示、顺从等逐渐趋于一致,形成舆情,乃至产生舆论热点。舆论热点即是民众关切点,舆情的生成意味着民众对于公众事务的积极参与并行使监督权利,需要预置引导方案,及时宣介、廓清、纠正、回应。尤其是负面舆情,更需要立即处置,防止引发关联风险,甚至进一步干扰救灾大局。
  本次河南灾情同样涌现出不少舆情热点。针对城市防灾预警体系的可靠性议题,有诸如澎湃新闻《河南暴雨究竟有多大》动画、南方都市报《三天降雨量617.1mm什么概念?317个西湖倒进郑州》数据新闻等大量科普类新媒体信息产品的覆盖传播,拆穿 “一场暴雨浇出体制问题”的套路;针对郑州地铁事故,交通部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表示要充分汲取雨水倒灌事件教训,回应舆论关切;针对地方卫视应急响应滞后,经微博网友提醒迅速调整节目,改为转播灾情新闻,接受舆论监督,呈现积极建议与即刻反馈的良性互动。各平台在做好灾情信息发布报道的同时密切关注涉灾舆情,展开及时引导、回应,避免杂音、嘲讽带偏主流认知,为救灾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三、结语


  在本次河南暴雨灾情中,不少主体不满足于信息数量上全覆盖的现状,更追求传播效力的提升。其从切合民众需求及心理预期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变姿态、转换思路、转换方式路径在新媒体创新赋能下进行了更符合灾情传播规律的尝试,良好把握灾情信息服务的贴近性与报道宣传、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进一步激发新媒体平台传播潜力,为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分层分众、精准高效传播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韵清.网络新媒体在现代救灾中的作用[J].新经济,2021(08):6-9.
  [2] 傅昌波,刘冰.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风险与整体治理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151-160.
其他文献
追剧、追电影已经不稀奇了,现在还要追晚会。  自河南春晚的舞蹈节目爆红出圈之后,河南卫视就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春节的《唐宫夜宴》、端午的《洛神水赋》,到七夕的《龙门金刚》、中秋的《墨舞中秋》……河南卫视7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不仅收获了数十亿流量,在豆瓣等评分网站上更是屡获高分,叫好又叫座。现如今,一到传统中国节日,全网就开始等待着河南卫视晚会“上新”。  据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有限责任
期刊
无偿划转作为产权重组的一种方式,在同一控制下国有企业合并中较为常见。本文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中央级事业单位通过无偿划转方式重组其全资下属企业股权为例,结合财税相关规定,对无偿划转所涉企业所得税和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 A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直接投资两家全资子公司B和C。为进一步做优做大做强所属企业,A拟将所持C 100%股权无偿划转给B,以助推B集团化进程
期刊
《经济学第一课》  作者:林毅夫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编者按:  在本书中,林毅夫、姚洋、薛兆丰等(曾)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11位教授,从自身经历、学术背景等出发,表达了他们对于学习经济学、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的看法,与读者探讨经济学、学习等话题。  在本书的开篇,林毅夫畅谈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意义、经济中心转移、经济理论创新和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等问题。他说,如果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
期刊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日前均已出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在总体“稳”的基础上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国多地限电……全球疫情走势和经济走
期刊
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器是高功率雷达、定向能武器等高功率微波系统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将各类高功率微波源的输出模式转化为适用于指定应用场景的微波模式,并保证必要的效能。模式转换效率和功率容量是高功率微波模式转换器的两个重要设计指标。通常的设计需要先得到多组高转换效率的结构参数、再通过比较最大电场值筛选出最优结构,设计效率欠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可根据指定的最大电场值直接设计模式转换器结构的高效设计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式结构的“解析-迭代优化”高效率设计方法,并成功地用于圆波导轴线弯曲型TM01-TE1
他不是医生,却擅长“诊疗”各种疑难杂症;他不是军人,却特别能战斗。他便是胡辉,航空工业昌飞设备保障战线上的“优秀党员标兵+劳动模范”。把自己变成“活说明书”  在同事看来,胡辉是个有“强迫症”的人。遇到设备维修难题,越是不清楚的地方,他越要弄明白。  繁劳工作之余,他喜欢捧着一本本设备的图纸和说明书研读。“要么不做,要做就该做到最好,要把自己变成‘活说明书’”,他总是这样说。  工作17年来,他潜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抢修在漆黑的夜晚,抢修在胆寒的高空,抢修在泥泞的路上,抢修在恶劣的天气里,这就是能源分厂供电党员突击队,由班组长、技术员等11名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秉持惠安人的初心使命,发挥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先锋模范作用,赓续着人民兵工的高尚情怀。 25分钟  能源分厂作为公司能源保障单位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公司要求在25分钟内必
期刊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扬帆奋进续写新篇。10月9日,中国兵器豫西集团北方向东公司参研试制的80X进行首次飞行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考核要求,本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北方向东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抢抓机遇,切实将“凡事讲政治”贯穿始终并转化为工作成效的生动实践。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公司既定发展规划、路径,继往开来、抢抓机遇,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继续开启
期刊
摘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原子能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实验设施完整、高端人才聚集的综合性核科研院所。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原子能院在厂办大集体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冲破历史资料不全、企业组织困难、改革资金缺乏、集体职工抵触等重重困境,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终于在2020年取得了决定性成果,采取破产清算
期刊
10月16日,伴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兵器华丰公司宇航火工品圆满完成发射阶段功能保障任务, 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保持神舟系列配套宇航火工品的100%成功率,助推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出新的一步。  使命关键,事关成败。宇航火工品虽体积不大、形态千奇百怪,但没有一发是多余的,在发射、运行、返回等不同阶段承担重要使命,均是事关成败的关键部件。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华丰公司5型50余件火工品分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