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道再次手术是指胆道手术后因为并发症、原有疾病未治愈或者再次复发而施行的手术,不包括其他腹部手术后再次针对胆道疾病所施行的手术[1].胆道再次手术往往为非计划性手术,即再次手术并非第1次手术时预先安排的,而是由于第1次手术时术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或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当,或因为发生并发症而被迫进行的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创伤和经济、心理上的负担,而且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可能比第1次手术高得多. 关键词:胆道外科;再次手术;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影响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成都军区总医院行胃转流术治疗且获得1年随访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C肽释放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胃转流术后不再需要任何降糖措施,可长期保持随机血糖< 1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中上腹痛5个月于2010年7月12日收治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胃窦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胃窦癌性病变,胃后壁数枚肿大淋巴结,周围大血管未受侵犯,无肝脏及结肠转移.患者于2010年7月20日行胃癌D2根治术,术中探及肿瘤已侵犯浆膜层,第1组及第2组数枚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予以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胃低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第3、4d、4sb、5、6、7、8a、9、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裂开合并腹腔大出血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致死性术后并发症.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裂开和继发腹腔大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胰腺外科争论的焦点.手术处理术后并发症仍然是最为稳妥的治疗方法.但再次手术探查难度较大、方法多变且不易掌握,术后有再次发生吻合口瘘和出血的危险,有些术式可能损害胰腺全部内、外分泌功能.我们对多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腹腔大出血患者施行主胰管空肠桥式导
位于肝Ⅶ、Ⅷ段的巨大肿瘤,如果左半肝体积足够大,选择右半肝切除术相对比较容易实施.但当左半肝体积不足时,为了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必须保留肝Ⅴ、Ⅵ段组织,手术难度明显增大.2012年7月26日,我科对1例肝Ⅶ、Ⅷ段巨大肝癌患者成功实施了保留肝Ⅴ、Ⅵ段的肝癌切除术,效果良好.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手术技巧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和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动员组和联合组,每组48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作SA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在制作SAP大鼠模型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移植组制作SAP大鼠模型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MSC 1.2 ml,干细胞动员组制作SAP大鼠模型前连
目的 评价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策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210例);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其胰肠吻合术式由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决定,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择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时机的把握及术式的选择.早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并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作用也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此类疾病的规范化治疗。
肝癌是目前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1].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数超过60万,因病死亡人数超过50万[2-3].肝癌主要高发于亚非大陆,但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肝癌是我国第2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新增病例占全球的55%,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5].因此,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意义不言而喻.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阻断;外科手术
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是消化道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命质量[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采用在X线监视下的导丝导管传送技术在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伴消化道梗阻患者重新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作用。
期刊
这世间,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成长,总有一些收获让我们自豪.2012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迎来了发展的第10个年头.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发展来说,是奋进、跨越和突破的1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