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群体发展+关照特殊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案例来看,李老师编排座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家长向我投诉,同学们能为同桌排忧解难,其他科任老师也反映,这个学期同学们研讨问题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并且相互之间能通力合作”。
  “民主编座”其实蕴含着重教育轻管理的理念。在很多人看来,班主任就是班级的管理者,但“管理学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外力,很难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而教育则不同,它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唤醒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在座位编排中,李老师让学生自选同桌,一方面,学生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会更加自觉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选一个“志同道合”的同桌。李老师让外在的管理变成学生内在的自省自律,激发了孩子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觉得,在编排座位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充分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案例中,李老师注重了学生自选同桌,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考虑到特别学生的座位编排。一个班级,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制力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些班级甚至还有可能存在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如果老师在编排座位时完全由学生自选搭档,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落选”,不仅伤害了这些特殊学生的自尊心,也对班级管理埋下了隐患。
  我班有一个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行走一直不方便,由于身体原因,该生一直有自卑心理。为了让其感受到班级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座位编排之前,我征求该生的意见之后,召开班干部会议,在干部会议上统一思想,将该生的座位安排在靠讲台边的第一桌,而且在座位局部调整时该生的座位不动。在一次周记中,该生用《特殊的座位,特别的爱》写了一篇周记,表达了对班级的热爱和对同学的感激,我将周记打印出来让全班学习交流,共同感受浓浓的爱。那段时间,全班掀起了学会感恩、热爱班级的热潮,促进了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我都为自己的选择而倍感欣慰,因为座位编排时的特殊安排,给班级建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班主任采用何种形式,哪种方法,都要特别关注这些特殊个体或是群体,从有利于特殊学生的成长出发,不仅要考虑有利于整个班级管理,也要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只有这样,让座位编排也成为教育的契机,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二,民主编排自选条件笼统,不利于引导学生更好更快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成长的目标越明确,就越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自选同桌是双向选择,难免出现同一人有几人想和他同桌,而有的学生找不到同桌,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自选同桌导致班上学生相互拉帮结伙的现象。老师如果对有可能形成的小团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提醒和引导学生,会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
  学生座位编排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编排过程也是一个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过程。班主任在编排学生座位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讲究科学、有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原因(如听力、身高等),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座次编排的文化场景,最终实现班级内部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形成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徐大雄 周德贵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建筑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建筑人才。而这种创造力往往体现在理性逻辑和感性直觉之间的和谐平衡。环顾古今中外的建筑大师,无不在这方面具有突出