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措施。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和长远的成长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学习思维,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为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阶段,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另外,语文学科兼具基本的工具性和宽泛的人文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优势明显。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一、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没有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和持久动力,学起来也会事倍功半。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前提。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际上,语文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和教师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有关,也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有关。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来入手。
首先,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常规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集声、光、电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多媒体来呈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而在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些主观性比较强的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更生动,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可以与学生实现网上互动式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演绎和改造,例如,可以是歌曲、小品、话剧等形式加以演绎,也可以是演讲、辩论等形式加以讨论。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所以,人文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情感等非智力的积极因素,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那学生就可以更好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可以将自身的生活实践充分的结合到自己的学习中,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达到了巩固和运用的目标,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发展。
二、努力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有选择的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有选择的接受教师所教知识,并进行主动选择,建构和重组的过程。实践也充分证明,主动学习的效果要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的多。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积极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
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就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和舞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少一些简单重复,少一些现成答案,多一些有益的引导和启发,更多的教学方法使用,更多的培养思维,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用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有发问和质疑的权利,“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更重要”,可以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带着思考和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听讲。要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就轻易加以否定。有利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多一些留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长足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学习进入没有成效的怪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将问题进一步的延伸,来实现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巩固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果
我们认为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要注重建设,还要积极的巩固提高。很多时候,“创业容易守成难”。要想取得持久的效果,必须要把巩固提高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扎扎实实来做。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还要立足眼前,着眼长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常态化。只有更科学、规范、经常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效,让学生取得长足和长远的进步。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和成长发展中,同样适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過程中,我们要积极的创设有益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还要积极的引导和督促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积极引进科学的教学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和反复,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积极付出,还需要学生的自身的努力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双方的努力形成合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有效措施,不论是对于提高教学成效还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和长远的成长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学习思维,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为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阶段,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另外,语文学科兼具基本的工具性和宽泛的人文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优势明显。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一、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没有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和持久动力,学起来也会事倍功半。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前提。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际上,语文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和教师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有关,也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有关。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来入手。
首先,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常规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集声、光、电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多媒体来呈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而在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些主观性比较强的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更生动,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可以与学生实现网上互动式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演绎和改造,例如,可以是歌曲、小品、话剧等形式加以演绎,也可以是演讲、辩论等形式加以讨论。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所以,人文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情感等非智力的积极因素,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那学生就可以更好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可以将自身的生活实践充分的结合到自己的学习中,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达到了巩固和运用的目标,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发展。
二、努力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有选择的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有选择的接受教师所教知识,并进行主动选择,建构和重组的过程。实践也充分证明,主动学习的效果要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的多。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积极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
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就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和舞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少一些简单重复,少一些现成答案,多一些有益的引导和启发,更多的教学方法使用,更多的培养思维,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用新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有发问和质疑的权利,“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更重要”,可以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带着思考和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听讲。要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就轻易加以否定。有利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多一些留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长足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学习进入没有成效的怪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将问题进一步的延伸,来实现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巩固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果
我们认为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要注重建设,还要积极的巩固提高。很多时候,“创业容易守成难”。要想取得持久的效果,必须要把巩固提高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扎扎实实来做。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还要立足眼前,着眼长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常态化。只有更科学、规范、经常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效,让学生取得长足和长远的进步。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和成长发展中,同样适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過程中,我们要积极的创设有益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要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还要积极的引导和督促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积极引进科学的教学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和反复,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积极付出,还需要学生的自身的努力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双方的努力形成合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有效措施,不论是对于提高教学成效还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