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市场,是转型不是缩小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谈到台湾出版产业的困境,给出的主要理由,不外乎台湾市场规模太小,每年却出版4万种以上新书,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书籍退货率年年高升,冲破五成,再加上出版社越办越多等等。
  这些统计数字没错,但引用者常常没能深入解读统计数据背后的差异,导致无法有效指出当前台湾出版产业困境的核心问题。
  近四五年来,台湾社会环境产生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出走台湾(阅读主力之一的流失);网络的泡沫化与再崛起(数字阅读成熟,报刊杂志购买力萎缩、计算机书购买力萎缩),少子化的冲击,年人口出生数量已从1976年的高峰40余万人,跌落至今不满20万人(童书、教科书参考书市场萎缩);租书店崛起(漫画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缓步下降);民众重视文化、设计、旅游、美学(书籍设计装订技术提升,旅游与设计类出版品兴起);明星出书热潮持续……
  出版反映社会趋势,如果当营业总额不变,出版总量微幅上升,但阅读类型却产生变化时,自然某些新抬头的阅读类型,就会抢走不再被读者青睐的阅读类型的业绩。就像email淘汰手写信件一样,阅读类型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转变。例如2000年左右十分热门的网络小说市场,如今已经大幅萎缩,文学阅读转向奇幻、推理,甚至“高级商业小说”。如在台销售近百万册的《达·芬奇密码》,超40万册的《追风筝的孩子》等等)。至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风行全台的纯文学,则早已萎缩得只剩下几只小猫。阅读世代的替换,成长经验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变迁,都造成了阅读类型的转向。台湾出版市场的饼并没有变小,只是内部结构出现调整。不再被青睐的出版类型(与出版社/人)经营上自然比过去辛苦。
  再加上近来台湾大型出版集团图书营销手法日渐熟练,畅销书屡屡能卖破20万,像《达·芬奇密码》(近百万)、《佐贺的超级阿嬷》(破50万)、《追风筝的孩子》(破40万)、《M型社会》(破20万)、《蓝海策略》(破20万)、《执行力》(破20万)来看,图书市场也出现“马太效应”,畅销书赢者全拿的情况越来越平常。
  各种因素累加起来,自然排挤到不少首印只有2000册(甚至1000)的一般书的市场,所谓的高退货率,也几乎都产生在这些出版品身上,以及经营这些出版品的二线出版社。
  固然是出版社太小不被通路重视,无法和大出版集团抗衡,争取到足够的营销资源(只要定期观察书店强打新书,不难发现几乎都是前二十大出版社占据黄金营销柜位,中小型出版社即便有优质新书,也难以争取曝光)。但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台湾二线出版业者的投机心态,出版了不少并不值得出版(或者值得出版但却没有好好设计包装经营该主题)的产品,导致主要连锁通路不愿对这些书下单,而书都印了,经销商只好将这些书配给其他独立书店或地区书店(在台湾,只有连锁书店采购才有新书下单权力,其他独立书店门市,都是被动接收经销商/出版社配送来的新书),即便不适合该店销售,许多经销商也会统一公平分配,导致新书期间虽然把书顺利铺出去了,但过了新书期(甚至当月),就被退回的情况日渐严重(因为经销商配不对的书给不对的书店卖,自然会被书店退货,毕竟一般书店都还是月结制),B级出版品新书退货率便日渐升高。
  就目前状况来看,台湾通路业者是否愿意深耕各地书店,了解各家书店的图书销售类型,并针对需求更精准的配书(以减少新书期退货),也是解决退货率过高的问题之一。经销商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何书店会把当月新书退回来?如果能卖的书,书店为何要退货?
  台湾出版产业上中下游有各自的问题,要把饼做大,得愿意先谦卑地回头面对自己的问题,然后寻思和其他同业联合,以开诚布公的态度,检讨并了解市场现况,找出四赢之道(上中下游以及消费者),否则,书价只会越来越高(如果通路只懂要折扣而不愿意提升书店经营质量),而退货率也只会越来越高(如果出版社依然想以书养书,利用月结制拿烂书换现金),这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金石堂事件,是个很好的提醒,希望我们所有出版人都能从中学到该学的教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参蛋白质对乳腺癌MCF 7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CCK 8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0.25、0.50、1.00、2.00、4.00 mg/mL)人参蛋白质分别作用MCF 7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BMSCs向结肠黏膜组织归巢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
20世纪90年代初,当传统出版社还不知道数字出版为何物时,北大方正、超星等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它们的战略计划,方正频繁地与出版社洽谈版权合作,而超星则采取培养成熟的营销业务员撒
法国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是一个国际化的集团。集团在4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全世界出版262种期刊。2005年的营业额达19亿欧元,其中54.6%来自海外。仅从营业额来看,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在法国期刊市场上已名列榜首,成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中国和日本市场上的第一大外国出版商。    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的创业史    桦榭菲力柏契传媒集团的前身是阿歇特出版社,创办于1826年,是法国一家著
有没有小说家深爱评论家的导读胜过自己的小说?施叔青不知,可当她在纽约的家读到传真机传送过来,南方朔为她的小说“台湾三部曲”之二《风前尘埃》(时报文化)写的推荐序“透过历史天使悲伤之眼”,激动莫名。小说家认真写小说,评论家则站在另一个高度俯瞰,读出了小说家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超越文本的新喻意。  “施叔青……她的这个第二部曲,真正要碰触的,其实是一个更有历史哲学纵深的受苦历史的问题,《风前尘埃》的确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