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世纪中后期,以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基督教传入日中两国,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由于当时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和耶稣会士所采取的不同的传教方针,两国西学传入的层次不同.在华传教士通过口头翻译或亲自著述的西学书籍以及中国学者直接或间接受西学影响的著作传入东瀛,成为日本锁国时代日本学界吸取西方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汉译西学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西学输入重实用轻理论的不足,成为后来日本兰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学术文化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甘肃省图书馆珍贵藏画<草原风情图>,该画在给人们极大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提供了探讨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的重要学术史料.
叶灵凤的<香港书录>有特殊的文献学意义,他借助专题书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良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章学诚的学术传统,对今天已经全面受到科学主义思潮影响的目录学在方法
类书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化典籍,有它产生的特殊背景,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封建统治与类书的产生、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类书自身的特点,促使统治
<崇文总目>繁本系统的散佚停留在&#39;郑删说&#39;和&#39;畏其繁重说&#39;的认识层面上,本文试图分析散佚的内在原因是其官修书目的性质与小序和提要学术价值的有限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